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江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清洪亮吉撰。良吉号北江,故名。六卷。主要论诗,偶亦谈及文、赋。认为“诗人不可无品”,对袁枚“性灵说”痛加诋斥。有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陈迩冬校点本。

☚ 文史通义   词林纪事 ☛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诗话著作。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嘉庆初,命在上书房行走。以直言批评朝政,被遣戍伊犁。旋遇赦归。他既是经学家、史学家,又是诗人。《北江诗话》六卷,论诗不主一家,对清代的大诗人如吴伟业、王士禛、朱彝尊、宋琬、沈德潜、袁枚等多有所批评。书中比较重视性情和学问,反映出性灵声气和考据学风的时代影响。如说:“今世士惟务作诗,而不喜涉学,逮世故日胶,性灵日退,遂皆有‘江淹才尽’之诮矣。”(卷三)他以性情和学问相结合的标准评论同时诗人,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乾隆中叶以后,士大夫之诗,世共推袁、王、蒋、赵矣。然其诗虽各有所长,亦各有流弊。好之者或谓突过前哲,而不满之者又皆退有后言。平心论之,四家之传,及传之久与否,亦均未可定。若不屑于传与不传,而决其必可不朽者,其为钱(载)、施(朝榦)、钱(澧)、任(大椿)乎。宗伯载之诗精深,太仆朝榦之诗古茂,通副澧之诗高超,侍御大椿之诗凄丽,其故当又求之于性情、学识、品格之间,非可以一篇一句之工拙定论也。今四家俱在,试合袁、蒋等四家并观之,吾知必有以鄙言为然者矣。”钱载诗取径江西派,用意深微,用笔拗折,洪亮吉倾心于他,实与翁方纲相合,开晚清诗坛宗宋风气之先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 蒲褐山房诗话   拜经楼诗话 ☛

北江诗话

阅洪氏《北江诗话》,凡六卷。雅存于诗,本非专门,故所论多未确。其诗颇逞才气,一涉风情,而时不免叫嚣浅直之病,故此编亦颇推崇袁、赵,至以陆方翁、查初白、赵瓯北三家七律并称,又时时自举其作,实皆不能工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北江诗话》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清洪亮吉著。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号北江居士。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因罪充军伊犁,赦还后号更生居士。洪氏博学多才,著述颇丰,时人称之为“著撰等身”,“为本朝巨擘”。著作有《北江诗文集》,《北江诗话》等40余种。

《北江诗话》共6卷,前4卷为作者晚年写定,后两卷为其子收集整理。该书最早有清张诗舲刻本,但只收前4卷;李云生刻本,则只有后两卷。后蜀周济堂刻本始今为6卷,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迩冬校点本。

本书涉猎范围较广:金石文字、历史人物、史学、地志、书法及科场掌故,莫不数见”。但仍以论诗为主。洪亮吉论诗,推重写“至性”“至情”者。似谓“性”指人类与生具来的天性,如父慈,母爱等;所谓“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真性情。唐元稹悼亡诗:“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开生未展眉”,洪认为“读之令人增伉俪之情”;宋苏轼《狱中寄子由》:“与君世上为兄弟,又结他生未了因”,洪评为“读之令人增友于之谊”;明李忠毅诗:“出世再应为父子,此心原不间幽明”,洪赞之曰:“读之使人增天伦之重”。洪亮吉认为,这样的诗才可以“传世”。还认为,由诗可以观人品,人品不佳,诗亦难佳。所以他说:“诗人不可无品,至大节所在,更不可亏”。这和他立身处世“忠谠伟节”、“为儒林所重”是分不开的。


北江诗话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北江诗话

诗话。六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64—1809),字稚存,号北江居士。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贵州。晚年因上书指斥朝政,触怒仁宗,充军新疆伊犁。后遇赦还,号更生居士。学问博洽,精于经学、史学,尤精舆地学,有《更生斋诗文甲乙集》十六卷、《卷施阁诗文甲乙集》三十二卷等多种。

关于《北江诗话》,王国均《序》云:“先生立身以忠孝为大,论学以经史为宗,论诗以《三百篇》为主,故于魏、晋诗人,独取陶靖节,以其去古未远也。盛唐李、杜,已视为诗派之支流。历宋、元、明、旁及各家,吞云梦者八九,目中安有余子哉!”洪氏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五字为标准,重忠孝,重大节。由此标准出发,批评袁枚诗“佻”而“淫艳”;厉鹗诗“意取尖新”,而“气局本小”。论诗歌艺术亦有崇古倾向,如论吴伟业“殊昧平仄”,沈德潜学古人而“全师其貌”,“先已遗神”,王士禛“受声调之累”,改杜诗至于“点金成铁”;朱彝尊学初唐、学北宋只是“邯郸学步”,等等。洪氏在诗歌艺术上,确有不少创见。其论诗立场,坚守儒家伦理精神,深有忧国济世意识,是清代最具有批判性的诗评家之一。

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

北江诗话

诗论。清洪亮吉(1746—1809)撰。六卷。亮吉有《洪北江诗文集》已著录。此编有仅刻前四卷或后二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亦有论及文、赋者,又有不少精确之考订。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谓“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对袁枚等“性灵”诗派,深表不满。由于作者是经学家,论诗极重“诗教”,故封建伦理观念甚浓。然强调作诗以学问为本,求其“温厚和平”,主张“诗人不可无品”,仍有一定道理。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校点本。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诗话。六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64—1809),字稚存,号北江居士。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贵州。晚年因上书指斥朝政,触怒仁宗,充军新疆伊犁。后遇赦还,号更生居士。学问博洽,精于经学、史学,尤精舆地学,有《更生斋诗文甲乙集》十六卷、《卷施阁诗文甲乙集》三十二卷等多种。
关于《北江诗话》,王国均《序》云:“先生立身以忠孝为大,论学以经史为宗,论诗以《三百篇》为主,故于魏、晋诗人,独取陶靖节,以其去古未远也。盛唐李、杜,已视为诗派之支流。历宋、元、明、旁及各家,吞云梦者八九,目中安有余子哉!”洪氏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五字为标准,重忠孝,重大节。由此标准出发,批评袁枚诗“佻”而“淫艳”;厉鹗诗“意取尖新”,而“气局本小”。论诗歌艺术亦有崇古倾向,如论吴伟业“殊昧平仄”,沈德潜学古人而“全师其貌”,“先已遗神”,王士禛“受声调之累”,改杜诗至于“点金成铁”;朱彝尊学初唐、学北宋只是“邯郸学步”,等等。洪氏在诗歌艺术上,确有不少创见。其论诗立场,坚守儒家伦理精神,深有忧国济世意识,是清代最具有批判性的诗评家之一。
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

☚ 石洲诗话   养一斋诗话 ☛

北江诗话

四卷。清洪亮吉 (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 (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 (1790)进士,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幼年刻苦读书,精通音韵、训诂和史地之学。受到袁枚、蒋士铨的赏识,与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工于诗和骈文,著有 《卷施阁诗文集》、《更生斋集》及《北江诗话》等。《北江诗话》是洪亮吉晚年手定的论诗之作。他论诗以性、情、气、趣、格为等第,提出诗要 “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认为 “讲格律,已入下乘”。主要针对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诗话中评论古时和当代诗人,多精到之处。此书有道光刊本,光绪三年 (1877)重校、重刻本。粤雅堂本、《卷施阁丛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