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包公赔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包公赔情 包公赔情吉剧折子戏。王肯等根据传统剧目《赔情》改编。发表于《说演弹唱》1979年第6期。北宋包拯去陈州放粮前夕,得知其侄包勉贪赃枉法,遂大义灭亲,铡死包勉。随后,回家向嫂赔情。其嫂王凤英痛失爱子,责怪包拯不顾当年养育之恩,举剑欲杀包拯。包拯晓以大义,并以放粮事急,跪下请求放粮回来后再杀。嫂嫂念其一片忠心,亦捐弃私愤,为他饯行。剧本赞扬包拯严于执法、不徇私情和包嫂晓大义、明大理,不计个人恩怨的可贵品格,表现法大于情的主题。情节曲折跌宕,层层推进,语言质朴并具东北地方色彩。 ☚ 杜鹃山 唐知县审诰命 ☛ 包公赔情 包公赔情二人转作品。述宋代包拯去陈州放粮,其长嫂王凤英命独子包勉至十里长亭送行。百姓告状说包勉贪赃枉法,包勉亦以为可得其叔包庇而直认不讳,被包拯按法铡死。包拯带了棺椁至其嫂处下跪赔情,凤英怒责包拯无情,诉说当年历经千辛万苦将包拯抚养长大之事,并举剑欲杀包拯。经包拯说明铡包勉的原因和经过,凤英虽因包拯保国尽忠而有原谅之心,但思及年迈无靠,痛苦万分。包拯愿终身赡养其嫂。凤英乃捐弃私愤,为其饯行。此作品自清末以来曾长期为二人转的主要曲目,表演时,除一旦、一丑外,另增一人“拉着唱”,已初具拉场戏的雏形。原作颇多封建性糟粕,如包拯答允待凤英死后送葬时有种种排场等,现经整理改编为吉剧剧目,突出王凤英深明大义的形象。 ☚ 诸葛亮招亲 杨八姐游春 ☛ 包公赔情❶二人转作品。故事源于明代《包公传》及清代小说《七侠五义》,但有所丰富。不同于一般包公戏正面写包公铁面无私,而是重点写包公与老嫂的感情矛盾。故事大意是:包公大义灭亲,依法铡了侄儿包勉,回府向恩嫂王凤英赔情。王丧子痛绝,怒斥包拯全不念哺育之情。包公申诉包勉罪恶,认嫂为母,发誓养老送终。王终于深明大义,宽恕包拯,变怒为敬。老艺人谷柏林在1988年说: “此作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作品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包青天形象,深受人民喜爱。唱情是此作之“核”,嫂嫂唱到失子之痛,催人泪下。乡土气浓,介绍了民俗知识,把东北民间丧葬礼仪内俗唱得详尽生动。很多观众对其扒短段和丧俗篇百听不厌。唱腔多用[红柳子〕一盘到底。板头变化多,运用了黑板、红板、顶板、撞板、撇板等,听起来酣畅淋漓,印象深刻。 包公赔情 131 包公赔情吉剧剧目。王肯根据二人转同名曲目改编。写包公赴陈州放粮,百姓拦轿喊冤,状告其侄包勉贪赃受贿,吞没灾粮,逼伤人命。包公依法铡侄,为民除害,并回府向嫂嫂赔情;嫂嫂为包公替民申冤的忠心所感动,谅解了包公。歌颂包公法不循私的品质和其嫂王秀英的深明大义。 ☚ 七品芝麻官 近现代话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