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杠danganghorizontal bar男子竞技体操项目。18世纪末单杠首先出现在西欧的杂技舞台上。中国清末也有类似的体操器械出现。在两两相叉的4根木棍上横架一根木杠,称之为“五根棍”(杠子)。在上面做各种攀援动作,分为“上把”(倒立、大回环)、“中把”(各种挂臂回环、挂肘回环和背撑转体)和“下把”(杠下动作和上法)3种类型。单杠运动是竞技体操中最惊险的一个运动项目,基本动作有摆动、屈伸、回环、转体、腾越、空翻等。1959年第1届全国运动会上单杠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吴树德以19.05分的成绩获得第1名。1979年第20届世锦赛上童非获单杠第5名。1982年第6届世界杯赛上李宁获得单杠第1名,成为中国第1位世界冠军。1989、1991年李春阳分获第25、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冠军。以中国体操运动员命名的单杠动作有:“吊环楼云”(反握向前大回环向前翻转体360度成单臂扭臂悬垂;后摆同时转体360度成反握手倒立)和“肖瑞智空翻”(前摆前空翻反抓杠动作)。 
单杠 单杠竞技体操项目之一,体操器械的一种。现代单杠比赛,采用活动式单杠。其结构包括横杠(杠面)、立柱、拉链3个部分。横杠通常采用高碳钢、弹簧钢或镍铬钢制成。规格为横杠长240厘米,直径(杠粗)2 8厘米,杠高220厘米(少年),255~275厘米(成年)。单杠运动较之其它体操器械项目摆动半径长,摆幅大,动作惊险多变。所以,素有器械体操之王的美誉。加上它的器械结构简单,这就必然吸引许多勇于探索的青少年参加,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操项目。从事单杠运动,不仅能培养勇敢果断、机智沉着的意志品质,而且对发展多种身体素质和提高空间三维定向能力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它在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中历来有着重要的地位。 单杠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祖先——近100万年以前的原始人时代。他们在丛林中的生存技能诸如攀登、爬越、摆动、摆荡等在当时仅仅是一种生活实用技能,并不是体育锻炼。但随着社会的进化,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庄子·刻意》中曾有关于“导引”的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矣。”这说明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关于呼吸节奏和模仿动物动作来延年益寿的记载了。晋司马彪在《庄子注》中解释“熊经”时说:“如熊攀树而自悬。”说明悬挂身体已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进入封建社会后,这种体育锻炼与祭神赛会逐步结合,其中“杠子会”、“杠子房”就是专门以练杠子为主的民间组织,由于器械采用在两两交叉的木棍上架一横杠,所以民间称之为“五根棍”。可说是现代单杠器械的雏形。到清朝中期(嘉庆年间)技术发展已有“上把”(倒立、大回环);“中把”(各种挂膝、挂臂回环和转体);“下把”(各种水平悬垂、上法和下法)3大类动作。堪称是现代单杠运动的萌芽。在欧洲最早的单杠器械出现于1812年。德国体操学派的创始人F.L.杨(Friedrich LudnlgJahn 1778~1852),受当时西欧盛行的杂技表演启发,用一根8厘米粗的木棍作梁设置一副单杠,放在他自己创建的位于柏林城外的体操场里用做健身训练。后来随着技术发展的需要,到1850年将木杠改为铁棒,到1862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第一项体操比赛,将其列为比赛的一个项目(这是最早的竞赛记载)。单杠被列为世界大赛的项目,则是1896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单杠世界冠军获得者是德国人格·瓦英格特涅尔。 单杠运动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原始、发展、提高3个阶段。 原始阶段:大体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历时长达一个世纪,主要特征是除了单挂膝上、屈伸上和挂膝挂臂回环等摆动动作外,还有大量的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以及踏杠空翻下等动作。例如:1907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第5届索科勒“鹰”运动团体比赛的优胜者弗·埃尔滨就把正握悬垂用力拉上成支撑,前翻成前水平悬垂(静止不动),慢落下成直角悬垂等动作编入自己的单杠成套动作。