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卒Z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晋城、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唐书》亦载,未详其源。
唐代有卒栖。

1.zú ❶步兵,士兵。張衡《西京賦》:“迾卒清候,武士赫怒。”
❷泛稱差役。揚雄《逐貧賦》:“好爲庸卒,刑戮是加。”
❸古指大夫死亡或壽終。后亦泛指死。杜篤《首陽山賦》:“余閉口而不食,並卒命乎山傍。”
❹終,終於。《文選》賈誼《鵩鳥賦》:“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説胥靡兮乃相武丁。”孔臧《鴞賦》:“忌茲服鳥,卒用喪己。”
2.cù 急遽貌。通“猝”、“促”。杜篤《論都賦》:“徒以埶便,莫能卒危。”

当前位置:主页 > 词语大全 > 同义词反义词 >

兵,战士,卒


 【同】 都可作名词;都可以指军队中军官之下的最基层成员。
【异】 “兵”指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中性词;有时具有自谦色彩;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构词能力很强,能构成“标兵”、“官兵”、“骄兵”、“尖兵”、“精兵”、“救兵”、“征兵”、“逃兵”、“水兵”、“哨兵”、“草木皆兵”、“老弱残兵”、“纸上谈兵”等词语。此外,还有武器的意思,例如:“兵不血刃”中的“兵”,这是“兵”的本义;“战士”与“卒”没有这个意义和用法。只用作名词。[例]我是一个~,爱国爱人民。“战士”强调是作战的成员;用来称别人时带有尊敬的色彩,自称时则带自豪的态度色彩;褒义词;适用范围也比较广,使用频率高;多用于书面语。此外,还泛指投身于某种正义事业的人,例如:“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怀念”;“兵”和“卒”没有这个意义和用法。只用作名词。[例]魏巍《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那个~又从山坡上爬起来,高举着手榴弹,像在喊着什么,又冲上去了。”“卒”在古代指步兵,也指军队的一种编制,现在它与“兵”意思较一致,含有供驱遣的作战人员的意味;有文言色彩;适用范围窄;使用频率低;书面语;常出现在固定词组中。此外,还可作动词和副词。作动词时指完毕、终结或死亡;作副词时,有终于、到底的意思。“兵”和“战士”没有这些意义和用法。[例]早有小~进入军帐,单腿跪下,向将军禀报军情。
【反义】 兵—官/ 战士—将军/ 卒—帅
  • 上一篇:冰冷,阴冷
  • 下一篇:秉承,继承

卒-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隶人给事者为卒。”按,古时指穿染红色衣服的奴隶,后指士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1.通“猝” cu
〔例一〕 《孟子·梁惠王》上:“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卒然,突然。卒通“猝”。
〔例二〕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
卒,精母、物部;猝,清母、物部。精、清旁纽双声,物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倅” cui
〔例〕 《礼记·燕仪》:“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释文》:“依注,音倅,七对反。又苍忽反,副也。”倅,副贰。卒通“倅”。
卒,精母、物部;倅,清母、物部。精、清旁纽双声,物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崒” zu
〔例〕 《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卒矣。”笺:“卒者,崔嵬也,谓山巅之末也。”卒通“崒”。
卒,精母、物部;崒,从母、物部。精、从旁纽双声,物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錯” cuo
〔例〕 《文选》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卒愕,即“错遌”。朱起凤《辞通》云:“卒、错双声,故通假。”卒通“错”。
卒,精母、物部;错,清母、铎部。精、清旁纽双声,物、铎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升
  • 下一篇:卓

卒zú

❶终,最终。《邶风·日月》四章:“父兮母兮,畜我不卒。”郑《笺》:“畜,养;卒,终也。父兮母兮者,言已尊之如父,又亲之如母,乃反养育我不终也。”畜,xù。王先谦《集疏》:“父兮母兮,谓宣公、宣姜。畜,养也;卒,终也。言恩养不终而杀之,诗旨极明。”《小雅·蓼莪》六章:“民莫不穀,我独不卒。”郑《笺》:“穀,养也。言民皆得养父母。卒,终也。我独不得终养父母,重自哀伤也。”《鲁颂·泮水》七章:“式固尔犹,淮夷卒获。”朱熹《集传》:“盖能审固其谋犹,则淮夷终无不获矣。”
❷尽。《小雅·十月之交》五章:“彻我墙屋,田卒汙莱。”《尔雅·释诂》:“卒,尽也。”毛《传》:“下则汙,高则莱。”郑《笺》:“彻毁我房屋,令我不得趋农。”孔《疏》:“汙者,池停水之名;莱者,草秽之名。”《大雅·桑柔》七章:“降此蟊贼,稼穑卒痒。”郑《笺》:“卒,尽;痒,病也。”《大雅·召旻》一章:“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郑《笺》:“瘨,病也。病乎幽王之为政也,急行暴虐之法,厚下丧乱之教,谓重赋税也。病国中以饥馑,令民尽流移荒虚也。”
❸通“崒”,高峻。《小雅·渐渐之石》二章:“渐渐之石,维其卒矣。”渐渐,chán,高峻貌。郑《笺》:“卒者,崔嵬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卒,崒(zú)之借字。”崒,高峻而危险。
❹通“瘁”,病。《豳风·鸱鸮》三章:“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毛《传》:“瘏,病也。”马瑞辰《通释》: “卒, 当读为顇。 《尔雅》:‘顇,病也。’字通作悴。卒、瘏,皆为病。”《大雅·板》一章:“上帝板板,下民卒瘅。”《齐诗》“卒”作“瘁”。一说:卒,尽。郑《笺》:“王为政,反先王与天之道,天下之民尽病。”

☚ 夜   育 ☛

读音c·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取内切,去,队韵。
❶通“倅”。副;副职。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c·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仓没切,入,没韵。
❶急;急速;仓促。《玉篇》:“卒,急也。”
❷突然。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藏没切,入,没韵。
❶士兵。
❷差役。
❸春秋时军队组织,一百人为卒。

