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势又称 “太极十三势”,历来说法不一。基本含义有二:(1)太极拳较为原始的13种基本招势; (2)太极拳的13种运动方式,即掤、 、 挤、 按、 采、 挒、 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合称。
《十三势》太极拳论名篇。王宗岳作。此文解说了 “太极拳” “长拳” “十三势”等概念,并将八卦、五行与十三势相对应,后世拳论多沿用此说。原文为: 太极拳,一名 “长拳”,又名“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 分掤、 、 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 “十三势”。因其内容,故有文本将其篇题列为 “太极拳释名”。 十三势 十三势拳术套路。属七势拳。全套26式。其主要动作有:勒马式、托天式、铁扁担等。特点:姿势偏低、多手法、少腿法。据习者称,此拳为宋时,关西回族七大圣人所传。现主要流传于陕西、宝鸡地区。 ☚ 十二路形掌 十字传捶法 ☛ 00001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