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村
南屏位于黟县县城西南4公里的屏风山、吉阳山下,因村北向有屏风山,状如屏风而得名南屏。全村有一千多口人,有着1100多年历史。
南屏村高墙深巷,长短不一,拐弯抹角,纵横交错,游客进村,如入迷宫。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300多幢明清古民居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在一条约200米的轴线上,就有8座代表宗族势力的祠堂,有全族的“宗祠”,也有分支的“支祠”,还有一家或几户的“家祠”。宗祠宏伟,家祠玲珑,形成一组风格古雅的祠堂群。保存完好的清古民居建筑,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南屏的祠堂群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陈列馆,也是游人了解中国古老宗法制度的博物馆。
南屏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3.7℃以上,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27.1℃以下,四季清溪回流,山青水绿,是观光和避暑的好地方。
南屏被称为“迷宫式的村落”,现在已开发出了叙秩堂(老杨家染坊)、奎光堂、尚素堂、程家祠堂、李氏支祠、慎思堂、对心草堂、梅园、半春园、雷祖殿、文昌阁、万松林、敬业山房、冰凌阁、南薰别墅、“菊豆”药铺、天才庵、三元井、小洋楼等20多处景点。
叶氏宗祠“叙秩堂”:位于南屏村中心,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坐东朝西,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门两侧有一对用黟县青石精雕细刻的石狮,非常威严。祠堂共由80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上、中、下三进大厅。大厅为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是吹鼓奏乐之地,也可搭台演戏。
叶奎光堂: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明弘治年间,是当年叶姓祭祀其四世祖叶圭公的会堂。
半春园:位于村庄上首,又名“梅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村中富商叶自璋为子女读书而营造的私塾庭院。园内有三大间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
西园: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西园记》而闻名遐迩。坐落在叶氏宗祠前,始建于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占地近一公顷,内设牡丹园、梅竹园、上水园、松柏园四部分,是当时村人叶君华为孩子们读书养性而修建的。西园现已毁坏,今只留下石雕“西园”两字大门额以及西园溪、西园桥及古樟等遗迹。村中还有“培阑书屋”、“陪玉山房”、“梅园家塾”等。关麓村
关麓地处黟县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该村居雄关之东麓而得名。又因过去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驿道经过村岭,故别名“官路”。
关麓是黔县古时聚族而居的大村落。走进村中,就像进入了一个“中国古代私塾文化博物馆”,仅“八大家”中就有六处的宅名与书学相关,如“安雅书屋”、“临溪书屋”、“问渠书屋”、“双桂书屋”、“学堂厅”、“小书斋”等。
该村有一片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幢,为关麓村核心建筑,被称为“关麓八家”。其建筑自清顺治始,前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共建有楼房16幢,四合屋2幢,学堂厅和书斋各1幢,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一户汪姓徽商八个兄弟的住宅。八家相对独立为八个单元,每一单元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花园、小院,户户均有清一色的铁皮大门和莲花小门。在相连两间的过道处,门户极为狭窄,但过道中央却有宽敞的便厅,这使得屋楼上下皆有门户将其串结,形成一个整体。这汪氏后裔的八家古民宅以清代著名书画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领首,自北向西依序为“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双桂书室”、“问渠书室”、“安雅书屋”、“容膝易安”小书斋,室内装饰讲究,雕梁画栋,绘彩描金,设计精巧,富丽雅致,虽历数百年,仍极鲜妍。“关麓八家”中,还有一幢汪氏宗祠——崇德堂,保存也还基本完好。
关麓现已由北京中坤集团投资进行开发,成为游客到黟县的又一旅游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