上一条: 下一条:

cúr

同“猝”。副词。突然;时间快。例:咋~一下哗(hā)时间就到了,真快!
❍ 你等我一下,我~一下就来了。
《广雅》:“猥,顿也。”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月令》:‘寒气总至’。郑注云:‘总犹猥、卒也。’卒与猝同。猥。猝,皆顿也。”


卒足zǔ

❶古时驱遣劳役的奴隶。今亦作驱遣干事的人。例:娃不好好干活,就挃~娃,打~娃。
❍ 雇~人干活,催~地紧。
❷行鞭。例:用鞭子抽~牲口、掠(yǔ)~牲口,驱赶牲口。
❸抵触,冲突。例:顶~领导。
❍ 俩人诀~了一仗,干~了一场!
《玉篇》:“卒,隶人给事也。”又“卒,行鞭也。”《汉语大字典》:“卒,通‘捽’。抵触,冲突。”

{}3567塞。湘语。湖南双峰〖〗。顽皮。吴语。浙江衢州。

卒zu

❶步兵,也泛指士兵。《左传·宣公十二年》:“车驰~奔。”《孙膑兵法·纂卒》:“兵之胜在于纂~。”(兵:战争。纂:组织。)
❷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病~,赠前将军印绶。”(绶:系印的丝带。)
❸完毕。《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于死。”《史记·匈奴列传》:“语~而单于大怒。”(单于:匈奴首领。)
❹终于。《史记·李斯列传》:“~成帝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廷见:在朝廷上接见。毕礼:举行完了礼仪。归之:放他回去。归,使……归。)(cu):同“猝”,突然。贾谊《论积贮疏》:“~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胡以:以胡,拿什么。胡,什么。馈:供应。之:他们。)《论衡·通虚》:“物之生长,无~成暴起,皆有浸渐。”(暴:突然,与前面的“卒”为同义对文。浸:逐渐。浸渐,同义词连用。)

兵;战士;卒bīnɡ zhànshì zú

【同】 都可作名词;都可以指军队中军官之下的最基层成员。
【异】 “兵”指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中性词;有时具有自谦色彩;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构词能力很强,能构成“标兵”、“官兵”、“骄兵”、“尖兵”、“精兵”、“救兵”、“征兵”、“逃兵”、“水兵”、“哨兵”、“草木皆兵”、“老弱残兵”、“纸上谈兵”等词语。此外,还有武器的意思,例如:“兵不血刃”中的“兵”,这是“兵”的本义;“战士”与“卒”没有这个意义和用法。只用作名词。[例]我是一个~,爱国爱人民。“战士”强调是作战的成员;用来称别人时带有尊敬的色彩,自称时则带自豪的态度色彩;褒义词;适用范围也比较广,使用频率高;多用于书面语。此外,还泛指投身于某种正义事业的人,例如:“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怀念”;“兵”和“卒”没有这个意义和用法。只用作名词。[例]魏巍《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那个~又从山坡上爬起来,高举着手榴弹,像在喊着什么,又冲上去了。”“卒”在古代指步兵,也指军队的一种编制,现在它与“兵”意思较一致,含有供驱遣的作战人员的意味;有文言色彩;适用范围窄;使用频率低;书面语;常出现在固定词组中。此外,还可作动词和副词。作动词时指完毕、终结或死亡;作副词时,有终于、到底的意思。“兵”和“战士”没有这些意义和用法。[例]早有小~进入军帐,单腿跪下,向将军禀报军情。
【反义】 兵—官/ 战士—将军/ 卒—帅

卒cù

突然
 △ 脑~中(zhòng)(病名,即中风)。
另见1050页zú。


*䘚zú

❶士兵;差役
 △ 一兵一~|狱~。
❷〈文〉终了;完毕
 △ ~岁|~业。
❸死亡
 △ 生~年月|病~。
❹姓。
另见135页cù。
★马前卒 身先士卒

同“猝”:仓~。
另见 zu。


❶古时指兵:戍~︱兵~︱小~︱身先士~︱无名小~。
❷旧时称差役:隶~︱走~︱狱~︱马前~。
❸完毕;结束:~业︱~岁︱聊以~岁。
❹死亡:生~︱暴~︱病~。
❺到底;终于:~底于成。
另见 cu。

卒cù

同“猝”。
另见722页zú。


卒zú

❶ 士兵:士卒│无名小卒│一兵一卒。
❷ 旧时对差役的称呼:隶卒│狱卒│走卒。
❸ 终结,完毕:卒岁│卒业。
❹ 死:暴卒│病卒│卒于2002年。
❺ 终于,到底:卒成大业。
❻ 姓。
另见89页cù。


(7次)
❶始终。~廱蔽此浮云兮《辩·八》
❷终究;终于。~其异方 何~官汤 ~无禄《天》 ~没身而绝名兮《章·日》 ~被五刑《服》 ~夭隐而不荣《哀》

卒cù

同“猝”。突然。《孟子·梁惠王上》:“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天问》:“齐桓九会,卒然身杀。”汤炳正今注:“卒然,突然。”《天问》:“卒然离。”
另见“zú”


卒zú

终了。《天问》:“何卒官汤,尊食宗绪?”王逸注:“卒,终也。”《七谏·沈江》:“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不卒,不得善终。汤炳正今注:“不卒,谓不得寿考而终。”
另见“cù”

卒zu

另见cu。卒岁 卒业1 卒子 暴卒 兵卒 禁卒 士卒 小卒 狱卒 走卒 马前卒 身先士卒 无名小卒 过河卒子,有进无退

卒(一)zú (二)cù

【辨形】 中是双人,捺均变点。8画。指事。
【辨义】卒(一)zú
❶古时指兵:卒子|兵卒|逻卒|士卒|戍卒|小卒|狱卒|丢卒保车(jū)|马前卒|身先士卒|无名小卒。
❷完毕,结束:卒读|卒岁|卒业|卒岁穷年|聊以卒岁。
❸ 死亡:暴卒|生卒|生卒年月。
❹ 差役: 隶卒|走卒|贩夫走卒。
❺到底,终于:卒底于成|卒胜敌军|为德不卒。
❻ 姓。
(二)cù同“猝(cù)”。突然,出乎意料:卒卒|仓卒|仓卒从事|仓卒应战|仓卒之际。
〔卒中(zhòng)〕中风。由脑血栓或脑溢血等引起头痛、眩晕,失去知觉。得病后身子偏瘫或截瘫,严重时很快死亡。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卒(一)zú构成名词、动词、副词,并作名词性、动词性、副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cù除“卒中”作动词外,多构成形容词,并作形容词性语素构成成语。
二、适用范畴不同:卒(一)zú指某种人,并表示事情、时间的终止和人死亡及用于姓氏;(二)cù形容事态和指某种疾病。

