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匏有苦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

《诗经·邶风》篇名。此诗描写一位女子在河边等待自己情人的所见所感。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三章写女子在期待中的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故有人以为诗之前后文义绝不相属,也有人赞赏其制局离奇变幻,忽断忽连。四章以女子答复舟子的话“人涉印否,印须我友”作结,表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

☚ 雄雉   谷风 ☛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 有雉鸣。 济盈不濡轨, 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这是一首什么诗? 作者是谁?为何而作?表现了什么内容?这一系列的问题,粗读起来,是不大容易辨察出来的。因此,历代的一些解诗者,看法也就有了很大的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刺卫宣公”的作品(《毛诗序》),有的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 (朱熹),有的认为它是“贤者不遇时而作也” (王先谦),等等。今世学者多把它看作爱情诗,我认为是正确的。
 全诗四章,章四句。虽然其本上是四言句式,但第一章兼用三言,第二章兼用五言,颇为参差错落。初读起来,应该说前三章都是比较朦胧的,直到最后一章,作者才直接地说到“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从这个“卬”字上才使我们知道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而且作者是一位女性。卬或作“姎”,《说文》:“卬,妇女自称我也。”可见,作者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情生活的。
 诗的第一章,一开始就突兀地说:“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即瓠,俗称葫芦。《埤雅》:“长而瘦上曰瓠,短颈大腹曰匏。”匏就是大葫芦,劈开可作舀水之瓢,整个系于腰间以浮游渡水,则可免于沉溺,故又名“腰舟”。苦,同“枯”。匏叶枯,表示业已成熟,时间当为深秋。济,古水名,又名泲水,当时当流经邶地 (今河北省北部)。涉,过河的渡口。深秋来临,匏儿成熟了,济水渡口的水位也上涨了。作者看到这种情况,可谓触景生情,于是就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情人来。或许他们曾在这里欢会过,共同留连山水,谈情说爱; 或许他们常常在此幽会,一起山盟海誓,私订终身。每次,她的情人都是从渡口那里渡水过来的。现在,虽然河水上涨了,但是匏儿也成熟了,还是可以前来的呀!所以,她接着说:“深则厉,浅则揭”。当然,这是她自然的联想,也是她天真的设想。“深”与“浅”是承“涉”的联想,“厉”与“揭”是承“匏”的设想。《广雅·释器》:“厉,带也。”《小尔雅·广服》:“带之垂者谓之厉。”可见,厉,就是把匏系带在腰间渡水,以免发生沉溺的危险。《说文》:“揭,高举也。”可见,揭,就是把匏高举,直接淌水过来。“深则厉,浅则揭”,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情人深切的思念和关心。本章四句,前两句写景,景写得极为突然、简括而又具体; 后两句抒情,情又写得极为含蓄、委婉而又细致。可谓不俗不艳,意在言外。
 如果说第一章还仅仅写的是看到“匏有苦叶”后的联想,那么第二章就具体写她真的来到河边详细的观察或等待了。“有弥济盈, 有雉鸣。”“有”为发语词,无实义;“弥”,是水势浩大、一片茫茫的样子;“盈”,是水势满涨的状态;“”, 野雉鸣叫的声音; 雉, 野鸡。 她来到济水之滨,一看,济水满涨,一片茫茫; 一听,济水旁边,野鸡鸣叫。这时,她似乎又迷惘于一片新的景象之中了。接着,她仔细一看,“济盈不濡轨”,济水虽满,但水的深度还浸湿不到一般的车轴那里 (濡,浸湿;轨,车轴的两端) 她仔细一听,鸣叫着的野鸡,声声都象是在寻求自己的配偶 (牡,原指雄性兽)。此情此景,怎不使作者的思绪更加急切、更加惆怅了呢? 仿佛使我们看到作者正在深情而又暗暗地对着济水的彼岸向自己的情人呼喊: 济水虽满,但并不深,你是可以渡过来的呀!野鸡儿声声鸣叫,都在寻找自己的配偶,难道你就不想念我、不愿意赶快来相会吗? 短短四句,又写得多么简洁、真切和含蓄啊!
 第三章,作者的感情表达似乎更加急切起来、“雍雍鸣雁,旭是始旦”,似乎作者是一大清早就来到济水旁边的。这时,飞翔着的雁群在“雍雍”鸣叫,鲜艳的朝阳正冉冉升起。客观的种种景象,使她由此思彼、由彼思此、思绪更加复杂起来。她望着满涨的济水,听着雉、雁的鸣叫,心里更加思念、盼望自己的情人,以至显得有些急不可耐,甚至有些埋怨了。她急切地说:“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士”显然是指她的未婚夫;“归妻”,就是娶妻。古代女子出嫁曰“归”,归妻就是迎妻以归夫家也。“迨”,趁着;“泮”,封、合的意思。眼下虽已是深秋了,但济水尚未冰封,你们男人要想娶媳妇,就该趁着这个时候赶快行动啊! 诗篇写到这里,我们才知道作者是一位妙龄适婚的姑娘,她不仅是在抒发自己对情人渴念的情思,更主要的是在表达自己急切催娶的心意。她所以一大早就来到水边张望、等待,原来是想和未婚夫早早相会、具体商量他们的婚事啊!
 在古代,春秋二季是男女婚嫁的季节,而更多的又是在桃花盛开、春光溶溶的春季,《诗经》中《周南·桃夭》就表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姑娘出嫁的欢乐和人们对她的祝福。秋季婚嫁,古书上也有不少记载,《诗经》中的《邶风·氓》的作者、那位后来被丈夫遗弃的妇女,想当年在“氓”一再请求结婚的情况下,她不是答应“秋以为期”吗?《荀子·大略》上不也说是“霜降逆 (迎) 女,冰泮杀内 (止)”吗? 眼下已是深秋,不久就要冰封,所以直接表达出她那急切的心情,就是非常自然而使人容易理解的事了。
