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医学纲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系综合性医学著作。明楼英著。刊行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明《天 一阁书目》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刊本;明万历二 十 一年(1593) 宝翰楼重校刊本;钱世杰书写之抄本;1937年世界书局铅印本等。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登瀛、鲁兆麟点校本。 楼英(约1320-1389),一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浙江萧山人,明初医学家。自幼潜心医学,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昼读夜思、废寝忘食 三十余年。明洪武年间,曾被朱元璋召至南京,拟任为太医,以年迈力辞之。常与名医戴元礼辨论医道,互相切磋。鉴于 《千金方》之后,自唐至宋,有众多医家著书立说,尤其金元时期学术争鸣盛行,出现刘张李朱四大家为代表的众多医学名家,但未有集其大成者,乃潜心数十载,以阴阳脏腑为纲,采辑《内经》、《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说,参以历代其他文献,尤汇集宋至金元各家之论,辅以已见,编成 一部大型类书,名之曰 《医学纲目》。另有《运气类注》、《仙岩文集》 等著作。 本书凡40卷,约88万字,共分10部论述。卷1—卷9为阴阳脏腑部,为总论,广泛阐述虚实、寒热、诊脉、察病、方药、疗法、剌灸、调摄、宜禁等内容;卷10-29为:肝胆部,论述中风、癫痫、痉厥等病;小肠部,论述心痛、胸痛、谵妄等病; 肾膀胱部,论述耳鸣、耳聋、骨病、牙痛等;脾胃部,论述内伤饮食、诸痰、诸痞等; 肺大肠部,论述咳嗽、喘急等病; 卷30-33为伤寒部,以伤寒病证为主,兼述温病、暑病、温疫等;卷34-35为妇人部,叙述妇人通治,经、带、胎前、产、后等病 ;卷36-39为小儿部,介绍小儿通治,五脏所主各种病证; 卷10为运气部,内有《内经》运气论治, 运气占候补遗等。 本书的特点是:1. 系统论列证治纲领,纲举目张,法度谨严。其分病为门,以阴阳脏腑定其大纲,析法为标,各撮阴阳脏腑之要于其条上,使众目彰然。病有同其门者,立支门以附之,法有同其标者,立细标以次之。如以心痛为正门,则将卒心痛、胎前心痛、产后心痛等列为支门,治法的介绍也以正门为重点。凡门分上下者,其上为《内经》原法、其下皆后贤之续法。不论正门支门所列病证,其选方摘自历代名著名家。本书这种以阴阳脏腑为纲、纲下设目为主体的系统的脏腑分类法,可使各家的异同得失,得以曲畅旁通,精粗相因,巨细毕举; 同病异法,如指诸掌。2. 重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盖血气也,表里也, 下上也,虚实也,寒热也,皆一阴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二 经也,五运六气也,皆 一五行也。”犹如鳞集于鱼,辐辏于毂,掌握了阴阳五行,则毕医之能事。对气血、表里、虚实、寒热等要领,叙述简明,概括亦较系统。主张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以处,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3.搜采广泛,考订详明。本书参阅和选辑资料颇广,对于古书中引录经文有遗漏或错脱者,一一予以订正;参考文献中所述的病证与方论不相契合或互有矛盾者,尽可能予以辩明。本书阐析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力求语出有据;收录历代名方验方,选择谨严,讲求实效。尤推崇李东垣、王海藏、罗谦甫、朱丹溪等所创方剂以扶护元气为主的思想。 本书是作者博采群书,汇各家之长的力作,不仅反映了著者本人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同时还大量收载了明以前医药文献的珍贵资料,是继《千金方》之后,最有代表性的类书之一,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影响颇大。近代著名医家曹炳章盛赞此书“实为医学类书中之最有法度者”,道出了本书最突出的贡献。 医学纲目综合类著作。明楼英(1332—1402)撰。四十卷。英字全善,号全斋,浙江萧山人。精于医,深研《内经》、《难经》,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并融会历代名贤之精华,撰有《运气类注》、《仙言文集》等书。认为过去医书分类混乱,故本书按人体脏腑表里进行分类。前九卷为阴阳脏腑部,详述阴阳、脏腑、察病、诊法、针灸、调摄、禁忌等。卷十至卷二十九介绍各脏腑有关病症证治,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五官科等病证。卷三十至卷三十三为伤寒部,以伤寒病为主,兼述温病、暑病等。