(同)兵 士 殁 殒 薨 崩 死

卒zú

死:奶奶~于今日正卯时,五日出不得,或是三日,或是七日方可。(六九·1695)


卒zú

到底;终于: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鲜。(八四·1089)

❶終。《詩經·邶風·日月》: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鄭玄箋: “卒,終也。” 《詩經·豳風·七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鄭玄箋:“卒,終也。” 《詩經·小雅·節南山》:“不自爲政,卒勞百姓。” 鄭玄箋: “卒,終也。” 《詩經·小雅·蓼莪》: “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鄭玄箋: “卒,終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卒,子恤反。” 《儀禮·既夕禮》: “乃行禱于五祀,乃卒。”鄭玄注: “卒,終也。” 《禮記·曲禮下》:“大夫曰卒。” 鄭玄注: “卒,終也。”
❷崔嵬,山顛之末。《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毛傳:“卒,竟。”鄭玄箋: “卒者,崔嵬也,謂山顛之末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卒,毛子䘏反, 鄭在律反。”
❸盡。《詩經·大雅·桑柔》: “降此蟊賊,稼穡卒痒。” 鄭玄箋: “卒,盡。” 《儀禮·士相見禮》:“寶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 鄭玄注:“卒,盡也。” 《禮記·坊記》: “《詩》 云: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鄭玄注: “卒,盡也。” 《禮記·緇衣》: “ 《詩》 云: 上帝板板, 下民卒𤺺。” 鄭玄注: “卒, 盡也。”
❶軍法百人爲卒。《周禮·夏官·諸子》:“國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於大子,惟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鄭玄注: “軍法: 百人爲卒,五人爲伍。”陸德明《經典釋文》: “卒,子忽反。” 《禮記·燕義》: “若有甲兵之事,則授之以車甲,合其卒伍。” 鄭玄注: “軍法: 百人爲卒,五人爲伍。” 陸德明 《經典釋文》:“卒伍,子忽反,注同,伍音五。”
❺已。《儀禮·士冠禮》:“卒筮書卦,執以示主人。” 鄭玄注: “卒,已也。” 《儀禮·士昏禮》:“三飯卒食。” 鄭玄注: “卒,已也。”《儀禮·鄉射禮》: “左右卒射如初。”鄭玄注: “卒,已也。” 《儀禮·大射》: “大夫辯受酬,如受賓,酬之禮,不祭酒,卒受者以虚觶降奠于篚,復位。” 鄭玄注:“卒,猶已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賓卒食,食飯三飲。” 鄭玄注: “卒,已也。”《儀禮·既夕禮》: “卒命哭,滅燭書與筭。”鄭玄注: “卒,已。” 《儀禮·特牲饋食禮》: “卒載,加匕于鼎。” 鄭玄注:“卒,已也。” 《儀禮·有司徹》: “卒盛,乃舉牢肩,尸受振祭嚌之。” 鄭玄注:“卒,已也。”《禮記·投壺》: “卒投,司射執筭曰,左右卒投。” 鄭玄注: “卒,已也。” 《尚書古文·舜典》: “卒乃復。”鄭玄注: “卒,已也。”
❻猶“後”。《儀禮·燕禮》: “卒受者,以虚觶降奠于篚。” 鄭玄注: “卒,猶後也。”
❼猶“聚”。《禮記·王制》: “三十國以爲卒,卒有正。” 鄭玄注: “卒猶聚也。”
❽猶“止”。《禮記·奔喪》: “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賓。” 鄭玄注: “卒,猶止也。”
❾讀爲 “倅”,副。《禮記·燕義》: “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 鄭玄注: “卒,讀爲倅,諸子副代父者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卒,依注音倅,七對反,又蒼忽反,副也。”

兵、卒;官、将、帅

○兵bīng

(名)军中作战人员:~员 |~卒|~对~,将对将|~来将挡|~强马壮|招~买马 |残~败将|调~遣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

○卒zú

(名)兵:戍~|兵~|一兵一~|身先士~|无名小~。

●官guān

(名)带兵的将领:~兵一致|~长|~兵关系|军~|将~|校~。

●将jiàng

(名)将官:~遇良才|~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虾兵蟹~|精兵强~|兵微~寡。

●帅shuài

(名)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才|~旗|~印|元~|主~|统~|将~|挂~出征| 三军可夺~,匹夫不可夺志。

帅←→卒 兵shuài ← → zú bīng

帅: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
卒:兵。
兵: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
【例】 文嬴请三帅。(《左传·殽之战》)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宋·司马光:《赤壁之战》)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卒zú

〖动词〗
死(14)。《子产论政宽猛》:疾数月而卒。——子产病了好几个月就死了。《杜蒉扬觯》:知悼子卒。——知悼子死了。《管晏列传》:管仲卒,齐国遵其政。——管仲死后,齐国还遵行他的政教。


卒zú

〖副词〗
表示终竟。可译为“最终”、“终于”等(45)。《范雎说秦王》:卒兴吴国。——最终使吴国复兴。《乐毅报燕王书》: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齐国田单用计欺骗骑劫,终于打败了燕军。《三槐堂铭》: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可是王公最终由于刚直的性格不被当时的当权者所容。


卒zú

〖名词〗
士卒,步兵(12)。《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修造武器,充实步兵车兵。《乐毅报燕王书》:轻卒锐兵,长驱至国。——轻装的士卒,锐利的兵器,一直打到齐国国都。《吊古战场文》:牧用赵卒。——李牧率领赵国士兵。