 应该指出,作者在水边看到的景象,都是具有强烈刺激、具有象征意义并容易使人产生爱情联想的事物。在古代,有仲春之月、大会男女的风俗。这时,玄鸟 (燕) 北至,巢人堂宇而孵乳,是男女婚娶的吉象,因而在这个时间内,男女在水边欢会、求偶、恋爱、议婚,并同时祭祀高禖 (媒),以乞求爱情和幸福,当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据说,秦汉以后是在三月上巳 (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之日举行,魏晋以后才固定在三月三日。《诗经》中《郑风·溱洧》生动地反映了郑国男女在溱水、洧水之滨相互欢会的习俗,本诗的作者和她的情人不一样也可能在济水边欢会过吗? 眼下她独自徘徊在水边,耳闻目睹,抚今追昔,不自然地会引起种种情思和联想吗?在古代,“日”往往是情人或丈夫的象征,单在《诗经》里就出现了很多很多。《卫风·伯兮》的作者思念她出征的丈夫,曾说“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结果反而更引起了她深切的思念; 《王风·大车》的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情人的忠贞,曾说“谓予不信,犹如皎日”,就是指着明洁的太阳发誓。其他如《邶风》中的《柏舟》、《日月》、《雄雉》,《齐风·东方之日》 以及《王风·君子于役》等诗篇中,也都有着这种意味的象征。这绝不是用喻的偶合。本诗的作者面对“旭日始旦”的景象,她那丰富、复杂、细致而委婉的思想、感情和意趣,因而也就容易理解和体会了。在古代,雁,往往是男女缔结婚姻的象征,是男女缔结婚姻过程中必须使用的珍贵礼物。据《仪礼·士昬 (婚) 礼》记载, 男子在婚娶过程中,“亲迎” (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 以前,要有五道必办的手续: 纳采 (请媒人送礼,向女家求婚)、问名 (女家同意议婚后,再请媒人送礼,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 (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再备礼通知女家,表示愿意缔结婚姻)、纳征 (女家同意后,送聘礼,表示正式订婚)、请期 (择定结婚日期,备礼以告女家)。在这五道程序中,每次的礼品,都要用雁。因此,“雍雍鸣雁”,能引起作者什么样的思绪,就显而易见了。
 在第三章前两句短短的诗语里,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含意极为丰富的意境。所以后两句,她虽然是在直接抒情,甚至是直接的呼唤,仍依然是非常吻合和贴切的。她那分外激动的心声,简直使人如闻如睹; 她那恳切的情意,特别使人感动。这时的作者,爱欲如火,心急如焚,思绪如潮。强烈的爱,甚至使她有些惆怅、埋怨,以至急不可耐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第四章里,她就进一步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继续凝视、渴望和等待的心情。“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舟子”,是在渡口摇船摆渡的船夫 (俗称艄公);“招招”,是船夫摇船时身躯和腰臂仲动的状态。船夫在渡口摇摆着船只招揽旅客,很多很多人都上船渡河了,可是作者却依然徘徊、等待着,并不上船。为什么呢?诗到这里才点明:“卬须我友。”须,是等待的意思; 友,当然是指她的情人亦即她的未婚夫了。写到这里,主题明朗了,但诗的情意,却仍是隽永含蓄的。简短的四句,使我们鲜明看到,这位情深意切的姑娘,面对着茫茫的济水,在朝阳的照射下,在雁、雉的鸣叫声中,惆怅满怀,如梦如痴,在凝望着,在徘徊着,在等待着!
 只有这样把前后四章的内容相互连贯地分析,全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我们才能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有这样认识和理解,我们才能领略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爱情内容。这位姑娘,在深秋的季节,由于看到“匏有苦叶”,马上联想到“济有深涉”。由“济深”和“匏枯”,又马上想到渡水的方式:“深则厉,浅则揭。”一天的早上,天刚刚亮,她就来到济水渡口的旁边,观察着水势,辨析着雉鸣,冉冉初升的朝阳,群群鸣叫的飞雁,使她情思澎湃,愁绪满怀。原来她是在等待情人的到来,如饥似渴地希望未婚夫早日把她迎娶啊!
 可见,这首诗和《诗经》中其他诗篇的表现方法是大不一样的。全诗四章,章与章之间,既不是按时序、按层次、或按事物某一方面的分章描述,也不是内容复沓、情意重叠的咏唱,而是逐步深化、相互补充、由隐到显的层层揭示。题旨诗意,前两章仅仅微露端倪,后两章才逐步点明,因此使我们感到它既有蜻蜓点水、轻盈飘忽之美,又有画龙点睛、豁然神注之妙。表而看来,四章各自为义,好象互不连属,措词也颇多谲诡、隐微而难于骤解; 仔细读去,章与章之间,虽然若断若续,迷离恍惚,但蛛丝马迹,颇多耐人寻觅和玩味。最后通过我们艺术的联想和分析,才能把握住它那完整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全诗的意旨,既在言中,又在言外,景象逼真,情意恳切,艺术境界也极为优美。这种新奇独特的构思,离奇变幻的布局,真可谓巧夺天工,在“诗三百”中是别具艺术风格的。它不仅细致、委婉而曲折地描绘出了诗人自我的心理、性格和感情,而且鲜明、生动、具体地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地,使我们如见其人,如入其境。全诗几乎皆用“赋”体,但章章又皆含“兴”意。作者所描述的,皆深情所染之景,亦皆触景所生之情,情景交融,韵味深长,简直象一幅情深意浓的图画。

