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剪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剪纸 剪纸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汉、唐时代,妇女用 ☚ 风筝 灯彩 ☛ 剪纸jiǎnzhǐ❶民间工艺,用纸剪出或刻出人或物的形象。 剪纸jiǎnzhǐ❶ 〈动〉一种民间工艺,用纸剪出人物、鸟兽、花草等的形象:她会剪纸。 剪 剪剪(~裁;~纸;~彩;~断;~接;~贴;~布;~纸;~彩:~票;下~) 铰(~头发) 翦 另见:剪裁 裁断 切 割 ☚ 切断 割 ☛ 剪纸用剪刀或刻刀将纸雕镂成花果虫鱼山水人物形象或几何纹样,蕴含吉祥意义的艺术品。20世纪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几幅北朝(420~581)和隋代(581~618)剪纸,是罕见的中国早期剪纸实物。梁(548~556)宗懔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这种习俗直延至唐宋时期(618~1279)。元、明、清各代将剪纸用于彩灯、门楣、窗户和礼品上,还有作刺绣花样的。发展至今已成丰富多彩的民间装饰艺术,就其用途可分窗花、门签、礼品花、喜花、棚顶花、墙花、灯花、刺绣花样和佛事剪纸9大类。 剪纸 剪纸在陕西农村极为普及,每逢节日、婚娶等喜庆日子,人们总要在门、窗上贴满剪纸表示祝贺。剪纸的形式多样,内容多以吉祥如意的景物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题材。 ☚ 西安玉雕 秦腔脸谱 ☛ 剪纸 224 剪纸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早在唐代就有“剪纸为小幡”之说,用金箔镂刻的 “华胜”残片(“华胜”,古代妇人的首饰),是保留至今的唐代剪纸形式的作品。剪纸来自民间的“花样子”、“窗花”、“挂落”等形式,发展成既有欣赏性,又有实用价值的手工艺品。剪纸有构图单纯、造型洗练、线条明快、黑白分明的特点,其形式优美多样(如阳刻、阴刻、套色、衬色、对称等多种形式)富有装饰情趣。内容有花卉、虫鱼、鸟兽、人物等。河北蔚县、江苏扬州、南京,以及广东佛山,广西桂林、海伦剪纸等都有各地的特色。 ☚ 扎染 窗花 ☛ 剪纸 剪纸中国传统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是劳动群众在长期生活中的艺术创造。由于材料和工具简单方便,所以极为普及,因而出现许多高水平的剪纸艺术作品。剪纸也包括了刻纸及染色剪纸等品种。唐代时已有剪纸,后来不断发展,至今不衰,比较著名的有陕北剪纸、河北蔚县剪纸、扬州剪纸、山东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广西桂林剪纸等。剪纸的表现力很强,题材极为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人物、新人新事、花鸟鱼虫、山川风物、吉祥图案等。以其造型简洁、特征突出、色彩明快、装饰性强等特点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 ☚ 年画三诀 门神 ☛ 剪纸 剪纸jianzhi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其方式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优美的图形。由于剪纸对人的目测力和手的灵活性有一定的锻炼作用,故而我国把剪纸也列为幼儿手工之一。幼儿剪纸一般要求剪出比较简单的动物、人物、花边及其他形象。在幼儿最初进行剪纸活动时,主要以训练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为主,以后可逐渐地让幼儿剪出较复杂的图案。剪纸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目测剪、沿轮廓线剪和折叠剪三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三种方法交替使用。 ☚ 撕贴 阳纹剪 ☛ 剪纸 剪纸Jianzhi中国传统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的形象,一般多为单色,也有染成不同颜色的。全国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它是民间的艺术创造,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剪纸的材料和工具简单方便,成本低廉,所以极容易普及,因而在众多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剪纸艺术。剪纸也包括了“刻纸”,以及染色剪纸等品种。中国的唐代已出现剪纸,后来不断发展,越来越丰富。比较著名的有陕北剪纸、河北蔚县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山东剪纸、扬州剪纸、桂林剪纸、黑龙江剪纸等。剪纸有很强的表现力,题材极为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人物、新人新事、花鸟鱼虫、山川风物、吉祥图案等。以其简洁的造型、突出的特征、明快的色彩、诗意的装饰性等特点,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小学手工课作业中也开设剪纸课题,出现许多有特点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因其方法简单,材料便宜,并且容易出效果,能够启发儿童的兴趣,在高低年级都是可行的手工作业课题。 剪纸 ☚ 年画三诀 门神 ☛ 剪纸 剪纸是以纸为原料,剪、刀为工具剪刻的装饰用品,是民间艺术的重要门类。在民间用作窗花、墙花、门签(贴在门楣上)、顶棚花、灯笼花等,并作为刺绣花样。