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别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别录》

《别录》

西汉刘向撰。共20卷。刘向(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少治《春秋谷梁传》,曾参与石渠阁议讲论《五经》异同。汉成帝时拜为中郎,迁光禄大夫。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今存《洪范五行传论》、《新苑》、《说苑》、《列女传》及《五行通文》辑本等书。西汉成帝时,诏令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图书征集来后,令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校定一书,都由刘向写成简明的内容提要呈给汉成帝。当时曾将这些提要另写一份加以汇编,即成为《别录》一书,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题解式书目。汉以前的许多典籍,都曾经过刘向的整理编定,因此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到汉哀帝时,刘向之子刘歆又受命继续校理群书,在《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一书。《别录》和《七略》在唐以前已佚失,但东汉班固却依据二书编写成《汉书·艺文志》。班固《汉书·艺文志序》中说:“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后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东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每篇均著录有书名、篇数、作者及说明,共著录596家,书12260卷,是中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著录式书目。也是第一部史志书目,《别录》及《七略》的主要内容以及汉代社会学思想和文化典籍的状况,赖以保存下来,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古籍名著《别录》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别录

 《别录》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刘向撰。原书20卷,唐末已佚,现有清代洪颐煊、马国翰、姚振宗、严可均等人辑佚本。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4世孙。一生经历了西汉昭、宣、元、成4帝,曾任谏大夫、宗正、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著作有《尚书洪范五行传》、《五经通义》、《五经要义》、《世说》、《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多佚。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
 西汉建国后重视图书收藏,成帝河平三年(前26),诏命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同时派光禄大夫刘向、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等编校各类图书,而刘向总领其事,“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即刘向为每一部整理校定的图书编写一篇叙录。刘向前后校书20年,编写了大量的图书叙录。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父业,别集群书叙录为20卷,最终完成我国目录学史上这部不朽著作。
 《别录》原书久佚,今天我们只能从一些辑佚书中的残存片断窥其全豹了。下面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辑几篇叙录为例,分析《别录》中所收集的各书叙录,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著录书名、篇卷数。如《战国策书录》:“所校中《战国策》书……得三十三篇。”《列子书录》:“右新书定著八章。”
 2.介绍作者姓名及其小传。如《晏子叙录》:“晏子,名婴,谥平仲,莱人。……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齐人以此重之。”
 3.略述整理校雠图书经过。其中包括搜罗异本、删去重复、补充短缺、编定篇目、校勘错乱、辨别篇章真伪等。如《晏子叙录》:“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重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谨颇略椾。……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遗失,复以为一篇。”
 4.评价图书思想内容。如说《管子》是“务富国安民,道要言约,可以晓合经义”;说《晏子》是“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说《申子》是“申子学号曰刑名。刑名者,循名以责实。其尊君卑臣,崇上拟下,合于六经也。宣帝好观其君臣篇。”
 5.追溯一家一派学术源流。如《左氏传》30卷,“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又《列子书录》:“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
 6.推荐图书,指导阅读。刘向校书并非停留在对图书客观著录的阶段上,还对图书的内容价值加以主观上的分析、批判和评价,往往用寥寥数语,提出推荐意见,以供读者参考。如说《战国策》“皆可观”,说《列子》“亦有可观者”,说《晏子》“可常置旁御观”。
 以上就是刘向所开创的叙录体内容提要的一般体例。刘向以前的目录工作,只是简单地将图书进行分类编目而已,而刘向在对每一部秘府藏书进行认真地整理校雠之后,又为每一部图书编写1篇内容翔实的叙录,少则一二百字,多则千字不等,向读者提供有关图书的书名篇卷、作者传略、校雠经过、图书内容、学术源流和推荐意见等,以方便读者了解和使用图书。这一开创性的目录学方法,是刘向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一大贡献。
 刘向《别录》的问世,在当时,为学人提供了一部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图书目录,从而提高了目录学的地位和作用,最终使目录学成为读书治学之门径。对于后世,则成为历代编纂各种图书目录的范例。如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唐代元行冲等编的《群书四部录》,毋煚的《古今书录》,宋代王尧臣、欧阳修等编的《崇文总目》,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直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无一不遵循刘向《别录》所开创的叙录体内容提要的体例。故史称刘向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别录

见名医别录条。

别录

书名。即《名医别录》。

《别录》

西汉刘向撰。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以宫中藏书颇有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由刘向等对搜集来的各种异本进行校勘,条别篇章,编订目次,写定书名。每校完一书,刘向就撰写一篇书录,介绍著者生平,学术源流,并评论其思想和价值,称之为《叙录》。汇集诸书《叙录》别编成书,名为《别录》。历时20余年,完成《别录》20卷,已佚。今有清人的辑佚本。