卒cù

同“猝”。❶ 迅疾,敏捷。《吕氏春秋·贵卒》:“力贵突,智贵~。”
❷ 仓促。《汉书·食货志下》:“(天子)西行逾陇,~,从官不得食。”
❸ 突然。《战国策·燕策三》:“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度。”《史记·李将军列传》:“然虏~犯之,无以禁也。”
另见960页zú。


卒䘚zú

❶ 被征调服役之人,差役。《史记·河渠书》:“悉发~数万人穿漕渠。”(穿:挖。漕:水道运粮。)方苞《狱中杂记》:“禁~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
❷ 步兵。《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具~乘。”(具:准备。乘shèng:兵车。)又《宣公十二年》:“车驰~奔。”泛指士兵。《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杜甫《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
❸ 古代军队建制。一百人为卒。《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孙子·谋攻》:“全~为上,破~次之。”
❹ 终,完毕,结束。《诗经·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畜:养。)《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大恩。”又:“磐石方且厚,可以~千年。”
❺ 最终,终于。《齐人有一妻一妾》:“~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之:往。墦:坟墓。)《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❻ 死。《孟子·离娄下》:“文王生于岐周,~于毕郢,西夷之人也。”《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
另见88页cù。

古代指大夫死亡,或年老寿终。后通谓人的死亡,有生命终结之意。

字数:31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殁   殂 ☛

死。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年四十七。”左宗棠《与郭意城》:“[徐君]乃不两月遽以疫~于严州。”

☚ 凶耗   殁 ☛

*

D7E4
(一)zu❶士兵:士~/小~/未损一兵一~。
❷旧时指低级差役:走~。
❸完成,终结:~业/~岁。
❹死亡:病~/生~年。
❺副词,终于,最终:~成大业。
(二)cu与“猝(仓猝、猝然)”同。

重要人物死

重要人物死

山颓梁坏 山颓木坏 梁坏山颓
国家元首死:遏密八音 八音遏密
诸侯死:
王侯死亡:薨奄 薨背 薨殂 薨陨 薨殒 薨逝 薨谢 薨落 薨殁
王侯被囚禁而死:幽薨
士大夫死:卒 无禄
重臣或贤人死亡:星亡
重要人物或贤德者逝世:梁崩哲萎
将军或家庭、团体中起支撑作用的人去世:大树飘零
显贵者死:珠死
贡献大、名望高的人死亡:身骑箕尾
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栋折榱崩 栋折榱坏 栋朽榱崩 栋挠轴折 栋榱崩折
有为之人死亡:梁坏
婉称居高位者死:捐宾客
众所仰望的人去世:泰山颓 泰山其颓
伟人死亡:泰山梁木
出类拔萃的人死亡:宝剑沉埋 宝剑埋光剑沉丰狱 金刀掩芒

☚ 女子死   贤德的人死 ☛

停止3

停止3

停(停息;停缀;停辍;停罢;停断;停绝;停歇;停寝;停顿;消停) 匽 偃(偃息;偃戢) 止(止止;止歇;止住;止息;止泊;止艮;止驻;休止;引止;中止;终止;为~;截~;缀止;磨止)休(休已;休歇) 罢(罢止;寝罢) 辍(辍休;辍已) 住(住罢)已 卒 定(定止) 凝(凝止;凝绝) 济(大风~) 解(解已;解息;解休;解止;解舍;难~难分) 艾(方兴未~) 弥 弭 息(息止;息停;~事;~怒;省息;消息;隐息;讫息;归息;谧息;镇息) 歇(歇绝;歇落;销歇;消歇;间歇;顿歇;衰歇) 阕 落(话音刚~) 疑 居(岁月不~)寝(寝息;寝废;其议遂~) 底极穷尽 竟已 讫竟 落脚 盬滞 迟顿
风势、纷乱等停止:平息
消歇停止:销偃
结束,停止:闭(~经)
间断,停止:间歇 闲息 隔顿
穷尽,终止:穷了
衰而止息:衰息
衰减而止息:衰止
无止息:靡盬
永远终止:永终
(事物自己停止:停止)

☚ 不动1   重量 ☛

突然

突然

突(突兀;突尔;兀突) 忽(忽然;忽地;忽而;忽突;忽流;忽尔;忽诸;杳忽;殗忽;倏忽;翛忽) 陡(陡顿;陡然) 划(划然)猛(猛丁;猛可;猛生;猛地里;猛古丁;猛不乍;猛可里) 勃 蹶(蹶然) 奄(奄的;奄然) 欻(欻然;欻忽;欻焉) 腾 蓦(蓦地;蓦忽;蓦的;蓦然,蓦地里)騞(騞然) 乍(乍然;乍地;乍猛的) 咋 诈 卒(卒而;卒尔) 猝然 窣 恍 扔 倏(倏然;倏地;倏忽) 俶 溘(溘然) 虚(~惊) 瞥(瞥地;瞥然;瞥忽;瞥尔) 黭(黭然) 恍(恍然) 暴爆 骤 俄然 斗然 撇然 卓然(~而至) 号然 翕然 胡然 瞬然 刷地 秃的 遽然 扢搭 霍然 悖然 顿然 顿尔 抖然 冷丁 抽冷子 冷孤丁 冷不丁 冷不防 火不登 魆地里
突然的:飞(~灾;~祸)
突然间:俄而
突然﹑立刻:兜的
骤然,突然:遽尔
一会儿,短暂的时间,突然:俄然
顿时,突然:斗顿
仓促,突然:卒乍
意外,突然:横(~事)
表示动作突然而迅速:一头
事出突然:猝暴
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塞耳
(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突然)

