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堂书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唐虞世南编。一百六十卷(《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一百七十三卷,今本地部止于泥沙石,可能不全)。此书为虞世南任隋秘书郎时所辑。隋秘书省后堂称北堂,故名。全书分为十九部,依次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舟、车、酒食、天、岁月、地等,每部再分类目,共八百五十二类。类下摘词句为标题,标题之下再征引古籍文句,但引文多掐头去尾,有的还不注出处。本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成书较早,征引多隋以前古书,对辑佚、校勘古代典籍有一定作用。有清光绪十四年南海孔氏刻本。

☚ 二十史朔闰表   艺文类聚 ☛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类书。一百六十卷。《唐书·艺文志》、晁公武《读书志》载为一百七十三卷,今本卷帙已不完整。唐虞世南(558—638)撰。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今属浙江)人。官至宏文馆学士,银青光禄大夫。书名之“北堂”,即秘书省之后堂。世南曾仕隋,为秘书郎,于后堂采集群书之文汇为一编,因以名书。原书分八十部,八百零一类。每一类都先摘引群书字句,以大字排列,其下以双行小字注书名或列述原文。今之通行本,体例依旧,而部类残缺,仅存十九部,足见散失较多。是编所保存古籍较多,尚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陈禹谟增改本,孙星衍等校订影宋本。陈氏刊本,增删窜乱,竟采贞观以后至五代十国之书杂人其间,学界以为憾事。常见者有中国书店1989年出版之影印本。

☚ 编珠续编珠   艺文类聚 ☛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类书。唐虞世南编辑。北堂是隋秘书省后堂,刘禹锡《嘉话录》曰:“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此书成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在北宋初已是难得之书。宋元及明代中朝均未刻印,直至清初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仍有“原书罕觏”的记述。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常熟陈禹谟刻本。此本多处删补窜改,并将唐太宗贞观以后和五代十国的书增入其中,已尽失其本来面目,被公认为是一个较劣的本子。另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海孔广陶三十有三万卷堂刻本。此本以元陶宗仪的影宋抄本为底本,这一底本经过严可均、王引之等诸家手校,孔氏等人又加续校,至此《北堂书钞》始有一凝众校雠家心血而得近于原貌的传本,也是近几十年来通行的本子。1989年北京中国书店新印本即据孔氏本影印刊行。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隋末唐初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少时笃志勤学,隋大业年间任秘书郎。入唐后,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封爵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是唐太宗最器重的大臣之一,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辑录《北堂书钞》前,曾参加过官修类书《长洲玉镜》的编辑工作。
 该书160卷(《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记载为173卷),约100万字,分为19部,计:卷1-卷22:帝王部;卷23-卷26:后妃部;卷27-卷42:政术部;卷43-卷45:刑法部;卷46-卷48:封爵部;卷49-卷79:设官部;卷80-卷94:礼仪部;卷95-卷104:艺文部;卷105-卷112:乐部;卷113-卷126:武功部;卷127-卷129:衣冠部;卷130-卷131:仪饰部;卷132-卷136:服饰部;卷137-卷138:舟部;卷139-卷141:车部;卷142-卷148:酒食部;卷149-卷152:天部;卷153-卷156:岁时部;卷157-卷160:地部。各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共851目。该书的编排方式与后来的类书略有不同,其本身的编排体例也不完全相同,大体分为3种方式:一是把文籍中的有关材料汇集起来,每一事摘出句子用大字登载,然后将其出处,上下文以及有关的解释用小字注出,注文中有时也有虞氏的按语;二是仅将文籍中的句子摘出来,没有注语或只简略地注一个出处;三是将文籍中的有关原文引用,只用大字登载,前注明出处,类似《太平御览》的编排体例。如卷96艺文部2·史8,卷8帝王部8·务农31,卷160地部4·石16:
 书契之作,而有史官(《汉书·司马迁传·赞》云“其载籍博矣。”)掌五帝之书(《周礼·外史》职云:“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郑注:“楚灵王所谓 《三坟》、《五典》。”)。明得失之迹(《毛诗序》云:“国史明乎得失之迹。”谨按:国史者,书记之官。所以状理,谓之为得;所行乖理,谓之为失。)。言则右史书之,动则左史书之(《礼记 ·玉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董狐不隐(《春秋左氏》云:“君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上为第一式。
 务农重谷。命农勉作。并耕而王,以劝农也(《尸子》)。劳农民劝。唯农是务(《国语》)。威戒农用(《国语》)。
 纪农协功。兴锄利𤱕。 农天下之本(《汉书》)。五谷万民之命。
 上为第二式。
 《易归藏启筮》曰:“鮌乃以息壤,以填洪水。”《易》曰:“艮为小石。”又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又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周易参同契》曰:“吉记提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口秋石,王阳加黄牙。”……
 上为第三式。
 《北堂书钞》引用的书籍,据孔广陶统计,除集部外,约800多种。引书断限据清代学者严可均说起于“三代、汉、魏,迄于宋、齐。其最晚者沈约《宋书》、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崔鸿《十六国春秋》、魏收《后魏书》;其诗、赋、颂则颜、谢、鲍为最晚,陈、隋只字不钞。”(见《铁桥漫稿》卷8《收陈禹谟刻本北堂书钞后》)由此可见,《北堂书钞》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保存了隋以前古籍资料的原始面貌,况这些古籍到今天,十之八、九已经亡佚,即使是流传下来的,则由于历代传抄、刊刻,残阙讹误之处亦不是少数。因此,《北堂书钞》对于查检古代,特别是六朝以前的语句典故及各类资料,具有特殊的功用,绝非后世类书所能替代,故历代学者多重视此书。清代学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王念孙撰《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撰《经义述闻》,洪颐煊撰《读书丛录》以及校订《管子》、《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都曾广泛地征引过此书。《北堂书钞》又是后世各种类书的先行者,后世类书中某些专门采辑编排的内容。如史实故事、释名考证、名言隽语、韵汇辞藻等,均可在书钞中见其端倪,找到相关的材料。
 该书在明清刊刻之前,长期借抄写而流传,许多文、句掐头去尾,多不连贯,未注明出处者亦甚多,引用时颇为不便,这不能不说是此书的一个缺陷。因此,该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校理。

