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敕院五房堂后官中书吏职名。
职源与沿革唐朝时堂后主事,即宋堂后官(《资治通鉴》卷237,元和元年八月)所谓“堂后官”指政事堂(中书门下)后的五房,房中由吏人掌事,“堂后官”为该房群吏之长,故有此称(参《玉海》卷167《宋朝枢密院》)。元丰新制罢,中书省、门下省置录事代之,但尚书省都事仍称为堂后官(《朝野杂记》甲集卷12《堂后官》)。
职掌逐房堂后官三人,一人掌承受皇帝言语,及进书草;一人掌点检书写熟状及呈进;一人掌敕命用印下发(《宋朝类苑》卷25《中书五房》、《宋会要·职官》3之22)。堂后官事权颇重,为用人之地。
品位宋初曾定为同正官,五品阶(《宋会要·职官》3之23)。太宗朝或以选人或以朝官充任不定。淳化元年位遇与枢密院主事(从八品)相等(同上书卷)。
简称与别名❶中书堂后官、堂后官。《宋朝类苑》卷25《中书五房》:“中书有制敕院,院内有五房,第一曰孔目房,次吏官、户房、刑房、礼房。旧每房堂后官三人。”《宋会要·职官》3之22:“中书堂后官兼提点五房。” ❷堂吏。《宋会要·职官》3之23:“以殿中丞丁顾言守本官复充堂后官,堂吏自唐至五代率从京百司补授,纵授以官,但赋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