另见:发生 出现 出乎意外

☚ 偶然   发展 ☛

棋具

棋具

棋(~格;军~;跳~) 骐
旧时棋的别称:鬼阵
象棋:象戏 橘中戏
围棋:棋(楸棋) 碁 (敲~) 吴图 方圆 黑白 河洛 手谈 烂柯 坐隐 坐藩 略阵 乌鹭 楸枰
棋盘:局(局图;碁局;楸局;棋局;博局) 枰(楸枰;棋枰;纹枰;碁枰;广枰) 弈楸 奕楸 文楸 纹楸 广平 木野弧 方亭侯
棋盘的美称:玉局
围棋盘:枰(纹枰) 楸局 红楸
苍青色玉石制的围棋盘:楸玉局
棋局,棋盘:弈局
围棋盘上的方格子:罫(方罫)
棋谱:奕谱
棋子:棋(棋丸;举~不定) 子 棊(棊子;棊丸)
棋盘、棋子:弈具
围棋子:碁(碁子;碁石) 冷玉 博棋 冷暖玉
围棋白子:烂柯仙客
象棋子名称:车 马 炮 象 士 兵 卒 将 帅

另见:下棋

☚ 棋具、赌具   赌具、占卜具 ☛

人死

人死

卒(病~) 丧(丧亡;丧仆;丧没;彤丧;凋丧;命丧黄泉) 陨(陨谢;陨亡;陨世;陨没;陨缺;陨踬;陨蹶;陨毙;陨身;陨丧;陨逝;凋陨;颠陨;陨身碎首) 殂(殂化;殂背;殂逝;殂丧;殂谢;殂落;殂没;殂殁;殂歾;殂殒;殂灭;殂仆;殂蹶;殂踬;殂越;告殂;星殂) 殒(殒灭;殒没;殒殁;殒坠;殒越;殒落;殒谢;殒毙;殒背;殒逝;殒隧;殒身;殒零;殒踣;殒世;殒队;殒颠;灰殒;颠殒;凋殒) 殊(不~) 歼(歼夺) 殁(谢殁) 殪(殪没) 折(折落;折摇) 徂(徂谢;徂殒;徂没;徂迁;徂落;徂丧;徂殁;徂背;徂逝;徂颠;迁徂;凋徂) 落(落气;落眼;凋落;殂落;眼光落地) 零(零落;零坠) 尽(溘~) 撂 终(命终;长终) 故(故去;物故) 倾(倾世;倾没) 槁(槁榇;槁磔) 没(没去;没世;没命;没亡;没化;没下;没齿;没寿;没气;泯没)殁(殁世;殁化;殁丧;殁背;殁谢) 就 登(登陟) 往(往化;长往) 泯 萎(萎折;萎谢;萎绝) 命过 失身 亡身 亡故 身亡 除亡 降魄 寂灭 阒寂 黄茅 鹏谶 颠越 颠狈 颠踣 奄忽 奄然 奄弃 丧钟 谢生 不幸 命过 瞑目 合眼 闭眼 眼翻 老了 谢世 谢事 谢时 奄谢 沦谢 零谢 凋谢 凋零 凋丧 凋枯 凋逝 凋落 凋替 凋歼 大归 凶归 归去 归真 归尽 归山 归西 归泉 归阴 归神 气尽 永蛰 长乖 回家 回去 还真 进土 下世 不起 了帐 了账 神迁 迁化 幽沦 沉沦 就木 就命 捐命 冥寞 冥漠 冥默 冥茫 冥冥 目瞑 瞑目 宿莽 梦奠 影削 送心 隐化 放臂 枕块 灰骨 薪尽(薪尽火灭) 薪火 散场 合眼 大幻 珠碎 绝气 气绝 断绝 身死 无身 死终 沉眠 上天 遐升 大夜 长递 长寐 报销 幽没 做鬼 好歹 长眠 咽气 撒手(撒手人寰;撒手而去;撒手长逝;撒手闭眼;撒手尘寰) 返真元 回老家 归道山 见上帝 寘壑谷 见闫王 见马克思 见闫罗王 寝潜泉下 身归泉世 命赴黄泉 命染黄沙 三长两短 归之尘世 神灭形消 神灭形销 羽化成仙 羽化登仙 羽化升天 羽化飞天 不讳之变 一瞑不视 展脚伸腰 命染黄泉 山高水低 凤靡鸾化 伏尸流血 灰飞烟灭 灰飞烟冷 灰沉烟烬 灰消烟灭 黄金入柜 吹灯拔蜡 衔口垫背
佛教、伊斯兰教指人死:归真
死亡(含诙谐或讥讽意味):呜呼哀哉 于乎哀哉
人死去(含讽刺或幽默味):寿终正寝
人死的谐语:伏维尚飨 伏维尚享 伏惟尚飨
如果有一天死亡:一旦无常
停止呼吸:断气
人死时停止呼吸:纩息不属
人死时断气:咽气 咽气
丧命,死亡:断根绝命
永别,死去:淹诀
殒寿,死亡:霣祚
沦落丧亡:凋沦
自寻死路:找死 作死(装脸~)
人已死:吹灯 音徽寂寥 音徽已沫 音容悄然

另见:阴间 坟墓

☚ 人死   人死的婉称 ☛

表示结果

表示结果

见(听~;梦~)
表示结果的语气:从而
表示已经有了结果:着(见得~)
表示动作的结果:到(见~;办~)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卒(~底于成) 总归 总算 到底 兜底 终于 终究 终竟 毕竟 算是
表示顺着上文或上句话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那(~么)
表示随着前面说到的情况或条件,必然产生的结果:迟早 早晚
表示如果同上文提到的情况相反,就会产生下面的结果:否则 不然(要~)
表示结果不变:者么 折莫 遮莫
表示不管条件或情况如何变化,而结果不变:任 管(不管;别~) 不论好歹 高低(~不来) 死活 抵死
无论,不管:任随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无论如何
表示任何情况下结果不变:凭(任凭) 无论 不问 随便
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横(横竖;横直) 反正 左不过

☚ 结果2   引起 ☛

兵(兵士;兵丁;兵子;兵人;兵革;兵勇;营兵;大~;小~;女~)士(士兵;士卒;营士) 卒(卒子;军卒;甲卒;兵卒;部卒;营卒) 勇(游~) 军(军兵;军卒;军汉;军健;军众) 戎(戎士;戎兵;戎卒;戎甲) 甲士 斗人 斗夫 武夫(一介~) 兜鍪 控弦行夫 健儿 营伍 韎韦
兵的隐语:丘八
有军籍或有服兵役的人:士(上~;中~)军人
士兵、军队:组甲
军队,士兵:
部队士兵的总称:兵员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战士
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兵弁
旧时民间对士兵、警察的称呼:老总
勇猛凶悍的武夫和士兵:勇夫悍卒