《北堂书钞》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160卷,唐虞世南编撰。有明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本,此本经刊行者随意删改增补,已失原书本来面目。另有光绪十四年(1888)海南孔氏刊本,此本为现流传诸本中最善者。且较接近原书面目。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自幼笃志勤学,少与其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仕陈。入隋,大业中为秘书郎。此书就是他任隋代秘书郎时抄辑而成的。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故名《北堂书钞》。全书分: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等19部,每部再分为类,共851类,合21000多条。该书引书断限,据严可均《铁桥漫移·书陈禹谟刻本〈北堂书钞〉后》云:“所钞之书,皆三代、汉、魏,迄于宋、齐,其最晚者沈约《宋书》,萧方等《三十国春秋》,魏收《后魏书》;其诗赋颂则颜、谢、鲍为最晚,陈、隋只字不钞。”其内容是辑古籍中可供吟诗作文之用的典故、词语和一些诗文摘句,分门别类地钞撮而成。

本书是现存较早、且较为完整的一部类书。清代有人把此书和《艺文类聚》、《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称为“四大类书”。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类书名。唐代虞世南(558—638)编。“北堂”是秘书省的后堂,此书是编者任隋秘书郎时所撰,故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174卷,两《唐志》著录173卷,今传本为160卷。该书搜辑摘钞古籍中的典故语汇、诗赋文句,分帝王、后妃、政术等19部,851类。每类之下汇集排比有关资料,或录原文,或存语句,或于夹注间附按语,注明文句出处。此书为现存古代最早之类书,原为供作文赋诗之用,又因其引征古籍颇多,对于搜辑佚文、校勘古籍,亦颇有价值。《北山小集》有明万历年间虞山陈氏刻本,现流传者以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海孔广陶刊本最佳。另1973年日本名古屋采华书林出版社出版山田孝雄编《北堂书钞索引》。

☚ 北山小集   四六法海 ☛

北堂书钞

工具书。唐虞世南(558—638)编。一百六十卷。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仕隋官起居舍人。归唐后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每与太宗商榷古今政体,借以规谏,甚为太宗尊重。人称其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为五绝。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此书成于虞氏任隋秘书郎时,“北堂”为隋秘书省后堂名,世南在此抄录藏书,汇编成类书,故名。原书全貌已不可得见, 《唐书·艺文志》著录一百七十三卷,明陈禹谟刻本一百六十卷,已经陈氏删改增补。分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类下摘引字句,此下征引古籍注明出处及原文。引文掐头去尾,常不连贯,有的不注出处。保存隋以前不少古籍,所以学者常援以为考证之据。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88)孔广陶刊本。

《北堂书钞》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唐虞世南编。《唐书·艺文志》作173卷,今本为160卷。内容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等19部,每部再分若干子目,共852目。每目之下,先摘录群书中的名言箴语、成语典故,再注出书名,列出原文和注明出处。所征引的古籍除集部外,约有800多种。

北堂书钞

072 北堂书钞

隋末唐初虞世南任秘书郎时,摘录图书中典故语汇,诗词文句,分类编辑的类书。《隋志》中记载本书为174卷;两《唐志》中记本书为173卷;现在流传的版本是160卷。《郡斋读书志》中说本书分80部,810类,《中兴馆阁书目》分记160门,今本实际是分为帝王、后妃、政求、刑法、封爵、设官、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等19部,又851类。每类下汇辑排比资料,或有夹注,间附按语,注明出处。引书除集部外,尚多达800余种,今多亡佚,对于搜辑佚文,校勘古籍,颇有用处,是现存古代最早的类书,深得清代学者的重视。明代以前无刻本,手录抄传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才由虞山陈氏校刻刊行,陈氏刊书时任意删增,已失原貌。后经清人严可均等多人汇校尚未完成,直到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南海孔广陶据传写本校注刊行。1973年日本名古屋采华书林出版了山田孝雄编的《北堂书钞索引》。