说明还没有形成单杠运动应以摆动动作组成的特点。 发展阶段:从20世纪初起到60年代末历时约半个世纪左右。主要特征是淘汰了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全部以符合单杠运动特点的摆动动作组成。而且在下法、转体、脱手飞行等方面有所发展。例如: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上单杠优胜者意大利的阿·柏拉列亚的单杠成套动作已经没有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全套动作是由各种摆动、屈伸、回环和转体动作组成,已经有了“向后弧形经后悬垂前摆上”和“正吊”等难度动作。到了30年代,单杠技术有所发展。例如: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就出现了“扭臂握大回环”、“分腿燕式腾越下”、“团身后空翻两周下”等较复杂的动作。后因二次世界大战单杠技术发展受到影响,直到50年代各国治好战争的创伤才恢复了世界性比赛。1952年出现了分腿支撑后回环倒立(瑞士施塔尔德);1956年出现向前大回环后摆直体下(前苏联伏斯特列柯夫):1958年出现前上转体360°接后摆转体360°成悬垂(日本小野乔)和“正吊”转体180°成腾身撑(日本小野乔);1959年出现直体后空翻转体360°下(前苏联里西斯基);60年代中期出现分腿支撑前回环成手倒立(日本远滕)和后摆上屈体腾越转体180°成悬垂(前苏联瓦洛宁)。 提高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直至现在。主要特征表现在技术上3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70年代初期,主要是在单杠下法上的突破。代表人物是日本体坛名将塚原光男。他在1972年第20届奥运会的单杠比赛中,成功地表演了一个新颖的空翻跳下动作(团身后空翻转体180°接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当时国际体坛为之震动,给予极高的评价。由于该动作完成过程人体在空中的运动,有些像进入月球失重时的翻转,所以当时称其为“月亮空翻”。我国体操界则称之为“旋”或“旋空翻”,国际体联命名为“塚原”空翻。塚原光男由此不仅夺得了这届单杠比赛的世界冠军,而且成为开创“复合多轴”空翻的先驱而名垂史册。时隔未久,我国河北运动员刘万发也很快地学会了这个动作并成功地用于比赛。紧接着国家集训队又对“塚原空翻”的技术进行改造,以“晚转体”的技术,使腾空高度和翻转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晚旋”(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技术的出现使动作占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和720°下”等更难动作就纷纷涌现。在同一时期里,国际上也出现“京格尔空翻”(前联邦德国)、“斯特劳曼空翻”(前捷克斯洛伐克)、“霍夫曼空翻”(前民主德国)等更加复杂的高难跳下动作,将单杠的下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主要是脱手飞行动作的突破。代表人物是前民主德国运动员“叶格尔”、前苏联运动员“特卡切夫”、“马凯洛夫”。叶氏于1974年创新了分腿前空翻成悬垂,国际上称其为“叶格尔空翻”;特氏创造了“前摆上分腿向后腾越成悬垂”;马氏创造了“后摆上转体180°向后分腿腾越成悬垂”,国际上称之为“特卡切夫腾越”和“马凯洛夫腾越”。随后又出现了前摆分腿后空翻转体180°成悬垂(德尔切夫空翻),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脱手飞行动作技术单一、腾空不高的局面。接着中国运动员熊松良又突破了扭臂握后摆屈体前空翻成悬垂的动作,并成功地用于1977年世界大学生体操比赛,河北运动员黄健又攻克了向后大回环直体后空翻转体540°成悬垂的高难动作。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国际上已出现了团身前后空翻一周半越杠成悬垂和加转体180°成悬垂等更加惊险的脱手飞行动作。而且飞行和飞行的直接连接,特别是“三连飞”已成为目前的潮流。第三次是70年代末期,主要是单杠上出现了非习惯做法的新技术。例如“正握反掏”、“反握正掏”和“单臂大回环”。代表人物是多次全国单杠冠军获得者,山东运动员邹利敏,他的自选动作中不仅有“正握反掏”、“反握正掏”,而且还有“单臂大回环转体”和“单臂京格尔空翻成悬垂”等难新动作。这种非习惯技术动作的出现,为单杠技术的发展又开拓了一个新途径。例如: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单臂大回环接直体后空翻转体540°成悬垂等尖端动作纷纷出现。总之,这三大突破使单杠技术产生了三次飞跃。到目前为止,它们的潜力还在不断地发掘出来,各种难新动作和复杂连接的讯息,在国际体坛的家族中迅速地传播着。 ☚ 杠端大摆经悬垂团身后空翻两周下 起摆 ☛