另见:特工 军人 保卫 防守

☚ 兵   各种兵 ☛

结束

结束

结(结末;结抹;结局;结绝) 卒(~业) 完(完结;完毕;玩完)毕(毕了;~业;礼~) 了(了完;了局;了手;了帐;了账;了当;了办;了毕;了落;了结;了绝;了收;了休;了得;了场;了清;终了) 讫(讫已;讫毕) 竟(终竟;究竟) 利落 备究 终止 罢散 落场 开交(不可~)落台 过场
表示结束:好 休(~会;~业) 过(去~;吃~)
到规定的时间结束:下(~班;~课)
按预期的目的结束:完成
热闹场面和好景结束:曲终人散
自然地了结:自了
全部结束:一了百了 一了百当
最后结束:终结 终斩
宣告结束:告终
没有结束:未(未了;未竟)
 没有结束的时候:没完没了
拖泥带水,没能了结:不了不当 不了不结
没有好收场:没下稍 没下梢 没下鞘
(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结束)

另见:完成 做好

☚ 结束   结束事情 ☛

卒zú;zú;cù

(一) 臧没切,入没。
❶步卒;士卒。《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
❷隶役;差役。《史记·河渠书》:“悉发~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❸居民组织单位,三百人为卒。《国语·齐语》:“十邑为~……十~为乡。”
❹军队编制单位,一百人为卒。《孙子·谋攻》:“全~为上,破~次之。”
(二) 子聿切,入术。
❶完毕,结束。《韩非子·解老》:“始之谓出,~之谓入。”
❷死亡,去世。《礼记·曲礼》:“诸侯曰薨,大夫曰~。”
❸终于,终究。《后汉书·酷吏传》:“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能燎野。”
(三) 仓没切,入没。急遽,突然。《战国策·燕策》:“群臣惊愕,~起不意。”

〖卒〗

(一)粵 zeot1〔之恤切〕普 zú

❶ 差役,有成語「販夫走〜」。許慎《說文解字》:「隸人給事者衣為〜。」司馬光《訓儉示康》:「走〜類士服。」
❷ 步兵。杜甫《兵車行》:「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
❸ 死。歸有光《歸氏二孝子傳》:「父〜,母獨與其子居。」
❹ 結束,完畢。《論語.子張》:「有始有〜者,其惟聖人乎!」
❺ 副詞,最終。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二)粵 cyut3〔撮〕普 cù

副詞,通「猝」,倉促,突然。《列子.湯問》:「伯牙游於泰山之陰,〜逢暴雨。」

❶士兵、步兵称卒。
❷春秋战国时军队编制,步兵百人为卒,车兵三十乘为卒。
❸古时军队中二十五人之指挥者为卒。

❶ (音zu)。
❶尽、终、全,引伸为终究。《灵枢·邪客》: “愿卒闻之。” 《备急千金要方》: “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
❷人死亡,称卒。
❸众多。
❷音促 (cu)。
❶同猝。急、暴、突然。《素问·刺热论》: “卒心痛。”
❷急速、匆促,引伸为轻率、冒失。《素问·征四失论》: “卒持寸口。”
❸音翠 (cui)。通焠(淬)。烧灼。即淬刺,就是火针法。《灵枢·四时气》: “卒取其三里。”

行政区划名。军队建制名。《礼记·王制》:“5国以为属,属有长;10国以为连,连有帅;30国以为卒,卒有正;210国以为州,州有伯。8州8伯,56正,168帅,336长。”《国语·齐语》:“4里为连,故200人为卒,连长帅……”《周礼·夏官司马》:“100人为卒,卒长皆上士。”

☚ 族   遵义府 ☛

古代对大夫死亡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大夫曰卒”。另,非夭折而死亦称 “卒”,“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 不禄   大行皇帝 ☛

卒䘚zù

❶古指兵。如:士卒。
❷旧指差役。如:走卒。
❸完毕。如:卒业。
❹到底,终于。如:卒胜敌军。
❺死亡。如:病卒,生卒年月。
❻古同“猝(cu)”。

卒zu

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是最终的结果,相当于“最终”“终于”“最后”等。如: ❶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史记·淮阴侯列传》“卒”句:把成安君陈馀杀死在泜水的南边,脑袋和脚不在一个地方,最终被天下人耻笑。)
❷大夫种辅翼越王,为之深谋,卒擒强吴,据有东夷。(《盐铁论·非鞅》“卒”句:大夫文种辅助越王勾践,为他深谋远虑,终于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占据了原属吴国的东夷。)
❸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柳宗元集·黔之驴》“卒”句:假使毛驴不显出自己的本领小,老虎虽然凶猛,但是多疑胆怯,最后还是不敢去攫取它。)

☚ 足   最 ☛

❶春秋时齐国居民的编制。三百家为一卒。《国语·齐语》:“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十卒为乡。”
❷春秋时齐国的军事编制。《管子·小匡》:“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

☚ 周起   法律顾问处 ☛

卒cù

❶同猝。急、暴、突然。《素问·刺热》篇: “卒心痛”。
❷急速、仓促, 引伸为轻率、冒失。《素问·征四失论》: “卒持寸口”。


卒cuì

通粹(淬)。烧灼。即淬刺, 就是火针法。《灵枢·四时气》: “卒取其三里”。


卒zú

❶尽、终、全,引伸为终究。《素问·邪客》: “愿卒闻之”。《千金要方》:“莫不以养小为大, 若无于小, 卒不成大。”
❷人死亡, 称卒。
❸众多。

卒cù

 [书] (突然) sudden;abrupt;unexpected
另见 see also zú。
◆卒中 apoplexy


卒[䘚]zú

Ⅰ  ❶ (兵) soldier; private: 小 ~ private; a mere pawn; 马前 ~ pawn; 士 ~ soldiers; the rank and file; officers and men
❷ (差役) servant; attendant: 贩夫走 ~ the lower classes of society; pedlars and menial servants; underling; lackey
❸ (象棋棋子) pawn, one of the pieces in Chinese chess Ⅱ  ❶ (完毕; 结束) finish; end: ~ 岁 tide over a year; ~ 其事 finish the job; wind up the business
❷ (死) die: 暴 ~ die all of a sudden; 病 ~ die of illness; 屈原的生 ~ 年月不详。 The date of birth and death of Qu Yuan is unknown. Ⅲ  (到底; 终于) at last; in the end; finally: ~ 偿素愿 had one's wishes fulfilled at long last; ~ 底于成 finally achieve success
另见 see also cù。
◆卒业 [书] graduate; finish a course of study; 卒子 a soldier; a private

