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别籍异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成家 成家组成家庭:一家一计 另见:结婚 家庭 ☚ 联合 编制1 ☛ 别籍异财中国古代罪名,即别立户籍分异财产。凡既别籍、又异财或分籍而财未分、异财而籍未别者皆属之。中国古代法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及分异财产。唐宋律户婚篇子孙不得别籍条均规定对违者处徒刑三年;祖父母、父母得令子孙异财,却不能令子孙别籍,违者亦须处徒刑二年。明清律户律户役门别籍异对条文规定与唐宋略有不同。子孙别籍异财,杖一百,仍令合籍共财,但须祖父母、父母亲告乃论,如祖父母、父母令子孙别籍异财,则当别论,为法律所许可。 别籍异财中国古代罪名之一。即另立户籍,分异财产。法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及分异财产。违者一般都要受到处罚。唐宋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得令子孙异财,但不能令子孙别籍,违者祖父母、父母也要受到处罚。明清律规定与唐宋律略有不同,子孙如别籍异财,杖一百,仍令合籍共财,但须祖父母、父母亲告乃论,如祖父母、父母令子孙别籍异财,则当别论,为法律所许。 别籍异财 别籍异财中国封建时代的罪名之一。中国古代的礼和法都规定,子、孙对父母、祖父母有供养之责,如父母、祖父母在世时,子、孙分居自立,不供养老人、私匿财产等,称为“别籍异财,”按不孝罪处罚,量刑极重。这项法律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孝道,维护父系家族制,但也有保护老年人的积极意义。 ☚ 三不孝 恶逆 ☛ 别籍异财 别籍异财刑名。即祖父母、父母在,不在家奉养,远离他乡的行为。《唐明律合编》: “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唐律满徒,是以入于十恶; 明律改为满杖。殊嫌未协,奉养有缺,居丧嫁娶及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并同。” ☚ 编管 膑辟 ☛ 别籍异财中国封建法律规定的罪名。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立户籍及分离财产之谓。唐、宋、明、清律中都有“别籍异财”之条。唐、宋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处三年徒刑,祖父母、父母得令子孙异财但不能令子孙别籍;违者,祖父母父母亦须处二年徒刑。明清律则规定,子孙别籍异财,杖一百,仍令合籍共财。至于祖父母、父母令子孙别籍异财,则为法所不禁。 别籍异财bié jí yì cái另立门户,分割家财。籍: 户籍。也作“别居异财”。 别籍异财biéjí-yìcái〔并列〕 单立门户,各蓄家产。《唐律·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者,徒三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