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益古演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三卷,元李冶撰。据至元壬午砚坚序称:冶《测圆海镜》既已刻梓,其亲旧省掾李师征复命其弟师𡋣,请冶是编刊行,是成在《测圆海镜》之后矣。其曰《益古演段》者,盖当时某氏算书(案:冶序但称近世有某,是冶已不知作者名氏)以方圆周径幂积和较相求,定为诸法,名《益古集》。冶以为其蕴犹匿而未发,因为之移补条目,厘定图式,演为六十四题,以阐明奥义,故踵其原名,其中有草,有条段,有图,有义。草即古立天元一法;条段即方田、少广等法;图则绘其加、减、开方之理;义则随图解之。盖《测圆海镜》以立天元一法为根,此书即设为问答,为初学明是法之意也。所列诸法,文皆浅显,盖此法虽为诸法之根,然神明变化,不可端倪。学者骤欲通之,茫无门径之可入,惟因方圆幂积以明之,其理犹属易见,故冶于方圆相求,各题皆以此法步之为草,俾学者得以易入。
 

清《四库全书·〈益古演段〉提要》


古籍名著《益古演段》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是元朝重要数学著作。元李冶(见《测圆海镜》)1259年撰。李冶去世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由李师征刊刻,砚坚序,今不传。明修《永乐大典》(1408),将其抄入。清乾隆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加以校勘,收入《四库全书》。嘉庆二年(1798)李锐以《四库》本为底本,重新算校,由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后来,同治十三年(1874)丁取忠《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铎《古今算学丛书》本、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是《知不足斋丛书》本的翻刻本或排印本。
 李冶在本书自序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对数学重要性的看法,指出“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他自述本书的前身是《益古集》,据祖赜《四元玉鉴后序》,《益古集》的作者是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蒋周,生平不详,估计为北宋人。李冶认为《益古集》成就可与刘徽、李淳风相颉顽,而“其閟匿而不尽发”,数理不清晰,于是“再为移补条段,细繙图式,使粗知十百者便得入室啗其文”,遂成是书。
 本书分3卷,64问,以方田、圆田其周、径的各种关系为主要内容,以天元术为主要方法。各题分题目、答、法、依条段求之、义、旧术诸项。其中法是根据问题条件,用天元术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相当于《测圆海镜》的法、草两部分内容。绝大多数题目都有“以条段求之”和“义”两项,条段一词源于《益古集》,实际上是用出入相补原理对方程的建立过程进行几何解释,“义”则对某些条段的意义进一步阐释,有22题共含有24条旧术,当是《益古集》原文,说明当时并没有天元术,是研究该书的宝贵资料。
 天元术即今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设天元一为所求的数,根据问题条件列出两个等价的天元式,如积相消,便得到一个一元方程,再用开方式求其正根。李冶在《测圆海镜》的天元式记法采取正幂在上、负幂在下,在本书中则倒过来,负幂在上,正幂在下,与传统的开方式顺序一致。
益古演段

211 益古演段

金、元时期李冶为初学天元术者所写的一部入门著作。系运用天元术阐释《益古集》(南宋蒋周撰,约成书于1078—1224年)的内容。1259年成书,3卷。卷首自序称: “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故古之博雅君子……之流,未有不研精于此者也。”批判了认为数学为“九九贱技”的观点。全书收64题,多为各种平面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问题。解题方法一般是通过天元术和“演段”(等积变换)的途径得到。该书以几何图形说明列方程的方法,对方程中各项系数的求法亦加以文字说明,确为关于天元术的较好的入门书。

☚ 测圆海镜   数书九章 ☛

益古演段

三卷。元李冶 (详见《测圆海镜》)撰。这是李冶写于1259年的关于天元术的普及著作。在自序中李冶称:“近世有某者,以方圆移补成编,号《益古集》,真可与刘李相颉颃。余犹恨其闭匿而不尽发,遂再为移补条段,细翻图式,使粗知十百者,便得入室啖其文。”显见《益古演段》是在蒋周 (北宋人)《益古集》基础上写成的。该书三卷共六十四题,主要论述方圆组合问题,所求多为圆径、方边、周长之类,除四题(三十八、四十四、四十八、五十六)为一次方程外,余皆为二次方程。卷上二十二问专论正方形与圆;卷中二十问从正方形推广为长方形;卷下二十二问为各种较为复杂的图形。每题之后有答,答后有解释,包括“法”(即天元术)、“依条段求之”(即按条段法给出计算方程各项系数的算式)、“条段图”(即方程的几何图解)、“义”(图的说明)。其中二十三问有“旧术”,当为蒋周《益古集》的方法。书中新旧两术并列,新术为天元术,旧术即“条段法”。所谓“条段法”,即寻求题中各量的几何意义,画出条段图,通过面积图形的割补寻求等量关系,求得方程各项系数的方法。旧术虽建立了方程,却无立天元一的步骤,因此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或建立高次方程则无能为力。李冶此书新旧两术并列,完成了条段法向天元术的过渡,向人们揭示了条段法虽直观,但复杂多变,技巧性较高,而天元术虽抽象,但具有一般性,思维过程简单。《益古演段》中的“依条段求之”,其意义不同于条段法:“条段皆于立天元一内取出”,李冶在第五十六题的这句案语说明“依条段求之”乃是从天元术中提炼出来的。《益古演段》的问题虽然包括四五部分,但其核心部分是“法”,即说明如何用天元术列方程,其主要步骤为:立天元一(设某一未知量为x,在其边上注 “元”字),找等值多项式(应包含天元),逐步相消。其中第二步最为关键。在运算过程中方程各项系数若出现分数或无理数,李冶采取化分数为整数、化无理数为有理数的办法来避免筹算无法表示无理数的麻烦。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十问中,李冶用了一种“连枝同体术”,即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为了方便开方,设一辅助未知数,令其与原未知数与二次项系数乘积相等,这样就将新未知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绝对值化为1,这是对《测圆海镜》数学理论的一个发展。另外李冶在推导方程中,通过各种等量关系减少未知数,无须用方程组。求出天元一后,其他量便可依关系求出。《益古演段》最大特点是通俗易懂,如砚坚序中所言:“说之详,非若溟涬黯黮之不可晓;析之明,非若浅近粗俗之无足观。”“颇晓十百,披而览之,如登坦途,前无滞碍。”成为一部图文并茂易于自学的教材,连同《测圆海镜》 一道为后世学者之指南,并建立了用天元术研究几何问题的模式,清张敦仁《缉古算经细草》便是仿《益古演段》而作。该书缺点是李冶只考虑方程正根,未用运算符号,有些题计算粗糙,过于繁琐 (如第四十三、五十六问)。《益古演段》初刊本1282年刻出; 后收入《四库全书》中; 清李锐校订后收入《白芙堂丛书》本;清刘铎又据李本收入《古今算学丛书》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