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月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月革命shí yuè gé mìng1917年11月5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1920年瞿秋白《赤色十月》:“十一月七日为彼得城无产阶级暴动的纪念日,适俄旧历十月二十五日,故称‘十月革命’。”◇苏俄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爆发于俄国彼得格勒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六大”确定了武装起义方针。11月5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从11月6日深夜到7日凌晨,大约有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这次起义。7日凌晨2点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7日晚10时45分全俄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8日晚9时召开第2次会议。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了新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委员101名。大会还组建了新的政府机构——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7年11月至1918年2月至3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Shiyue geming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 联合贫苦农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而得名。20世纪初,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革命形势迅趋成熟。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学说, 武装了工人阶级。1917年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制度,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标志着民主革命已经结束。同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著名的 《四月提纲》。制定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计划。布尔什维克随即领导4月、6月、7月示威。7月事件后,政权完全转入临时政府手中。7—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9—10月间,革命形势完全成熟。各地苏维埃纷纷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士兵和水兵不断地转向革命;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和边区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布尔什维克党号召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0月12日, 成立了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军事革命委员会, 并选出斯大林等五人组成的党总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核心,还派遣特派员到全国各地准备起义。至10月25日 (公历11月7日), 首都彼得格勒基本上已处在军事革命委员会控制之下。当晚,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第一炮,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立即向冬宫发起攻击,次日凌晨占领冬宫,逮捕内阁成员。10月25日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26日,通过 《告工人、士兵、农民书》, 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又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次日,组成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从1917年10月到次年2月,全国各地的起义相继胜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 遵义会议 苏联卫国战争 ☛ 十月革命见“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 (1917) 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