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栈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栈道 北栈道古代蜀汉通道。北段为古故道,南段即古褒斜道南段。北起今陕西凤县东北草凉驿,南至褒城旧治北鸡头关。范睢相秦时即已沟通,《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出褒中,“烧绝所过栈道”。即此。宋以后修筑栈阁二千余所,元明以来称为连云栈。《平夏录》: 洪武三年(1370),徐达遣傅友德由略阳,金兴旺由凤翔,入连云栈,合兵攻汉中。明清两朝逐渐易木为石,为两朝官驿所经。为区别于自汉中南下入蜀的栈道,通称北栈。 ☚ 米仓道 郙阁 ☛ 北栈道 北栈道又名“连云栈道”。系连接褒斜道和陈仓道之间的栈道。古代,从关中翻越秦岭到陕南,有四条道路。其中比较宽平的是褒斜道和陈仓道。北魏永平二年(509年) 以后,褒斜道北段废弛,人们要从汉中到关中,就得沿褒斜道北上转入陈仓道,北出散关。这条沟通褒斜、陈仓两条古道的栈道,由于到处都是高山,云烟缭绕,行人往来,像是在云上,所以叫“连云栈道”。北栈道自宝鸡南渡渭水,溯清姜河而上,15里至盘门镇。复经观音堂、煎茶坪越过秦岭,至东河桥驿。再南行,经五星台、白家庙、柳林湾,至凤县城(今凤县凤州镇)。这段路“皆沿故道”,东岸依山傍水,架木为桥,下临深渊,名曰栈板,尤为陡峻。由凤县东南行,二十里至凤岭。这是一段陡峭坡路,崎岖难行,山势高峻。缘岭南下,十五里至新红铺,铺南有一条狭窄的谷道,称“新红峡”。连云栈道即从这一峡谷中贴壁穿过。沿新红峡溪流东南而行至留凤关,经松林驿东南行至留埧厅、画眉关,“地甚险峻,数折而登,凿山开路,一线中通”。由武关驿南行五十里至褒城县青桥驿,南行中经七盘岭,五十里至褒城县开山驿。由秦汉褒斜旧路变为唐代褒斜道新路线,其演变情况大体为唐宪宗元和年间和敬宗宝历年间所修路线,仍沿用汉晋褒斜旧路; 文宗开成年间 (836~840年) 和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年)及僖宗光启年间(885~888年)三次所修。此路撇开秦汉褒斜旧路,另辟新线,由宝鸡经凤州至褒城,为唐代褒斜道,即北栈道。 ☚ 灵丘道 金牛道 ☛ 北栈道 北栈道简称“北栈”,又名 “秦栈”或“连云栈”。中国古代著名栈道之一。修成于先秦时期。它实际上是褒斜道和陈仓道的总称。褒斜道是北栈道的南段,因途经斜水和褒水而得名。自今陕西眉县斜谷沿斜水及其上源石头河,经今太白县,循褒水及其上源白云河至汉中 (陕西褒城谷口)。褒水和斜水同源于秦岭太白山。不过斜水在山北发源,向北流注入渭水,谷口在眉县西南三十里; 褒水在山南发源,向南流注入汉水,谷口在旧褒城县北十里。先秦时期,沿着这两条河流的河谷,有着两次大规模的褒斜道修建工程。第一次是在周幽王征伐有褒国之前,约在公元前781—前771年。第二次是在秦攻楚国汉中期间,时间在公元前312年。经过这两次修建,“栈道千里于蜀汉”,成为秦岭南北的交通要道。自汉末至五代,南北兵争,双方的军事行动常取道于此。北栈道的北段为陈仓道,北起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西南出散关,沿故道水河谷抵今陕西凤县,折东南入褒中。褒斜道和陈仓道的连通,并被频繁的利用,当在五代以后。斜谷道渐废,公私行旅由褒谷北上后,向西北改由陈仓道出散关。宋、元以后,为区别于自汉中南下蜀中的金牛道 (南栈道,亦称石牛道),通称褒斜道和陈仓道为 “北栈道”。 ☚ 石门道 秦栈 ☛ 北栈道 北栈道在陕西境内。自凤县东北之草凉驿入栈道, 西南至凤县又折而东南越柴关岭经留坝县沿褒水至旧褒城县(今汉中市褒城)城北十里之鸡头关出栈。北段(嘉陵江上游)即古故道;南段(褒河流域)即古褒谷道。五代以前,自褒谷北上越鳌山(古为衙岭山)经斜谷出眉县即褒斜道; 或西经故道出陈仓(今宝鸡市)即陈仓道的北段。宋以后专用西道, 修栈阁二千二百余间,元明以来称为连云栈,为区别自汉中南下四川的栈道,通称北栈,也称秦栈。所谓栈道,遇有悬崖绝壁或险绝的地方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 ☚ 车同轨 回中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