单杠 单杠教学和训练用的体操器械之一。标准单杠是由横杠、立柱和4条拉链3部分组成。横杠长240厘米,直径2.8厘米,杠高255厘米,少年220厘米。 
横杠一般用高碳钢、弹簧钢和镍铬钢制成。安装单杠时应注意,单杠立柱要正直,拉链挂钩要牢固,拉链必须拧紧以保护安全。 ☚ 自由体操地毯 双杠 ☛
单杠 《单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56年6月出版。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1.单杠运动的基本练习:其中(1)悬垂;(2)支撑;(3)摆动;(4)上杠;(5)回环;(6)下杠。还包括要领,容易犯的错误,保护和帮助等内容。2.劳卫制规定动作的做法等。此书对当时开展劳卫制有参考价值,在研究我国体操发展史时可供参考。 ☚ 跳箱 双杠 ☛
单杠 《单杠》人青著。1958年7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运动员应注意的事项、护掌和悬挂式保护带、握杠的方法、单杠动作的技术和练习方法等4部分,共9万字。该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教学训练的经验写成的,可供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学习参考。 ☚ 《16个体操运动健将自选动作图解》 平衡木练习法 ☛
单杠 《单杠》钱忠闹、王金生、章全荣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59年12月出版。 为适应当时我国体育运动迅速发展的形势,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需要,人民体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体育中级技术读物。主要是为提高到3级和2级运动员水平的广大体育爱好者自学参考用的。《单杠》一书,就是这套读物中的一本。内容有:握杠的方法;单杠的练习方法;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保护和保护的用具;如何编排自选动作等。此书是当时体操运动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 高低杠 鞍马 ☛
单杠 《单杠》韩毅编著。1965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共分3部分,即训练工作的几项要求;单个动作教学法的一般提示;动作和技术。在动作和技术部分中,作者根据单杠的特点,把单杠动作按照上法、摆越、回环、转体和下法5类,以及对动作的技术要领、易犯错误、教学手段都做了论述。此外,作者在关于训练工作的几项要求中,对身体素质,下法和落地,基本动作和意志品质训练都作了重要的提示。 ☚ 体操竞赛规则 体操 ☛ 单杠dān gàng❶ 一种体操器械,由两根支柱架起一根铁杠做成。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文部所讲》:“户山为初立之学,始以教老弁,今已改教初学。见体操,盘铁杠,先单杠,后双杠。” ❷ 一种竞技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各种动作。1958年《新知识词典》“全能运动”条:“在竞技体操方面有: 男子六项全能(自由体操、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和支撑跳跃),女子四项全能(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和支撑跳跃)。” 单杠←→双杠dān gàng ← → shuāng gàng单杠:用两根支柱架起一根铁杠做成的体育器械。 双杠:用两根木杠平行地固定在木制或铁制的架子上做成的体育器械。 【例】 李宁单杠、双杠动作都搞得非常娴熟精彩。 单杠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比赛用单杠由横杠、立柱和4条拉链3部分组成。横杠长2.40m、直径2.8cm、杠高2.55m。横杠一般用高碳钢、弹簧钢制成。全套动作由不同握法交替完成的近杠、远杠的摆动、转体、飞行动作组成。18世纪末,德国体操家F.L.扬用一根直径8cm的木杠架起了第1副单杠。1812年后,他又将木杠改为铁杠,并将杠的直径缩小。1896年第1届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世纪30年代,单杠前后大回环和杠上转体180°等动作比较普及,还出现了扭臂大回环和后空翻下等动作。