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宗正司官司名。
职源与沿革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十二日,始置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宋初,经镇江向南流亡。建炎三年十二月移司泉州(《玉海》卷130《崇宁外宗正司》、《宋会要·职官》20之37)。
职掌掌南外敦宗院居住的袒免亲以下两世无官、孤遗宗子、宗女、宗妇等聚集、教导,及纠察违失事(《宋会要·职官》20之30)。
编制官额:知南外宗正司事一人,南外宗正丞(由所在州通判兼)一人,南外宗正司主簿(由所在州幕职官兼)一人,教授一人。人吏:书吏一,副书吏一,贴司一。所辖官司、库,有财用司、南外敦宗院、亲睦仓库(《宋会要·职官》20之37、39,《玉海》卷130《崇宁外宗正司》)。
简称与别名❶南外。《周文忠公全集》卷142《奏议》卷9《论宗室》:“却依南外、西外体例,择文臣老成通练者一员为同知大宗正事。”《朱子语类》卷111《论财》:“太祖位下子孙出居南京,谓之‘南外’。”《宋史·职官志》4《大宗正司》:“崇宁三年(元年之误)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 ❷南外司。《宋会要·职官》20之40:“双月送西外司,只月送南外司。”“依已降指挥分送西、南两外宗正司。” ❸南外宗正司。北宋时正称为南京外宗正司,南宋时已不用,而便称南外宗正司。《宋史·职官志》4《大宗正司》:“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宋会要·职官》20之36:“(政和四年)南京外宗正司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