古代民歌《匏有苦叶》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㳽济盈, 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 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印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本篇写一女子在河边等待对岸的情人,希望他快来相会以议迎娶。由于本篇表达感情的方法奇异,初读之感到迷离费解,直到诗末,才有了直接明显的表白: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卬”,我也,与 “姎”通。《说文》: “姎,女人自称。姎,我也。”可见本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女子,而且用第一人称大胆抒发自己的感情。诗末这一表白,在表现方法上显得十分巧妙别致。
 本篇共四章。
 第一章,一开始即写目睹景物而引起联想:“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匏,即瓠,葫芦。古人渡水,将大葫芦拴在腰间,以防沉没,故又称它为腰舟。苦,借作“枯”,干枯也。深秋匏叶干枯,葫芦已经成熟,正宜做腰舟。济,水名,又作“泲”。步行过河叫涉,此指涉水的渡口。渡口处的水本来较浅,但因水位上涨也变深。此写:这位女子目睹深秋匏叶枯萎,已经成熟,触景生情,联想到济水渡口水位必然上涨,又引起她更多回忆与联想。或许想起她往日与情人经过渡口,来往幽会,谈情说爱,相赠信物,订下婚姻,最后又经过渡口分别而去。所有这一切,却均略过;而只联想到: “深则厉,浅则揭。”此说: 葫芦已长成,正可用来渡河。不管水深与水浅都无妨,水深时,你可以将大葫芦拴在腰间渡过来,水浅时,你可以提起衣裳渡过来。这既是对济水渡口水涨的敏感联想,又是对渡水方法的精心设想,可见她对情人的关心体贴与怀念之深情。前两句,不是普通的比兴,而是借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景物之描写以引起下文对情人的回忆与联想。未写匏长得如何大,仅以“有苦叶”从侧面表现匏之长成,可供使用;未写济水整个河面如何深广,仅以 “有深涉”从侧面表现济水之深。描写既直接、概括,又具体、形象。后两句为抒情,但颇似平淡的嘱咐。虽然提出让他涉水而来,却未提及为何而来。然而其久相盼、深相思、急于相会、欲为婚事相商等深情挚意却均委婉蕴含其中。正所谓意在言外。
 由于首章有让情人渡水前来相会的联想,在第二章便急不可待地赶到河畔观察水情, 等待情人到来。 “有㳽济盈, 有鷕雉鸣。”此写: 她到河边一看,果然济水涨满,成了一片汪洋,又有野鸡在空中飞翔鸣叫。目睹如此情景,顿使她茫然若失。但再一看 “济盈不濡轨”。济水虽然涨满,但却湿不过半个车轮,又一听 “雉鸣求其牡”。牡,此指雄野鸡,雌野鸡连声鸣叫以追求雄野鸡作配偶。目睹如此情景,使她不禁思绪更加急切。她眼望着茫茫的济水对岸,不见情人的身影,心内暗暗埋怨:济水虽涨满,但并不太深,你还是可以渡水而来的。连野鸡都在追求配偶,更何况我们呢?你岂能不想我,不想渡河来相会?前两句是写景,描写出济水浩荡,野鸡展翅飞鸣,表面虽不显感情,然而担心水涨影响情人涉渡之情思自蕴其中。后两句转入抒情。因发现济水水位尚未没过车轴头,其担忧则有了转机;又由“雉鸣求其牡”而引起对相会之心切。然而所有这一切,也都不是直接坦白吐露,而是蕴含在所描写的境界及所叙述的情节之中,经细读方可体会到。其感情的抒发,是沿着情思之脉络而渐进,显得真切自然。
