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卓别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卓别林卓别林与中国 朱安平 中国电影周报1989年5月4日 卓别林1889—1977Charles Spencer Chaplin英国电影艺术家。生于伦敦。1913年在美国开始电影生涯。所摄影片大都自编自导自演。著名的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舞台生涯》等。他通过塑造被轻蔑、被损害的小人物的艺术形象,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由于参加美国进步活动,被迫于1952年离美,定居瑞士。因对电影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英国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学位,英国女皇册封为爵士,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金像奖。他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1954年周恩来在日内瓦接见了他。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有傲骨。他说:“我这个人是不肯与人同流合污的。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我不肯随波逐流,跟着大伙一道去仇恨共产党。”还认为,互相帮助是做人的准则。他说:“我们要把生活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我们不要彼此仇恨,互相鄙视。”(以上引文均见《卓别林自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帮助人不分肤色、民族。卓别林的艺术伦理思想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卓别林1889—1977Charles Spencer Chaplin英国电影艺术家,生于伦敦。初为卡尔诺哑剧团演员,1913年起在美国担任电影演员。所摄影片大多自编自导自演。创造的角色多为被轻蔑、被损害的小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人物的喜剧性遭遇,辛辣讽刺和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一生拍摄影片甚多,著名的有《淘金记》、《摩登时代》、《城市之光》、《大独裁者》、《舞台生涯》等。由于参加美国进步活动,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52年离美,定居瑞士。1967年拍摄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在瑞士逝世。 卓别林 卓别林1889~1977查利·卓别林,出生于伦敦一个演员家庭。英国电影艺术家。初为卡尔诺哑剧团演员,后随团到美国巡回演出,1913年起在美国担任电影演员。他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影片,大部分是自编、自导、自演。由于参加美国进步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52年离美定居瑞士。主要著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和反法西斯题材的《大独裁者》等。卓别林生活很有规律,除了特殊情况外,他总是每天下午4时以前在屋内工作,4时以后,去打网球,然后到游泳池游泳,接着再去淋浴或蒸汽浴。他不喜欢外来因素打乱他的生活程序,总希望生活有条不紊。网球是卓别林最喜爱的体育运动,能使他解除疲劳和忘记种种精神苦恼。散步也是卓别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动项目。他坚持在住宅周围的林荫道上漫步,特别是雨后散步,因为雨后一些树木散发出阵阵清香,是他创作构思或消除疲劳的最佳时机。卓别林毕生致力于电影艺术,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但他始终体格健壮,精力旺盛,长期保持着艺术青春。当他年近八旬时,还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他一直活到88岁。 ☚ 铁托 伏尔泰 ☛ 卓别林 卓别林1889—1977英国演员、导演,生于贫困的杂耍演员家庭,童年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伦敦丑陋、贫困的一面,这反映在其“小流浪汉”形象的塑造和情节背景的创作上。8岁时已是颇有表演经验的杂耍演员。后随卡尔诺喜剧团渡美,被导演塞内特发现。他演的第一部电影《求生》塑造了一个落魄、富于同情心的流浪绅士的形象。他对故事情节的精妙构思和精湛的喜剧表演技巧使他主演的各部片子世界闻名。他还亲自编剧和导演,20年代的佳作有《寻子遇仙记》、《淘金记》。他自知其艺术特色大体只适于无声电影,因此电影有声化后他在创作上只作了有限的改造,如在《城市之光》中加入了音乐,《摩登时代》加插部分道白。直至拍讽刺片《大独裁者》他才初步过渡到正统的有声规程。至40年代尽管无声电影尚保留一定的欣赏价值,而卓别林的名声亦家喻户晓,但上座率却在下降。尽管《凡尔杜先生》未显示出色的转折,但他自演、自导、亲自作曲和设计舞蹈的《杀人狂》却获得较大成功。1952年因同情共产主义运动被美国政府逐往瑞士。 ☚ 易经 帕森斯 ☛ 卓别林 卓别林卓别林 (1889—1977),英国电影喜剧大师、导演、制片人、剧作家。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沃韦河畔科西耶。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看中。 ☚ 盖叫天 赵元任 ☛ 卓别林 卓别林卓别林(1889—1977),英国电影喜剧大师、导演、制片人、剧作家。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沃韦河畔科西耶。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看中。 ☚ 盖叫天 赵元任 ☛ 卓别林 卓别林1889—1977Chaplin,Charles Spencer英国著名喜剧电影艺术家。生于伦敦。童年曾有两年生活在贫民院和孤儿院。五岁登台演出,初为卡尔诺哑剧团的喜剧演员,后随剧团到美国巡回演出。1913年当上电影演员,从此在美国开始其长达52年的电影生涯,为无声片时期的美国喜剧学派创建了光辉业绩。一生拍摄的影片大都是自编自导自演。他凭借自己的天才,使传统喜剧模式具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其中注入了敏锐的社会观察与辛辣的社会讽刺。他创造的渺小的流浪者形象,及其充满辛酸的喜剧性遭遇,使世界为之倾倒。其著名作品有《淘金记》 (1925), 《城市之光》 (1931), 《摩登时代》(1936),以及反法西斯讽刺喜剧片《大独裁者》(1940)等。有声片初期,他曾全力反对对白的运用,并坚持拍摄无对白影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拍摄了有声片《凡尔杜先生》(1947),《舞台生涯》(1952)。由于他参加过美国进步活动,为著名的好莱坞十君子之一,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52年离开美国,定居瑞士。1957年又到英国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1967年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成就平平。1977年在瑞士逝世。 ☚ 黑色电影 约翰·福特 ☛ 卓别林Chaplin,Charles Spencer(1889-1977)(英国电影喜剧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家和制片人) 卓别林1889—1977Charles Spencer Chaplin查尔斯·斯潘塞·卓别林。电影演员。生于英国伦敦的演员家庭。少时随哑剧团在美国巡回演出,受电影制片人注意,邀至好莱坞拍片。以自己塑造的流浪汉形象风靡全球。1914年出演35部影片。1918年起独立制片,拍摄《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影片。1952年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移居瑞士。此后又出演《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伯爵》等片。一生拍摄影片90多部,多为自编自导自演。1972年获奥斯卡特别荣誉奖。1975年由伊丽莎白女王封为爵士。著有《我的自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