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现了以振浪完成的分腿立撑回环接大回环、后悬垂的前后回环及大回环互换等难度动作,下法主要有直体后空翻、团身后空翻两周下等。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出现了“鞭打振浪”技术,对整个体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苏联的B.沙赫林和日本的中山彰规是这个时期的代表。70年代末创造了单臂类技术,“特卡切夫”腾空及“肖瑞智空翻”。80年代后出现了“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两周成悬垂”、“向前大回环接前空翻一周半成悬垂”和“向后大回环接团身后空翻2周加转体成悬垂”等高难动作。在动作连接上更加巧妙,出现了飞行动作连接飞行动作的“3连飞”、“4连飞”等惊险的连接动作。 单杠 单杠由一根直径2.8厘米的铁制或钢制横杠固定在两根支柱上,两端由钢索固定的一种体操器械。离地2.55~2.75米高,可升降。 18世纪末,单杠出现在西欧的杂技舞台上。1812年德国体操家逐步完善了这项器械。与此同时,中国清朝末年,也有类似的体操器械出现,称之为“五根棍”(杠子)。1869年,第1届奥运会开始把单杠列为男子竞技体操比赛项目之一。单杠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常进行单杠练习,能增强上肢、肩带、腹背肌肉群的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以及前庭分析器官的功能;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初学单杠时,一般应从低杠逐渐过渡到高单杠练习。单杠的全套动作必须由不停顿的动力性动作组成,包括各种摆动动作、上法、屈伸、回环、转体、腾越、空翻、再握、下法等。它对运动员的绝对力量要求不很高,但对肩、髋关节的柔韧性,身体的协调用力和在空中的定位、判断及控制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些非常适合儿童、少年及早练习,并取得好成绩。 
单 杠 70年代以来,“旋”下和空翻再握、单臂大回环的陆续出现,加上大护掌、海绵坑的应用,使单杠技巧飞跃的发展,推动整个体操进入了“旋”空翻时代。 单杠动作幅度大,变化多,有些动作具有一定的惊险性。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加强保护与帮助,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单 杠 ☚ 器械体操 悬垂 ☛ 单杠 单杠Dangang是竞技体操中男子六项之一。它由横杠、立柱和拉链三部分组成。拉链需固定在地面的铁桩上。横杠一般用高碳钢、弹簧钢和镍铬钢材料制成。标准单杠:杠长240厘米,杠高255—275厘米,杠面直径2.8厘米。单杠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西欧杂技舞台上,1812年德国体操家完善了这种器械。中国清朝末年也有类似体操器械,被称之为“五根棍(杠子)”。1896年,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把单杠列为男子竞技体操比赛项目。单杠器械高,杠面阻力大,杠上、杠下、杠前、杠后都可以完成动作,为该项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练习者在器械上可以完成各种摆动、回环、屈伸、转体、换握、腾越、空翻等类型的动作,借以发展力量、柔韧、协调、时空感觉以及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由于单杠技术全面、复杂,使它成为整个竞技体操的领先项目。许多技术和动作都是由单杠上移植到其它项目中去的,从而,推动了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单杠一直被列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主要以低单杠为主。通过混合悬垂、单纯悬垂、支撑、骑撑、摆动和简单的上、下法动作来达到锻炼的目的。教学中注意打好基础、掌握正确的技术和身体姿态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以免发生伤害事故。由于学生年龄小,素质差,可采用不同粗细的杠面和不同高度的低单杠来组织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动作、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 器械体操 握法 ☛ 单杠horizontal b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