 第三章,写女子的感情进一步发展,简直心急如焚。根据古代风习:春秋两季是男女婚嫁的季节。此时正值深秋。所以女子清晨急忙赶到河边,目睹深秋朝阳从天际冉冉升起,深秋之济水涨满,尤其是大雁在高空展翅翔鸣,这势必激起她颇多感触,思绪万千。对情人更思念,更热盼,以至焦急如焚,急不可耐。遂提出: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归妻”,即娶妻。古代女子嫁人为归。“归妻”,即迎妻归夫。“迨”,及,趁着。“泮”,同“牉”,合也。此言:目前尽管已值深秋,但济水尚未冰冻封合。你如果要来娶我,就应趁这机会快来,切莫误失良机。在这心急如焚的思绪中蕴含着强烈的爱,也夹杂着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情绪。可见她之心地十分纯真。“士如归妻”二句,既明白表露: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妙龄少女,又明白表露:这位少女正在追求一位小伙子,并欲与之结为夫妻。上述所有思想情绪都围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发展。末二句,未停留在相思之情,而是表达她催娶的急切心情。可见,她起早急忙赶到河边观望等待,正是为与未婚夫早相会以议婚娶。前二句写出:女子望着深秋旭日东升与空中群雁翔鸣,正为下二句直接抒情创造了含意丰富而深邃的美好意境,巧妙地配合了后二句的直接抒情。
 第四章,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更进一步直接突出地表现女子凝神观望、热切期待情人的情思: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此言:在渡口摆渡的船夫躬身摇着桨把众人都渡到河对岸,唯有我未上船,却仍然在河边徘徊等待。为何不上船呢?接着表白: “人涉卬否,卬须(等待)我友”。她在等待对岸的情侣渡河来相会。经此表白,在前文尚隐晦的题旨,至此已明显可见了。
 从深秋睹匏联想到济水上涨及情人涉渡的方法;进而于“旭日始旦”赶到河边观望,看到 “济盈不濡轨”,认为水虽深但尚可渡,听到 “雉鸣求其牡”,愈激起她与情人相会的急切心情;听到雁鸣则更使她心急如焚:“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希望情人能在河水冰封之前速来迎娶;但他终未到来,船夫将众人都摆渡到河对岸,唯有她却仍在此岸凝神观望徘徊等待,并表白其原因: “卬须我友。”至此,她爱情人、想情人、盼情人的情思炽烈缠绵的少女形象,方得以完整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见,只有对本篇四章的思想内容作系统、连贯的分析,方可得到全面、完整、准确的理解。
 本篇的表现形式,与 《诗经》其他篇迥然不同。
 本篇共四章,每章四句。每句基本为四言,但首章兼用三言,次章兼用五言。这是根据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与寡、单纯与复杂之不同需要而使然。如 “深则厉,浅则揭”,以此六字已将简单的意思表达明确,如再添一字便成蛇足。再如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所表达较复杂的意思,如再减一字,便或将影响原意的准确表达,因此只能是每句五字。可见遣词造句绝不生硬雕琢,而是运用灵活自然,显得错落有致,这是古代民歌的特点之一。
 本篇各章,既非借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以表现感情,又非依照时间顺序与前后层次以表达其感情,更非依照事物之诸方面分章描述;而对于描写、抒情则是逐步加深、不断点染,同时间同场景的景物或作分别描述,诗文又相互补充; 使其诗意由隐晦到明显, 层层揭示。 诸如, 次章首句 “有㳽济盈”,第三句“济盈不濡轨”本应相接,但却不然,而分别出现在次章之一、三句;同一时间同一场景中之“旭日始旦”,未在次章女主人公刚到河边时出现, 却在第三章中出现; 同时间同场景中的 “有鷕雉鸣”与 “雉鸣求其牡”本应相接,但却不然,而分别在次章中之二、四句中出现;代指女主人公的“卬”、“我”二字,在前三章中未出现,却在末章中出现,借第三、四章之三、四句,才对题旨先后作了不同程度的点明;从而使读者对前文谲诡隐晦、迷离恍惚之感为之一扫,收到画龙点睛之妙效。各章表现特点,可从这些例证中略窥一斑。本篇诗句错落有致,前后呼应;构思新颖奇特;布局奇异多变。
 本篇基本上用赋体写成。女主人公的感情、性格与心理,描写得十分细致曲折而委婉,塑造了极鲜明的艺术形象。描摹景物生动逼真,创造了优美的意境,情景交融。如睹其人,如临其境。