别录

别录

国家藏书目录。西汉刘向撰。刘向(前77一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目录学家、古文经学家、文学家。他降生于贵族之家,为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少聪颖,通诗书,善文章,十二岁任辇郎,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元帝初,他参加汉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反对外戚、宦官专权,企图巩固以皇权为主的中央政权,获罪罢官入狱,于前40年离开政府,回家闲居读书。建初元年(前32)成帝即位,宦官伏诛,他重获进用,遂改名为向。初任中郎,兼三辅都水,后迁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前26)诏令刘向领导整理国家书库的藏书及从外采访来的图书,他便领导专人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校勘异本,每校完一书,则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写成每本书的叙录(提要),然后将所撰书录随书上送皇帝审阅。同时,他又另写有叙录的副本,最后将其汇编,集成全部书录副本的汇编本——《别录》二十卷。
在撰写叙录之前,刘向等人先对所需编目的图书进行校雠工作,以确定定本。首先广泛搜集公私所藏各种不同的本子,用以相互对勘。其中有的书籍,汉秘府所藏与其他本子篇章各有残缺或彼此重复之处则互相补充缺略、去其重复,并校正讹字;有的书籍,篇章杂乱无序,则重新加以编次整理,定著目次;有的书籍,性质相同而名称各异,则废弃异号,确定新的书名。然后把经过校勘之本暂时写在竹简上,准备在发现别本异文时,可以随时削改增删,待到全书都已校订之后,再缮写在素帛上。在校书过程中,刘向采取了专才校书、分工合作的方法,不同内容、性质的图书分别由各方面的专家主持校勘,其中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术数,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并由刘歆、杜参、班斿、王龚、望(失其姓)等协助进行工作,最后由刘向总其成。
刘向等在书籍经过校勘形成定本的基础上吸取了孔子学派校书的大小序、秦汉诸子著书的自序的优点和西汉戴圣所撰《礼记叙略》的形式,又结合着当时校书编目的具体情况和读者的需要撰写了叙录。这些叙录内容包括:一、新定本的书名、篇(卷)数、著者名。二、记述校书过程。包括所依据的各种书本及其来源和文句差谬脱误情况、叙述雠校的原委等。三、撮述全书情况。包括介绍著者生平及时代、叙述学术源流、说明各书的内容大意及性质、辨别书的真伪和判定书的价值等,这是叙录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著者的生平,史有列传,事迹已详的,则剪裁原文入录;史虽有传,而简略到不足以知人论世的,则加以补充、改写;历史无传的,则旁采它书材料考其生平事迹、著作时代;于事迹有传讹疑似者,则加以考辨。
《别录》是历史上最早的综合性群书目录,它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全面系统地进行图书整理和编目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出现奠定了目录学的基础,对以后一千九百余年目录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分类上,刘向把古代的学术分类思想应用于图书整理,在《别录》中展示了正式的图书分类法,是图书严格分类的开端。在编制叙录上,刘向结合当时编目的具体情况和读者的需要,创立了目录学上评论图书的提要目录,表明我国的目录学在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别录》约在唐末五代之时亡佚,今仅存有刘向所撰《管子》、《晏子》、《邓析子》、《列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说苑》八篇叙录及刘歆所撰《山海经》一篇叙录。另有许多古文献曾引用过《别录》之片言只语,使我们能对其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后人辑本很多,有清洪颐煊辑《别录》一卷,收入《问经堂丛书》和《经典集林》中;陶濬宣辑《别录》一卷和《七略别录》二十卷,收入《稷山馆辑补书》中;马国翰辑《七略别录》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王仁俊辑《别录补遗》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中;姚振宗辑《七略别录佚文》一卷,收入《快阁师石山房丛书》中。严可均和张选青也各有辑本,分别收入《全汉文编》和《受经堂丛书》中。

☚ 目录学   七略 ☛
别录

别录

(西汉)刘向撰。20卷。作者奉诏主持编校官藏图书,每书毕,“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其子刘歆,别集群录,不分类序,以成此书。原书久佚,有清代洪颐煊、马国翰等辑本。

☚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七略 ☛

别录

书目名。西汉刘向撰。二十卷。刘向等人校书时所撰叙录(提要)的汇编。按类编排,并有总序。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提要目录。早佚。参见“刘向”。

别录biélù

即《名医别录》。详该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