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礼部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礼部诗话

吴礼部诗话

诗话著作。元吴师道撰。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英宗至治元年(1321)进士。历高邮县丞、宁国路录事、建德县尹,入为国子助教,迁国子博士、奉议大夫,官至礼部郎中,致仕。有《吴正传文集》、《敬公录》等。《吴礼部诗话》一卷,六十八则,附词话七则。书中注有“见下卷”字样,可能原书不止一卷。其内容除记事外,兼重品评考释,尤着重论诗歌鉴赏。如称:“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即不仅作者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方能写出好诗,而且读者也要有类似的生活感受,方能真正领会诗中的妙处,才会发生共鸣。吴师道举自己的亲身体会说,他尝与友人同登京口北固亭,“临视大江,风起浪涌,往来帆千百,若凝立不动者”,方悟古人“千帆来去风,帆远却如闲”之句“诚佳语也”。书中又以对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两句的理解为例说,“寻常读之,不过以为漫语而已。更事之馀,始知此语之信”,“‘虽’字,‘敢’字,曲尽事情”。这些见解,对读者不无启发。书中还反对解诗望文生义,如杜牧《宣州开元寺》诗首句:“松寺曾同一鹤栖。”有注解作“恐是与妇人同宿,托名鹤尔”,书中指出:“此尤谬妄”,“可发一笑”。然其所解陶诗,却重蹈此病。如解《述酒》诗“鸣鸟声相闻”句为“谓南渡之初,一时诸贤犹胜也”;解“南岳无馀云”句为“气数全尽矣”,未免曲解附会。书中还有两则值得注意:一是录其乡人时天彝书《唐百家诗选》后评语十八条,内盛称盛唐,对晚唐颇有微词;一是引李道坦语,谓“学诗必以李杜为宗,唐律四十字、五十六字,成一片文章,岂可以闲冗语填之?”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吴师道的看法,可见其论诗已转崇盛唐。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 诗宗正法眼藏   诗谱 ☛

吴礼部诗话

《吴礼部诗话》一卷(元吴师道)。明胡元瑞跋此书及《敬乡录》曰:“遍举郡邑,凡有闻者缉其制作履历,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语只词,亦博采旁证,竟其隐伏,耳目所不及,点缀无遗,其为力勤而用心苦矣。”今读此书,觉胡氏之跋非虚誉也。(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目录提要》)


吴礼部诗话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吴礼部诗话

诗话。一卷。元吴师道撰。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弱冠服膺真德秀,苦读经书。至治三年(1323)进士,升国子博士,讲学主朱熹之说。以礼部郎中致仕。诗文有法度。著有《战国策校注》、《礼部集》、《敬乡录》等。

《吴礼部诗话》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记述前朝佚闻与载录当时文人诗作,对同乡文人诗文搜集尤为用力。对文人字画与题画诗也颇为留意。如南宋诗人王叔简、吴谅、陈仁至、吴琳等人的唱酬之作,就为他集所未载,可补辑遗。其论诗,虽无系统的理论主张,但如谓“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颇发人深思。诗话称道陶渊明的忧国思想和乐天性情,对岳飞、文天祥等爱国诗人格外敬慕,但其诗论时露道学气。后有“词附”,列论词之语六则,大要在重气格,喜奇丽警拔,对苏轼、辛弃疾、张孝祥等人词作皆有佳评。明胡应麟跋此书云:“遍举郡邑凡有闻者,辑其制作履历,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语只词,亦博采旁证,竟其隐伏,耳目所不及,点缀弗遗,其为力勤而用心苦矣……史乘佚而未收者,尚倚藉诸编,稍获踪其崖略。”肯定了其学术价值。

此书于“题赤松诗”、“时天彝诗”两条下均注云“见下卷”,而今本诗话仅一卷,并无下卷,且卷末“词附”后标明“吴礼部诗话终”字样。全书原来面目已难考。有《知不足斋丛书》收乾隆道光长塘本、《历代诗话续编》收民国五年无锡本、《续金华丛书》收民国十三年永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吴礼部诗话

诗话。元吴师道撰。一卷。师道有《礼部集》已著录。此编记事、评诗详尽、精细。间有考评,亦言之凿凿。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吴礼部诗话

吴礼部诗话

诗话。一卷。元吴师道撰。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弱冠服膺真德秀,苦读经书。至治三年(1323)进士,升国子博士,讲学主朱熹之说。以礼部郎中致仕。诗文有法度。著有《战国策校注》、《礼部集》、《敬乡录》等。
《吴礼部诗话》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记述前朝佚闻与载录当时文人诗作,对同乡文人诗文搜集尤为用力。对文人字画与题画诗也颇为留意。如南宋诗人王叔简、吴谅、陈仁至、吴琳等人的唱酬之作,就为他集所未载,可补辑遗。其论诗,虽无系统的理论主张,但如谓“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颇发人深思。诗话称道陶渊明的忧国思想和乐天性情,对岳飞、文天祥等爱国诗人格外敬慕,但其诗论时露道学气。后有“词附”,列论词之语六则,大要在重气格,喜奇丽警拔,对苏轼、辛弃疾、张孝祥等人词作皆有佳评。明胡应麟跋此书云:“遍举郡邑凡有闻者,辑其制作履历,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语只词,亦博采旁证,竟其隐伏,耳目所不及,点缀弗遗,其为力勤而用心苦矣……史乘佚而未收者,尚倚藉诸编,稍获踪其崖略。”肯定了其学术价值。
此书于“题赤松诗”、“时天彝诗”两条下均注云“见下卷”,而今本诗话仅一卷,并无下卷,且卷末“词附”后标明“吴礼部诗话终”字样。全书原来面目已难考。有《知不足斋丛书》收乾隆道光长塘本、《历代诗话续编》收民国五年无锡本、《续金华丛书》收民国十三年永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唐才子传   修辞鉴衡 ☛
000006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