诗词《匏有苦叶》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印否。人涉印否,印须我友。


 【注释】 ①匏 (pao 袍):葫芦。苦叶:枯叶。济:济水,又名泲水。②厉:携带。揭(qi 气):提起衣裳。朱熹曰:“以衣而涉曰厉,褰衣而涉曰揭。” ③弥:水涨满的样子。鷕(yao 咬):山鸡的叫声。④濡:湿。轨:车轴。牡:雄性动物。⑤雍雍:大雁的叫声。始旦:天刚亮。⑥归妻:娶妻。迨:趁着。泮(pan 盼):封,合。⑦招(shao 勺)招:身体伸动的样子。又作“佻佻”、“苕苕”。印:“姎”之借,女子自称。否(pi 匹):不。⑧须:等待。
 
 【译文】 葫芦熟透叶枯黄,济河渡口水位涨。水深腰系葫芦涉,水浅提起衣裳。白水茫茫济河满,山鸡吆吆乱叫唤。济水虽满不过轴,山鸡乱叫是求偶。大雁声声鸣不断,红日东升天光明。你如真心要娶我,趁冰未封快来迎。船夫摇摇把船摆,人家渡河我等待,人家渡河我等待,待我心上人过河来。
 
 【集评】 《毛诗序》: “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宋·朱熹:“此刺淫乱之诗。言匏未可用,而渡处方深,行者当量其深浅而后可渡。以比男女之际,亦当量度礼义而行也。”(《诗集传》卷二)
 清·方玉润:“刺世礼义澌灭也。……通篇以涉水喻处世。中间插入雉雁喻伦物,词旨隐约,局阵离奇,忽断忽连,若规若讽,极风人之意趣。”(《诗经原始》卷三)
 清·王先谦:“贤者不遇时而作也。”(《诗三家义集疏》卷三)
 【总案】 《匏有苦叶》一诗,前人诸说纷纭,或以为“刺淫乱”,或以为“贤者不遇”,今人多把它看作一首美妙动人的民间情歌。清晨,一个年青女子在河边等待和情人相会。正是深秋时节,葫芦已经熟透,渡口的水位也上涨了,济水一片茫茫。野鸡在水滨鸣叫,以声音召唤自己的配偶;空中的大雁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缓缓飞翔,雍雍的长鸣在晨空中显得分外浏亮。这一切都使河边的妙龄少女心旌摇动,对情人的思念盼望之情越发不可抑止。前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由景起兴,触景生情,景真情切,情景交融,达到了极其优美的艺术境界,仿佛一幅情深意长的图画,使人读后不禁像痴情的女主人公一样感到无限迷茫,无限惆怅。

