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不美
庄子美丑相对的美学观点。庄子的《山木》中曰:“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庄子将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看作是最高的、绝对的美,而认为现象界的“美”和“丑”是相对的,在《至乐》中指出人和动物的习性不同,对“咸池九韶之乐”,“其好恶故异”;在《知北游》中指出:“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变化为神奇,神奇变化为臭腐。”郭象在《庄子注》中云:“各以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耳。然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山木》中提出的“自美不美”的观点也是这个意思,在不同的美丑观中美丑的相对性。庄子强调美丑的相对性,又竭力论证美丑的“道通为一”,在于反对执着于美丑的绝对区分,好美恶丑而劳形苦心,提倡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始终保持个体的自由人格的独立的人生达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