怔忡 怔忡 (zheng chong征冲)病名,也叫心悸。患者心跳不安,好象惊恐的样子。 ☚ 冷遁 桃花行 ☛ 怔忡zhēng chōng中医指心悸、惊恐等症: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宝玉)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之疾。慌的袭人等又不敢回贾母。(七十·1700) 怔忡(-chōng)惊恐心悸的样子。杨亿《天贶殿碑》:“伏纸~。” 恐惧不安 恐惧不安恇惶 战怖 战惶 仄悚 负刺 邑悚 邑骇 人们恐惧不安:一夕五惊 惊惧不安:遑遽 危厉 惊恐不安:怔忡 怔忪 恐惶 心颤魂飞眼跳耳热 惩罚某人而引起其他人的惊恐不安:打鸭惊鸳 内心惊恐不安:心惊肉跳 心惊肉战 心惊肉颤 肉跳心惊 肉跳神惊 肉颤心惊 骨颤肉惊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魂惭色褫 非常惊恐不安:失魂落魄 失魂丧魄 神色慌张,失魂落魄:眼张失落 做了坏事怕人觉察而心里恐惧不安:做贼心虚 贼人胆虚 贼人心虚 作贼心虚 非常害怕,恐惧不安:若崩厥角 ☚ 心神不安 惶恐不安 ☛
心跳 心跳怦 忪 搏动 心跳,突感不安:震 心动 心脏搏动的节律:心律 心脏搏动的频率:心率 心跳不正常:心虚 由贫血、心脏病等引起心跳加速、加强和节律不齐:心悸 体虚心悸:蚁斗 因害怕而心跳动得厉害:悸(悸动;发悸) 因惊慌而心悸:病悸 惊悸 骇悸 战惕 恐惧,惊悸:詟悸 心跳不安:兀突突 心里忐忑不安:打鼓 心跳,突感不安:心动 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怔忡 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撞鹿(心头撞鹿) 小鹿触心 小鹿撞心 心头鹿撞 心跳快速:鹿撞 心跳的样子:怦怦
另见:跳动 器官 生病 诊病 ☚ 心跳 脉动 ☛ 怔忡❶病名。指心悸之重症,又名心忪、忪悸。《素问玄机原病式》: “心胸躁动,谓之怔忡。”《医碥》卷四:“悸即怔忡。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俗名心跳。”详虚损怔忡、阴火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等条。 ❷症状名。指心跳并有恐惧感。《赤水玄珠》卷六:“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不自安也。”又:“怔忡止于心不自安,悸则心既动而又恐恐然畏惧,如人将捕之。”参见心悸条。 怔忡自感心脏跳动剧烈的症状,类似于心悸而较重。二者难以严格区别。心悸多偏重于精神神经性者,怔忡则器质性的成分较多。 怔忡zhēngchōng病症名。 ❶心悸的重症。《素问玄机原病式》: “心胸躁动, 谓之怔忡。” 跳动往往上至心胸, 下达脐腹。又名心忪、忪悸等。属心悸一类, 又常为心悸或惊悸的进一步发展。多由阴血亏损, 心失所养; 心阳不足, 水饮上逆; 或突受惊恐所致。临证以虚者为多。治同心悸。参见心悸条。 ❷ 心跳有恐惧感。见《赤水玄珠》卷六。 怔忡 怔忡怔忡是指心跳剧烈,不能自安,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证候。常为心悸或惊悸进一步发展所致,较心悸为重。其证本外无所惊,而自心悸不安,如人将捕之状,甚则心跳振衣。《景岳全书》卷十八:“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乎者是也。”《张氏医通·神志门》说:“心下惕惕然跳,筑筑然动,怔怔忡忡,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古今医鉴·怔忡》说:“夫怔忡者,心中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是也。” 病名考证 怔忡名称,见于《济生方》。后世医家立名颇不一致。有称为“心忪”者,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说:“心胸躁动,谓之怔忡,俗云心忪。”