《诗经》篇文之《匏有苦叶》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11)
 招招舟子(12),人涉卬否(13)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14)


 

 【注释】① 匏 (páo):葫芦。苦叶:枯叶。②济:水名。涉:渡口。③厉:指系着葫芦。④揭:指举着葫芦。⑤有瀰:水势浩大貌。济盈:济水涨满。⑥有鷕(wěi):雉鸣声。⑦濡(rú)轨:水淹至车轴。⑧牡:雄性。⑨雝雝(yōng):雁鸣声。⑩归妻:娶妻。(11)迨(dài):趁着。泮(pàn):融化。(12)招招:身体摇动貌。舟子:船夫。(13)卬(áng):我。否:不。(14)须:等待。
 【鉴赏】这是姑娘等待男友之诗。
 全诗四章。此诗想象瑰丽,构思奇妙,言短意长,令人回味无穷。
 前二章意象朦胧,飘忽不定。姑娘徘徊河边,看到葫芦的叶子已经枯黄,济水的渡口已经涨满。于是她产生联想:如果水深就系着葫芦过河,如果水浅就举着葫芦过河。这就好比婚事,也要顺应时节把它办成。她看到河水茫茫,她听见野鸡鸣叫,心中又泛起层层涟漪。济水虽满,但不濡车轨,男友完全可以蹚河而来;雌鸡尚且飞鸣求偶,男友岂不日夜想我! 短短几句,写得真切而含蓄。
 


 后二章意象明朗,表达直白。姑娘听见鸿雁鸣叫,看到红日始升,心中充满着希望。这时她思念之情更为殷切,迫不及待地呼唤道:“男友如果要迎妻,就趁着冰块尚未融化时。”她正想得出神,一只渡船出现在河边。船夫问姑娘过不过河?姑娘连声答道:“别人渡河我不渡,我在等待我男友。”诗至末尾,才点明主人公为谁。这种写法,在《诗经》中是很特殊的。
 《诗序》说:“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朱熹《诗集传》说:“此刺淫乱之诗。”这分明是一首优美而健康的民间情歌,而《诗序》《诗集传》目之为“刺淫乱”之诗,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难以令人置信。

