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非NorthAfrica地区名。 指今非洲北部地区。通常包括埃及、苏丹、 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岛。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出现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15~公元6世纪,先后受腓尼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控制。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后,陆续建立了一些伊斯兰教王国。至16世纪,大部沦为奥斯曼帝国属地。19世纪以后,又受英、法、意等殖民帝国瓜分。1922年埃及独立,其它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继独立。 北非běi fēi非洲北部。1948年顾均正《从原子时代到海洋时代·空中警犬——雷达》:“雷达使美国战舰在北非的奥兰港外,以一次排炮击沉了二十六英里远处的德国战舰琼巴特号。” 地 地地 坤(坤地;~为地) 壤(天~)矩(大矩) 成物 大阴 黄黄 另见:土 石 土地 田地 地上 地面︱天 ☚ 地 地面 ☛ 北非 北非beifei北非指非洲的北部地区。东起红海,西到大西洋,北临地中海,南到撒哈拉沙漠中部。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六国,面积约827万平方公里,其中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非面积占非洲总面积1/4强,人口1.16亿,约占全非总人口的1/4,各国居民都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与西亚相似。北非各国地理位置的突出特点是全部临海,特别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都临接由印度洋至大西洋的海上航线。北非大部地区起伏平缓,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为撒哈拉沙漠所占。西北部有阿特拉斯山脉,海拔1500~2000米。北非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并盛行干燥的东北信风,受这两个性质干燥的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形成酷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仅东南部一小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除尼罗河和阿特拉斯山北坡河流外,其余多为内流水系,地表水缺乏,地下水资源丰富。北非矿产资源有磷酸盐、石油、天然气和铁、锰、铅、锌等。农业主要集中于沙漠中绿洲、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中海沿岸平原,棉花(尤其是长绒棉)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椰枣、橄榄油、葡萄酒、柑桔也为出口商品,此外还有栓皮栎、阿尔法草等。畜牧业以游牧、半游牧为主,产羊和骆驼。北非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19世纪后被殖民帝国瓜分,1922年埃及独立,其他国家在二次大战后独立。 ☚ 非洲的资源 苏伊士运河 ☛ 北非非洲北部地区。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国。面积827万平方公里。人口12800万(1985年),阿拉伯人占绝对优势,信伊斯兰教。尼罗河流经东部地区,阿特拉斯山脉横亘西北部。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余地区多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富磷酸盐、石油、天然气矿。农业集中于地中海沿岸、尼罗河谷地和绿洲地区,盛产棉花、小麦、橄榄等。畜牧业较重要,多羊和骆驼。 北非非洲北部地区。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岛等国家和地区。 北非 北非非洲大陆的一个地理区域。介于地中海岸与撒哈拉沙漠之间,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面积约820万平方公里。人口主要集中在狭长的沿海地带和尼罗河下游。大部分地区有明显的旱季,耕作依靠大面积灌溉。有重要矿藏。如铁、磷酸盐和石油。有一些发展迅速的城镇中工业很发达。北非各民族常处在欧洲的政治控制下,经济文化上一直与南欧有密切联系。 ☚ 北欧 北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