剪纸多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花卉、鸟兽、建筑、风景等,形象概括,线条相互连接,简炼清晰。剪纸因制作手法不同分为折叠剪纸、剪纸阳刻剪纸、阴刻剪纸。折叠剪纸是将纸对折成双层或多层,再剪刻图案,展开后形成对称或连续的纹样。阳刻剪纸是剪去纹样以外的部分,留下所表现的形象。阴刻剪纸与之相反,是剪去纹样部分,形成镂空花纹。具体制作起来,往往是阴刻与阳刻结合。如剪轮廓用阳刻,细部刻画则用阴刻。剪纸除单色外,还有套色、染色等。各地民间剪纸较普及,风格多样,总体而言,南方的工细,北方的粗放。 ☚ 柳编 皮影 ☛ 剪纸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特点是:构图单纯,线条明快,富有装饰情趣。往往剪成各种图案作为节日装饰之用,也有作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是从民间的“花样子”、“窗花”等形式,发展成丰满、明快、柔和、优美的手工艺术品。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剪刀。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剪纸见“艺术”中的“剪纸”。 剪纸 剪纸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我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段成式著《西阳杂俎》中,记载唐代就有“剪纸为小幡”之说,用金箔缕刻的“华胜”残片,就是保留至今唐时剪纸形式的作品。唐李商隐《人日诗》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之句,也记载“华胜”的历史渊源。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作品特点,构图图案化,形象要概括、变形,简练清晰,讲究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黑白分明,色彩对比强烈、明快、形式优美,富有装饰情趣。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别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刻花的步骤分越稿、剪刻、粘贴、揭离和成品的调整修改。其中剪是重要的一环。这种民间手工艺术品,由于各地区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各地剪纸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致可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我国北方多为简刻的粗犷豪放,造型洗练著称;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多为繁刻,用在礼品装饰,或作为衣履刺绣的底样,风格优雅。然而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保持着乡土的淳厚简朴。随着剪纸艺术的广泛交流,各地区的剪纸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纤细、精致。既得绘画的轻巧,又兼雕刻的玲珑剔透。我国现在河北蔚县的剪纸、杨州剪纸、佛山剪纸、南京剪纸、桂林剪纸、海伦剪纸等都各有地区的特色。 ☚ 木版年画 门神 ☛ 剪纸 剪纸jiɑnzhi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叫窗花。流行于境内各地。在农村妇女中最为盛行。旧时每逢春节或新婚嫁娶,都要剪刻窗花,点缀卧室、新房,内容多为吉祥如意、喜庆丰收或民间传说故事、戏剧人物之类,如双喜临门、喜鹊闹梅、鸳鸯戏荷、丹凤朝阳、二龙戏珠、鱼跳龙门、孔雀开屏、鱼儿钻莲、麒麟送子、悟空盗扇、三娘教子等。建国以后,民间剪纸活动被组织起来。20世纪60年代,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民间窗花选风》一书,选有乾县民间剪纸艺人吴修慈的作品多幅;同时,武功县也涌现了宫仙苗、黄永鹏、纪国栋祖孙三代剪纸艺人,70年代,旬邑县对全县民间剪纸进行了全面普查,共收集剪纸纹样1417幅。80年代,组织“红剪刀”业余剪纸队伍,举办创作学习班,创作了剪纸作品14500多幅,有立档作者113名。1985年,旬邑范双芹巨幅剪纸《状元塔》获省妇联“女能人”剪纸创作一等奖。1986年,西安美术家画廊为民间剪纸大师库淑兰设专厅陈列。1987年,上海科教制片厂《中国民间剪纸》摄制组,专题拍摄了库淑兰及其剪纸艺术,向国内外介绍。1988年,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旬邑民间剪纸作品196幅。还有不少作品销往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参见【窗花】。 民间艺术家库淑兰(左) ☚ 望木谢木 清明节 ☛ 剪纸 剪纸民间剪贴工艺。壮族民间妇女普遍流行剪纸工艺,凡门眉、刺绣、织锦、花帽、背带、花鞋、布贴等工艺品,均先剪纸出样加工制作而成。方法多为单色剪纸,又称黑白剪紧,即用一种颜色纸剪成各种图案。单色纸有红、绿、褐、黑、白等。室内美化、节日喜庆多采红色,刺多用白、绿、黑色。图案内容有:牡丹、团菊、荷花、龙、凤、吉祥语、菱纹、回纹、鸳鸯、花草等。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单色剪纸虚实对比强烈,黑白明快醒目,作风单纯大方,感染力强。 ☚ 贝雕 漆绘艺术 ☛ 剪纸jian zhipaper-cut 剪纸papercut 剪纸paper-cutting;paper cut;scissorcut 剪纸paper-cu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