《诗经》之《匏有苦叶》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匏有苦叶

 〔原文〕
 匏有苦叶,
 济有深涉。
 深而厉,(三家厉作砅,又
 浅则揭。作𪶕。)
 (叶、涉,叶部。厉、揭,祭部。)
 有济盈,
 有雉鸣。
 济盈不濡轨,
 雉鸣求其牡。
 (盈、鸣,耕部。轨、牡,幽部。)
 雍雍鸣雁,(鲁雍雍作噰噰。)
 旭日始旦。(韩旭作煦。)
 士如归妻,
 迨冰未泮。
 (雁、旦、泮,元部)
 招招舟子。
 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
 卬须我友。(鲁须作𩓣。)
 (子、否、友,之部。)
 〔译文〕
 葫芦熟了叶枯黄,济水渡口有深也有浅。水深带着葫芦渡彼岸,水浅提起裤角就可到对面。
 济河涨水白茫茫,野鸡咕咕将谁唤。济河虽深不没轴,野鸡啼叫求配偶。
 大雁声声叫得欢,天刚亮一轮红日出现。你若有心来娶我,趁着河水没冻先渡河。
 船夫摇摇把船摆,别人过河我等待。别人过河我等待,我要等待情人过河来。
 〔评介〕
 《匏有苦叶》四章,章四句。它是一首什么诗?作者是谁?为何而作?写的什么内容?历代学者说法不一。《诗序》认为:“《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又《诗集注》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清王先谦又认为它是“贤者不遇时而作也。”
 从全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写一个女子清早在济水边上等待盼望着住在河那边的情人,怕他误了婚期,让他早来迎娶。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大雁叫声,更触发了她的心事,于是唱出了这首诗。
 这首恋歌与《诗经》中其他恋歌一样反映古代一种礼俗。如诗中“济有深涉”、“有济盈”与《郑风·溱洧》中的“溱与洧,方涣涣兮”等形容春水上涨之状相同。“深则厉,浅则揭”与《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与《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相合。诗中“士如归(娶)妻,迨冰未泮(言结婚应该在秋冬)。”与《卫风·氓》: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意近。诗中“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似春日雁由南北归之象。凡此种种,皆足以表示:此女子所唱的恋歌在春天、在水边。据史料记载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风俗。《周礼·地官·媒氏》:“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淫奔);若无故而不用会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说明古时有关男女恋爱的许多活动,多在二月或三月初进行。这首《匏有苦叶》与此俗相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在“诗三百”中更是别具艺术风格的。其诗境由隐到显的层层揭示,逐步深化,末章显其志,画龙点睛。诗的前两章仅仅微露题旨诗意,诗中写一位到了成婚年龄的姑娘,站在济水边,望着对岸的情人,盼着他趟水过来。这时她还回忆着、咀嚼着,他们曾在济水边谈情说爱时的隐语。(有人认为诗中“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是男女相会彼此求爱的隐语。)到第三章就直抒胸臆,如果你愿意娶我,就将秋天定为咱们的婚期。末章写她等情人过来商定婚期,等呀等,等也不过来,于是她就徘徊着,等待着,写到这里,诗的主题就明朗了。她对爱情真是如梦如痴。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之曰:“词旨隐约,局阵离奇,忽断忽连,若规若讽,极风人之意趣。”

《匏有苦叶》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葫芦带叶叶儿黄,


济有深涉。济水深处也能趟。


深则厉,水深连着衣裳过,


浅则揭。水浅提起长衣裳。



有弥济盈,白水茫茫济河满,


有雉鸣。 野鸡吆吆将谁唤。


济盈不濡轨,水满不过半轮高,


雉鸣求其牡。野鸡婆把鸡公叫。



雝雝鸣雁,雁鹅声声唤雁鹅,


旭日始旦。太阳一出红济河。


士如归妻,哥如有心来娶妹,


迨冰未泮。莫等冰封早过河。



招招舟子,船夫招招把船摆,


人涉卬否。旁人过河我等待。


人涉卬否,旁人过河我等待,


卬须我友。等个人儿过河来。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济:水名,在今山东西北部。②有弥:即弥弥,形容水大的样子。③有鷕:即鷕(yao)鷕 ,野鸡的叫声。④轨:车横轴的两端。⑤牡:雄性生物。⑥泮:合。⑦卬(ang):女性第一人称代词。⑧须:等待。



[赏析] 这首诗,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译》解作是“一个女子清早在济水边上徘徊,盼望着住在河那边的未婚夫,担心他误了婚期。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雁鹅叫唤的声音,更触动了她的心事”。我赞同这个说法。


匏瓜俗名葫芦。涉水的人带着它可以防备沉溺。诗人用此起兴,以女子口吻述说她急切盼待的心情。她在寻思:心上人为什么不过河来呢? 河水有深有浅,正如世上的事有险有易。但热恋中的人下定决心,则无论深浅或险易,总都有办法对付。“深则厉,浅则揭。”这六个字极好地状出了女主人公勇敢、聪慧的神情。她好像在教心上人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你都得拿出办法来啊!”


她眼见济河涨水了,白茫茫一片。野鸡吆吆地相呼唤着。她心想:“在危难中禽鸟尚且懂得相亲相爱,而我的心上人为什么却不来唤我呢?”事实也确乎这样:凡浴身于爱河中的男男女女,大都有如此痴想。他们见什么比什么,喜欢时觉得心上人比什么都强,怨恨时又觉得心上人比什么都不如。他们怨之切,正由于爱之深,而爱之深,又极容易变成怨之切。但不论她是喜是恨,都表明女主人公爱的执著和坚强。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按当时婚礼规定:纳采行聘要用雁;男方要在一大清早到女家请求确定结婚的日期。因此,女主人公一早就去河边等待男方的到来。当她听到悦耳的雁鸣声,看到东方喷涌而出的旭日,心自然卜卜地跳了。“士如归妻,迨冰来泮”两句,当然只是潜台词,或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它恰切而且精到地表达出抒情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态。


