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切韵指掌》指导学习反切的韵学书, 刘廷遴编著, 1934年刊行。 本书宗承 《李氏音鉴》和 《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声母承用《李氏音鉴》的33字母, 声调按 《五方元音》分上平、 下平、 上、 去、 入。韵母按12韵列12图。每图之首标韵名,图内分开、合口两栏,横列33字母。本书铺演声调与声母的关系甚为详尽。 刘氏切韵指掌二卷。刘廷遴编。廷遴字幼哲,昌平 (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卷首有赵汝涌、谢鸿宾序文。刘氏在 “凡例” 中说: “本编系遵《等韵》 (宋人作)、两《元音》(旧本唐山樊凌虚于康熙朝著,剔弊本繁阳赵丹宸于嘉庆中叶著)、《音鉴》(大兴李松石于嘉庆初著)、《輶轩语》(南皮张香涛于光绪四年著),参以明先儒顾亭林《音学五书》而成。某处遵某书悉为标出,以示不没前贤之意。”是编旨在方便初学掌握反切之法,大量引用赵培梓(丹宸)之说,分韵及韵目则全依《五方元音》,声母承用李汝珍《音鉴》三十三字母,声调亦因《音鉴》析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书中引录赵氏之“十二韵应十二律图”、“五方释”、“二十字母内藏三十六母图”等项,又采纳赵氏入声分为上入、下入的说法。但他又说:“非欲人读六声也,欲人知下入与上入不同音,行韵遇之不混耳。”在列图上,刘氏仍分有上、下入、而对上、去声,也分为清、浊两类,实际上他所分的声调共有八类。书中按十二韵列十二图,每图之首标明韵目。一图之内分开口合口两栏;横列三十三字母,字母之下兼注传统的三十六字母。纵横交合处列出字音。此编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