有称为“憕忡”者,如《证治要诀·虚损门》说:“憕忡者,……俗谓心忡脉乱是也。”有称为“忪悸”者,如《证治要诀·虚损门》说:“怔忡,即忪悸也。” 病因及辨证 怔忡的病因,大致与心悸类同。但其中尤以真阴失守,气不归元,饮邪上犯及瘀血阻络所致者居多。 怔忡的辨证,基本也与心悸相似。但临床所见怔忡以虚者居多,或见虚实夹杂之证。其中尤以虚损怔忡、虚阳上越怔忡、水饮怔忡、血瘀怔忡更属常见。故治疗时应以补虚为主或标本兼治。《医方辨难大成》卷十五:“病名怔忡者,名其失中失正之心而有所动摇也。……而于是有真阴失守,阴不滋化,心胸之间则筑筑振动也;有宗气无根,气不归元,乳胁之下,则摇摇悬旌也。虚之轻者,动犹轻,则或如撞触,或如扇鼓也。虚之重者,动亦重,则或力可应衣,势可倾体也。一遇此证,即直救真阴,尚恐阴去莫复也。虽系伤寒传变,皆不可用汗、下也,即纯补元阳,尚恐元散难收也。纵有痰涎壅吐,皆不宜清利也。……治怔忡者,经则必知在心、脾、肝、肾:补则兼夫精、神、气、血,使动无长动也。”证治均可参见“心悸”条。 病证鉴别 历代医家对怔忡与心悸又有列为二证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惊悸证治》:“夫惊悸与忪悸二证不同。惊悸,则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梦寐不祥,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名曰心惊胆寒。在心胆经,属不内外因,其脉必动。忪悸,则因汲汲富贵,戚戚贫贱,久思所爱,遽失所重,触事不意,气郁涎聚,遂致忪悸。在心脾经,意思所主,属内所因。”《证治要诀·怔忡》:“怔忡,即忪悸也。忪悸与惊悸,若相类而实不同,惊悸者,因事有所惊而悸;忪悸者,本无所惊,常心忪而自悸,焉得无辨。” 预防及护理 怔忡的预防,应怡养性情,避免情志波动,注意劳逸结合。如《医方辨难大成·怔忡证治全篇》所述:“病怔忡者,必内而清其心思念虑,外而绝其惊疑触拂,使动无再动也。”并“绝去酒色,迸黜情欲,一志凝神。”“更宜养其气以和平,清心寡欲,内观自养,则自可渐愈。” 现代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通常可见怔忡证候。 ☚ 惊悸 胃脘痛 ☛
怔忡 怔忡怔忡是指心下惕惕然跳,築築然动的一种病证。原来已受惊,心动不宁,阴虚劳损者易患此病。凡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故气不归原引起怔忡。亦有惊悸日久而成怔忡。此证多由内因而成,外无所惊,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即发,其病稍为深重。气结于上则胸臆浮撼,在下则脐旁振动,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大抵其脉沉细者属饮,结代者属虚而有饮,虚弱者属气虚,沉数者属血热,尺中弦紧者肾气凌上焦,故要速节欲节劳,养气养精。症见心悸眩晕,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苔白,脉弦滑。治宜温阳行水,安神定悸。太阴人用牛黄清心丸,三神散。少阴人用赤白何首乌宽中汤。少阳人用朱砂散,荆防地黄汤加朱砂、黄连、肉苁蓉。 ☚ 惊悸 健忘 ☛ 怔忡zheng chongpalpitation 怔忡zhēng chōngsevere palpitation 怔忡 怔忡severe palpitation自觉剧烈心跳的一种症状。病人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任不调。主要由于阳气不足、阴血亏损、心失所养,或痰饮内停、瘀血阻滞、心脉不畅所致。临症以虚者为多,每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神经症患者。 ☚ 真意 正言开导 ☛ 00003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