末章四句,已隐含着淡淡的哀愁。渡口旁待渡的人逐渐稀少,最后很可能只剩下女主人公一个。船夫招手邀她过河,她谢绝了。她仍坚强地等待着。“卬须我友”,这是多么坚贞的回答! 至此,诗歌结束了,闭上了艺术的帷幕。此后究竟是悲是喜,是离是合,就全让关切的读者去驰骋想象了。


这首诗既用赋体,也用比兴。有时赋中有比(如首章),有时赋中有兴(如三章),有时亦比亦赋(如末章)。总之,诗人咏物,联类无穷;然皆就近取喻,即景抒情。“匏有苦叶”,甜中觅苦;“济有深涉”,浅处见深;“济盈不濡轨”,深亦有限;“雉鸣求其牡”,声里含情。雝雝鸣雁”状声;“旭日始旦”显色。“招招舟子”为动态,“卬须我友”为静态。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竟包孕着如此繁多的艺术辩证法。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

〔原文〕
匏有苦叶,
济有深涉。
深而厉,(三家厉作砅,又
浅则揭。作𪶕。)
(叶、涉,叶部。厉、揭,祭部。)
有济盈,
有雉鸣。
济盈不濡轨,
雉鸣求其牡。
(盈、鸣,耕部。轨、牡,幽部。)
雍雍鸣雁,(鲁雍雍作噰噰。)
旭日始旦。(韩旭作煦。)
士如归妻,
迨冰未泮。
(雁、旦、泮,元部)
招招舟子。
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
卬须我友。(鲁须作𩓣。)
(子、否、友,之部。)
〔译文〕
葫芦熟了叶枯黄,济水渡口有深也有浅。水深带着葫芦渡彼岸,水浅提起裤角就可到对面。
济河涨水白茫茫,野鸡咕咕将谁唤。济河虽深不没轴,野鸡啼叫求配偶。
大雁声声叫得欢,天刚亮一轮红日出现。你若有心来娶我,趁着河水没冻先渡河。
船夫摇摇把船摆,别人过河我等待。别人过河我等待,我要等待情人过河来。
〔评介〕
《匏有苦叶》四章,章四句。它是一首什么诗?作者是谁?为何而作?写的什么内容?历代学者说法不一。《诗序》认为:“《匏有苦叶》,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又《诗集注》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清王先谦又认为它是“贤者不遇时而作也。”
从全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写一个女子清早在济水边上等待盼望着住在河那边的情人,怕他误了婚期,让他早来迎娶。这时,耳边传来野鸡和大雁叫声,更触发了她的心事,于是唱出了这首诗。
这首恋歌与《诗经》中其他恋歌一样反映古代一种礼俗。如诗中“济有深涉”、“有济盈”与《郑风·溱洧》中的“溱与洧,方涣涣兮”等形容春水上涨之状相同。“深则厉,浅则揭”与《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与《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相合。诗中“士如归(娶)妻,迨冰未泮(言结婚应该在秋冬)。”与《卫风·氓》: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意近。诗中“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似春日雁由南北归之象。凡此种种,皆足以表示:此女子所唱的恋歌在春天、在水边。据史料记载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风俗。《周礼·地官·媒氏》:“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淫奔);若无故而不用会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说明古时有关男女恋爱的许多活动,多在二月或三月初进行。这首《匏有苦叶》与此俗相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也是很有特点的,在“诗三百”中更是别具艺术风格的。其诗境由隐到显的层层揭示,逐步深化,末章显其志,画龙点睛。诗的前两章仅仅微露题旨诗意,诗中写一位到了成婚年龄的姑娘,站在济水边,望着对岸的情人,盼着他趟水过来。这时她还回忆着、咀嚼着,他们曾在济水边谈情说爱时的隐语。(有人认为诗中“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是男女相会彼此求爱的隐语。)到第三章就直抒胸臆,如果你愿意娶我,就将秋天定为咱们的婚期。末章写她等情人过来商定婚期,等呀等,等也不过来,于是她就徘徊着,等待着,写到这里,诗的主题就明朗了。她对爱情真是如梦如痴。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之曰:“词旨隐约,局阵离奇,忽断忽连,若规若讽,极风人之意趣。”

☚ 雄雉   谷风 ☛
000000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