卒 (zú) 读猝 (cù)

【卒】突然。
例1 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灵枢·五色》)
译文 红色出现在两颧 (眼眶下鼻外侧两腮上面突出的部位) 部位,大如拇指的,疾病即使稍微好转,必然突然死亡。
例2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素问·刺热》)
译文 热邪入心的病人,首先感到不愉快,经过几天后发热,热邪与正气相争,则心脏突然疼痛,烦闷,多呕吐,头痛,面红无汗。
例3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张仲景《伤寒论》 自序)
译文 突然遭受邪气侵袭,患了不同寻常的疾病,祸患及身,才害怕得震颤发抖。
例4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张仲景《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译文 病人身热足冷,颈项僵硬紧张,恶寒,有时头部发热,面红目红; 独特的症状是,头动摇,突然牙关紧闭,头部脊背向后反张,这叫做痉病。
例5 风寒客於会厌之间,故卒然无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上·风失音不语候》)
译文 风寒之邪客于会厌 (位于气管上方与食管通连处),故突然发不出声音。
例6 寒气客于五藏六腑,则发卒心痛。(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腹痛第六》)
译文 寒邪侵入五脏六腑,(脏腑之病可互相转变) 则可突然发生心痛病。
例7 卒腰痛者,谓气脉凝滞,经络壅涩,或举重伤腰,故卒痛也。(《圣济总录·卷八十五·卒腰痛》)
译文 突然腰痛的,由于气血凝滞经络,经络壅塞,或因举重物伤腰所致,故突然腰痛。
【卒】急、急遽。
例1 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伤。(《灵枢·五变》)
译文 急风骤然刮起,则使虽硬而脆的树木,树枝折断,树干损伤。
例2 石淋之为病,茎中痛,溺不得卒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淋闭第二》)
译文 石淋病发作,尿道痛,小便不能急遽排出。
例3 三部脉如水之流者,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普济方·卷一·方脉总论》)
译文 三部脉(寸、关、尺) 脉搏如流水一样的,慢性病出现这种脉象可以生存,急性病出现这种脉象,则可能死亡。
【卒】仓促。
例1 仓卒难分经络,急煎姜附理中调之。(李梴《医学入门·卷五·中寒》)
译文 (中寒病) 医生仓促之间分辨不清究竟是在哪个经络有病,可急煎姜、附、理中汤之类调治。
例2 昌龄妻,梦二童子,色漆黑,仓卒怖悸,疾走而去。(江瓘《名医类案·卷十一·娠症》)
译文 富昌龄的妻子,梦见两个小孩,面色漆黑,仓促之间出现恐怖惊悸现象,快步奔走而去。
猝,古作卒。甲骨文《前》4、63: “之(是) 七月王勿卒入戠。”《孟子·梁惠王上》: “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赵岐注: “卒,暴。”《战国策·秦策三》: “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鲍彪注: “卒,猝同,忽也。” 《吕氏春秋·贵卒》: “智贵卒。”毕沅:“卒音仓卒之卒。”(《吕氏春秋新校正》)《韩非子·存韩》: “今若有卒极之事,韩不可信也。”《墨子·七患》: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卒然遇轶材之兽。”《索引》引《广雅》 曰: “卒,暴也。”《贾谊新书·忧民》: “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之众聚。” 《汉书·杜周传》: “今闻方进卒病死。”颜师古注:“卒读曰猝。” 《论衡·道虚》: “且夫物之生长,无卒成暴起。”《后汉书·仲长统传》: “军旅卒发。” 《世说新语·德行》: “时夏月暴雨卒至。”
《说文·衣部》: “卒,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朱骏声说: “本训当为衣名,因即命箸此衣之人为卒也。古以染衣题识。若 ‘救火衣’ 及 ‘亭长箸绛衣’ 之类,亦谓之褚,今兵役民壮,以绛缘衣,当胸与背有题字,其遗制也。” (《说文通训定声·履部》) 《说文·衣部》: “褚,卒也。” 《方言》卷三:“卒,或谓之褚。”郭璞注: “言衣赤也。”褚音赭。王筠说: “卒为衣名。”又说: “卒篆之下,继以褚篆,说曰: ‘卒也。’ 谓衣之名卒者,又名褚也。”(《说文释例》卷十八) 卒的本义是有标记的红色衣。假借用来表示突然。《战国策·燕策三》: “卒起不意。”引申为急遽。《汉书·成帝纪》: “兴卒暴之作。”颜师古注: “卒读曰猝,谓急也。”引申为仓促。《后汉书·吕布传》: “卒合之师耳。”后来写作猝。《说文·犬部》: “猝,犬从草暴出逐人也。”段玉裁注: “古多假卒字为之。”
古音卒、猝皆属物部,叠韵。卒属精母,猝属清母,精清旁纽。

☚ 曾   被 ☛

dying


pawn;soldier


soldier;private

卒zú

sudden

(1)车战时代战车和步兵的交叉单位。春秋时实行车战,一乘战车的隶属步兵最高额为一百人(攻车步卒七十二人,守车步卒二十五人),称为一卒,是隶属部兵的最高编制单位。因为一乘的步卒数称为一卒,所以战车按车计算,叫做一乘;如果按卒计算则为一卒,卒就是乘。所以卒又是战车的最低一级编制。(2)春秋时齐国车兵编制,以四小戎为卒,共有二百人,戎车四辆。