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为妇、儿科病证治。卷四十为运气部。各部又按病分门,每门列举不同之病证、方药及治法。对阴阳五行学说尤为重视。认为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注引 《内经》及历代名著理论,阐析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理明词畅,语出有据。选方严谨,讲求实效,对总结继承明以前各家学说,及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均有深远影响。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 曹灼 (履斋) 刊本,一九三七年世界书局铅印本。 医学纲目书名。明·楼英撰,40卷,刊于1565年。采集《内经》以来的医学文献和个人经验、见解,分部编写而成。卷首为运气占候。1~9卷为 “阴阳脏腑部” ,带有概论性质,分述诊法、治法、寒热、劳瘵、久疟等的证治和针灸、调摄等内容。10~29卷,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外科、五官等病。30~33卷以伤寒为主,兼及温病、暑病和温疫。34~39卷为妇、儿科疾病。40卷专述运气。其特点是每论一证,先引证历代有关论述; 治法上区分正门和支门,取各家之长,体现同病异治的原则。因纲目清晰、资料丰富,在医界颇有影响。 ![]() 主要责任者: (明)楼英 责任方式: 编撰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1700 千字 页码: 1-931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R2-52 装帧: 精 语种:中 定价:88.00 出版时间:1996-05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明清中医名著丛刊之一,共收录651条词条。 被引频次:586 医学纲目yī xué gāng mù《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医家书目(2)。医学书名。明代医学家楼英著,刊于1565年。共40卷。系采录《内经》以下历代方书、文献,结合楼氏见解,分10部论述。全书资料广泛,纲目清晰,选论治方,很有法度。 医学纲目yīxuégāngmù医书。40 卷。明·楼英撰。刊于1565 年。该书采辑自《内经》以下历代文献, 结合个人见解分部论述。卷首乃运气占候。卷一~ 九为阴阳脏腑部, 分述诊法、治法、寒热、劳瘵、久疟诸症证治、刺灸、调摄等内容。卷十~ 二十九介绍各脏腑有关病症证治, 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 兼及外科、五官科等病症。卷三十~ 三十三以伤寒病症为主, 兼述温病、暑病、温疫等。卷三十四~ 三十九为妇、儿科病症证治。卷四十为运气部。书中重点论述临床病症, 每种病症均引录历代有关记述,在治法上区分正门和枝门, 并汲取诸家之长, 充分体现同病异治的治疗特点。全书纲目清晰, 选辑资料颇广, 选论治方较有法度。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医学纲目》系综合性医书。40卷。明·楼英编撰。初刊于1565年(嘉靖44年)。本书内容辑自《内经》以下历代方书、文献,结合个人见解分部论述。卷首为运气占候;卷1~9为“阴阳脏腑部”,属医学总论,广泛阐述虚实、寒热、诊脉、察病、方药、疗法、刺灸、调摄、宜禁等内容; 卷10~29为介绍各脏腑有关病证证治,包括“肝胆部”、“心小肠部”、“脾胃部”、“肺大肠部”等。楼氏将多种病证,根据其病理、症候的特点,分别归属于这些脏腑,予以分门列述,多系临床常见病证,如“肝胆部”,作者将中风、癫痫、痉厥、破伤风、瘛疭、颤振、怒气、目疾、诸疝、胁痛、前阴诸疾、头痛等病证归入此部,病种颇多,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五官科等病证;卷30~33为“伤寒部”,以伤寒病证为主,兼述温病、暑病、温疫等;卷34~35为“妇人部”,叙述妇人通治,经、带、胎前、产后等病;卷36~39为“小儿部”,介绍小儿通治,五脏所主各种病证;卷40为“运气部”,内有《内经》运气论治、运气占候补遗等。作者撰写此书,重点论述临床病证,每种病证均引录历代有关记述,所列各门病证,其治法和方药各有特点,而介绍病证,分为正门和支门,并以正门为主,支门为辅。如以心痛为正门,则将卒心痛、胎前心痛、产后心痛等列为支门,治法的介绍也以正门为重点。不论正门、支门所列病证,其选方摘自先贤名著,全书有详细目录,便于读者检索。楼氏编写此书,参阅和选辑资料颇广,对于古书中引录经文有遗漏或错脱者,一一予以订正; 参考文献中所述病证的方论不相契合或互有矛盾者,尽可能予以辨明。作者善于汲取诸家之长,充分体现同病异治的特点。全书纲目清晰,选论、治方较有法度,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 医林绳墨 医学入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