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军事航空医学简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军事航空医学简史

军事航空医学简史

航空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航空器出现后的专门研究与航空有关的医学科学。主要研究飞行中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卫生保障措施。目的在于保障飞行员(和乘坐者)身体健康,提高空中劳动效能,保证飞行安全。军事航空医学的基本内容同一般航空医学,其特点是研究军事训练和战斗飞行的医学问题。航空医学随航空器的革新和医学的进步而发展,其研究成果为航空科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丰富了一般医学的内容。现在人类已进入航天时代,航空医学也已发展为航空航天医学。
自古以来,人类向往能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1783年9月19日法国Montgolfier兄弟发明了气球,升空500m,是人类第一次飞行。1875年另三人乘气球升高近10000m,但因未带足氧气,其中两人不幸死亡。同时代的法国生理学家P.Bert制成低压舱,在八年时间里通过670次多种试验,于1878年出版了《大气压》一书,成为航空医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学巨著。
1903年12月17日美国Wright兄弟制成第一架螺旋浆飞机,经过改进,于1908年投产供应一些国家。1914年世界各国发表的航空医学论文有31篇,出版了《飞行运动病》一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国均有小规模的航空部队,主要用于侦察,后来发展为空中格斗和投弹轰炸。飞行时速只有200km,高度6000~7000m,有简单供氧装备,转弯时负荷(G值)也很小,人完全可耐受。战争后期德国空军为飞行人员装备了机上降落伞。各国均有飞行员体检标准,飞行部队编有经过一般医学训练的医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飞行事故多,每飞201小时即有一次机毁,每飞721小时即有一名飞行员丧生。飞行员健康状态差,患病就诊还须行政领导批准。后改派有航空医学知识的医生担任航空军医负责飞行员的卫生保健工作,情况大有好转,从此航空医生必须受过航空医学训练成为定例。1918年美国首建航空医学研究所,其后,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年中,航空事业和航空医学发展缓慢。二十年代中期随民用航空和军事航空事业的重新兴起,航空医学研究也逐步开展。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设计了离心机,研究加速度带来的负荷问题。设计了飞行模拟器。1923年美国Longacre对人的个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飞行员心理学方面的要求,以后逐步形成心理品质体检标准。1934年美国W.S.Mash-born发明反应期测定机,1936年D.A.Myers研究盲目(仪表)飞行成功。飞行员体检仪器,供氧系统和救生技术等均大有进步。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已成为极重要的军种,主战国均有飞机数千架。重型轰炸机能载重十吨,可远程飞行,时速达600km。乘员着护甲,减少了伤亡。复杂气象和夜间均依靠仪表飞行。战斗机机动飞行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也随之增加,在飞机座舱不密封的条件下,仍在7 000~8 000m高空飞行,靠面罩供氧。大战结束前,喷气式飞机问世。到1945年全世界发表航空医学论文15 000篇之多,出版航空医学方面的书籍150余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使用了喷气式飞机作战,飞行高度近10 000m,近音速,负荷(G值)增大,对飞行人员的身体条件和卫生保障提出新的要求。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快,飞行员自行开舱跳伞已不可能,改用将座椅弹射出舱,开伞着陆。使用直升机于阵地救护,缩短后送时间,提高了救活率。视觉生理的研究发现目标进入周围视野移到中心黄斑需时0.4秒,再认清它又需1.0秒,从而计算出两架迎面飞行的音速飞机在相距1 000m彼此发现时已无法避免冲撞,强调同一航线对飞时的高度差守则。还发现红色在诸色中最易被视觉捕获,军用飞机标志不宜用红色油漆。
近三十年来民航极大发展,战斗机性能又有提高,速度达超音速两倍以上。飞行员必须穿抗荷服,才能耐受机动飞行的超重G值(>6G)。为解决飞行人员的救生问题,采用火箭筒将整个座舱和人抛出飞机,而后人舱分离,才能逃出和免于被强烈迎面而来的气流所伤。飞行高度可超过20 000m,不但座舱密封加压,飞行员还要戴密闭头盔。以对抗减压的影响,坐舱仪表明显增多,雷达和各种电子信息不断传入,对飞行员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品质及其特种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人机系统工程问世,即将人的智能、自动控制和电子计算机融为一体,以提高飞行作战效率。总之,航空医学伴随着航空器的发展而进步,航空医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航空事业的前进。
对现代军事航空发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因而航空医学所涉及的内容日趋广泛,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❶环境方面,如高空的低气压、低氧分压、低温、宇宙射线等等。
❷飞机方面,如机动飞行超重负荷、仪表排列、座舱空气污染、机器噪声和振动等的影响。
❸人的因素,如生理系统对负荷的适应和测试方法,复杂心理品质,飞行适应性,错觉等。
❹战争和意外,如空中受伤自救,弹射离机受伤防护,落地(水)后生存方法,核武器闪光盲和核辐射损伤防护,高空座舱破裂猛速减压,飞行事故调查等。
❺航空多发疾病的防治。航空医学的发展,建立了航空生理学、航空病理学、航空心理学、航空卫生学、航空医务鉴定学、航空卫生勤务学等分支。航空医学还与军事航空学、航空工程学、电子工程学、毒理化学等有密切关系。
我国航空事业起步较晚。国民党时代的空军规模甚小,所有飞机均购自外国。1931年在杭州笕桥开办航空学校,翌年开办航空军医训练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7月10日正式建立。随后能自己制造飞机,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我国空军的规模已居世界前列,我国已多次发射卫星,航天事业也在前进之中。
1949年人民空军建立时,就成立了空军卫生部,设有体检组,选拔飞行学员。1950年建成第一所空军医院,开办了航空军医训练班。1951年建成第一所空军疗养院。现在部队和航空学校卫生部门,军区空军医院和空军总医院已形成飞行员医疗体系,总院还设有航空病研究中心。空军疗养院负责空勤人员定期疗养,并对疗养的飞行员进行航空生理教育。
1954年成立航空医学研究所,对航空卫生,飞行员体检标准,身体测量、飞行员营养、空中生理遥测和飞行服医学鉴定研究方面等取得显著成就。空军有自己的军医学校,另外在军医大学设有航空医学系,现空军所有军医均受过航空医学的训练。1974年空军卫生部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医学》并定期出版航空军医杂志,发全军航空军医学习。

☚ 空军卫生勤务   航空军医 ☛
000205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