卒zú

岁穷年

❷ 丢保车|舍保车

❸ 过河子|聊以岁|优游

❹ 贩夫走|躬先士|身先士|无名小

卒zú

(甲) (篆)
本为指事字,与“衣”有关,甲骨文、金文表现的是一种带特殊花纹的衣服。这种衣服是供服役的人穿的。《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后把穿这种衣服的人称为“卒”。这“卒”最早可能与战事相关。中国象棋红方为“兵”(与武器相关),黑方为“卒”(与衣着相关),所以“卒”又是古代军事建制单位。周制,1000人为一“卒”,设“卒长”,相当于现代一个“团”。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猝(猝然)
cuì
粹(精粹)
翠(翡翠)
瘁(鞠躬尽瘁)
萃(汇萃)
悴(憔悴)
淬(淬火)
啐(表唾弃、斥责或辱骂,多见于早期白话)
zuì
醉(酒醉)
suì
碎(粉碎)
谇(劝告。“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䘚zú

(8画)

【提示】从,位于字的中间时,末笔的捺改点。

*卒〔〕cù

8画 亠部 突然:~中(zhòng,中风)。
 另见zú(537页)。


*卒〔〕zú

8画 亠部 
(1) 差役:走~|狱~。
(2) 步兵;泛指士兵:士~|小~|马前~|一兵一~。
(3) 〈书〉 完毕;终结:~业|不忍~读|聊以~岁。
(4) 〈书〉 死亡:暴~|~于某年。
(5) 〈书〉 到底;终于:~成伟业|~胜敌军。
 另见cù(64页)。

卒()


甲骨文合集945,殷
……卒㞢戠。

甲骨文合集6163正,殷
貞沚爯册[𢀛方]……其卒王从, 受㞢[又]。

□外卒鐸,殷周金文集成420,戰國
□外卒鐸。

柭里𤹪戈, 殷周金文集成11402,戰國晚期
里脽之大夫之卒。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23,戰國
夫喪, 至㤅(愛)之(卒)也, 所(以)城(成)死也,不可不(慎)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13,戰國
於是(乎)天下之人, 以堯爲善興臤(賢), 而(卒)立之。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18,戰國
君民而不喬(驕),卒王天下而不矣(疑)。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4,戰國至秦
徒卒不上宿,署君子、敦(屯)長、僕射不告,貲各一盾。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27,戰國至秦
從事有(又)亡,卒歲得,可(何)論?當耐。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如燔如卒(淬),事之反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卒必畏之。

漢印文字徵
卒尉。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漢巴郡朐忍令廣漢景雲叔于,以永元十五年季夏仲旬己亥卒。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建寧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嗚呼痛哉。

董偉墓誌,北魏
以正光四年四月廿五日,卒於洛陽咸安鄉安明里。

盧令媛墓誌,北魏
正光三年龍集壬寅夏四月壬戌朔十六日丁丑,卒於京室,時年十

元崇業墓誌,北魏
春秋卅八,正光五年三月廿七日卒於第。

元悛墓誌,北魏
以建義元年四月十三日,卒於河梁之南。
《説文》: “卒,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
象形字。甲骨文“卒”字是在“衣”形上加交叉線,示意衣服已縫製完畢,用以表示終卒意(參裘錫圭説)。戰國改爲在“衣”形下部加一横畫,以與“衣”字相區别,秦及《説文》小篆、漢隸、楷書均因襲這種寫法。《説文》釋其本義是隸役等供給差事的人穿的衣服,這應是假借義,構形分析不可信。
從古代典籍用例看,“卒”則用爲軍隊中步兵的編制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 “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左傳·昭公十三年》 “公乘無人,卒列五長”,注“百人爲卒” 。

☚ 衰   襚 ☛

卒䘚1.zú 2.cù

1.zú 甲骨文至小篆的象形兼指事字。甲骨文从衣,象衣上有标记,周代至小篆“衣”的对衿下边有一斜画或一曲画。《说文》说衣上有标记是隶役穿的一种衣服。隶楷沿袭战国文字和小篆略变作䘚。现作异体字。见《异体字表》。转指隶役。如:走卒。引申指兵。如:小卒|士卒。战士容易牺牲,又引申指死亡。如:生卒年月。又引申为完毕,终了。如:卒业。又引申为究竟,终于。如:卒胜敌军。
2.cù 转义为仓促,急速,忽然。通猝字。如:卒生变化|卒不及防。

卒★常◎常


表意,由“衣”分化而成,甲骨文象有特殊标记的衣形;金文、小篆从衣,上用一画作为标记,隶定为“卒”。本义读zú,古代差役穿的一种衣服,引申为差役、服役的士兵(古代主要指步兵)等,假借为完结、终止,由此引申为死亡、副词(表示最终出现了某种结果,相当于“最终”)等;又读cù,假借为仓促、急迫(后作“猝”)。
【辨析】
❶以“卒”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ù:猝∣zuì:醉∣cuì:粹、翠、淬、啐、悴、萃、瘁∣suì:碎、谇。
❷卒/士/兵 在上古,这三个字有区别,一般来说,“卒”指徒步作战的士兵,“士”指乘战车作战的士兵,“兵”指兵器。
❸卒/崩/没/死/亡 a.这几个字都指死亡,但使用对象不完全相同:“崩”指天子死;“卒”指诸侯、大夫或高官死,后也指普通百姓死;“没”和“死”一般指普通百姓死。b.“亡”和“死”的区别在于本义不同。“亡”的本义是逃跑,不是死,后来才成为死的委婉语。

(zú)

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案:亦不成爲題識,但以記之而已。
【按】“隸人給事者衣”,古代給隸役供給差事的人穿的一種衣服。裘錫圭以衣服製作完成爲卒,可作參考。
注释:右形不可象變而爲指事者,凡九文。

*卒tswət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隸人給事者為卒。古以染衣題識,故从衣一。(八篇上)
鱗片綴合之盔甲形,初為將領之裝備。後因盔甲普及,轉稱兵卒。

☚ 隹   𦨉 ☛
000012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