☚ 皇览   艺文类聚 ☛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隋末唐初)虞世南编。今传本为160卷。此书摘录图书中典故语汇、诗词文句,分类编排,供作文赋诗之用。“北堂”为秘书省后堂,故名。今本分帝王、后妃、政术等19部,再分为851类。每类下汇辑排比资料,或直引原文,或有夹注,间附按语,注明出处。此书为现存最早的古代类书之一,对搜辑佚文、校勘古籍颇有用。有清光绪年间传写本。

☚ 《初学记》索引   白孔六帖 ☛

北堂书钞

类书名。唐虞世南编。原本一百七十四卷,分八十部,八百零一类。南宋时已剩一百六十卷。摘录古籍篇章名句,供作文采摭词藻之用。所引古籍均为隋以前旧本,达八百余种(除集部外)。为后世校勘、整理古籍保存了大量资料。现行版本有明万历陈禹谟刻本和清光绪十四年孔广陶校刻本,160卷,19部,851类。

北堂书钞běi táng shū chāo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类书名。隋末唐初虞世南编。今传本为160卷。此书为作者摘录图书中典故语汇、诗词文句,分类编排而成,以供作文赋诗之用。今本分19部,851类。每一类下汇辑排比资料,或直引原文,或汇语,或有夹注兼附按语,注明出处。引书除集部外,尚多达800余种。

北堂书钞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 (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 “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即位后,官至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曾经向僧智永学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北堂书钞》为虞世南任隋秘书郎时所撰。“北堂”是隋代秘书省的后堂。唐刘禹锡在 《嘉话录》中曾说:“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据新、旧 《唐书》的 《经籍志》、《艺文志》著录,原《北堂书钞》为一百七十三卷。内容摘录群书词句,分类编排,共八百五十二类。供文人写诗文时选择使用,但原书散失很多。现通行是明代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的校刊本,但经过删补窜改,并将唐太宗贞观以后和五代十国的书中内容加入其中,失去了原书的面目。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向闻嘉禾收藏家有原本,寻访十余年而始得,翻阅之,令人心目朗然。”朱彝尊 《曝书亭集》亦称曾见《大唐类要》 百六十卷。反复观之,即虞氏《北堂书钞》。但现在嘉禾旧本及《大唐类要》,都不得见。陈禹谟校刊本,其增补部分,虽然都注明“补”字,但所改部分,已无从知道。明俞安期另得到一个旧写本,纂入了《唐类函》,亦多讹误。清代孙星衍得元代陶宗仪的影宋抄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人分别校订,但未能校完。后来南海孔广陶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刊行,共一百六十卷,名为《影宋北堂书钞》。通行本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本书对辑佚、校勘古籍,文史研究颇有价值。有明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刊本,刊行者删改增补较多。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海孔氏校刊本,《四库全书》 本,1989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唐)虞世南撰,(清)孔广陶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本书为撰者任隋秘书郎时所作。北堂为秘书省后堂,故名。全书160卷。采录隋前群书名言隽句,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等19部,851类。类目之下,每事先摘引群书的词句作标题,后汇集古籍中的文句。书前均有卷次、部类目录表。

☚ 编珠   初学记 ☛
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类书,初唐虞世南编纂,原174卷(一说173卷),今本存160卷。北堂为隋秘书省后堂,虞世南时任秘书郎。故名。该书为现存的最早类书,摘录隋以前图书中各种典故语汇、诗词文句,分类编排,共分19部、851类。其内容包括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音乐、武功、衣冠、仪仗、服饰、舟车、酒食、天地、岁时等,引书多达800余种,隋以前古籍多赖其而存留, 是研究汉代长安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清代曾有许多学者加以校订, 现存有明、清刻本。

☚ 汉魏丛书   艺文类聚 ☛

《北堂书钞》bei tang shu chao

A Collection of Writings from the North Hall→虞世南 (Yu Shinan)

北堂书钞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唐虞世南辑。173卷。世南任唐秘书省秘书郎时,居秘书省后堂,掌图书收藏及抄写事务;后堂亦称北堂,因在此摘抄所藏典藉,辑成此书,故名。原书分80部,801类,已不存,现通行本为明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刊本,共160卷,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等19部,部下为类,852类。每类先摘录群书字句,再注书名和列出原文。与晚出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类书同为后世学者搜集古书佚文、校勘古书文字所利赖。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孔广陶“三十有三万卷堂”校刊本。日人山田孝雄编有《北堂书钞引书索引》,1973年由日本名古屋“采华书林”出版,可供使用此书时的参考。

北堂书钞

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隋和唐初时人虞世南撰。隋代称秘书省之后堂为北堂,此书是虞世南为隋秘书郎时分类抄撮先秦以来经史百家而编成的,故称《北堂书钞》。原为一百七十三卷,分八十部,八百零一类。但原书在北宋时即已难得,后来通行的主要是明万历年间陈禹谟的校订删补本。清代学者孙星衍等虽又曾据元本重新进行校刊,但也难以恢复原貌。现在所能见到的刊行本只有一百六十卷,分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其中仍保存着一些已经亡佚的古籍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