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心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心武

刘心武回成都
刘心武重要作品年表
正 成成都日报1982年4月25日
*中国时报1994年1月10日
穿越八十年代——作家自述
刘心武论
刘心武自传
刘心武论(上、下)
刘心武印象
刘心武论——《新时期小说主流》之一章
断片的风景——刘心武这个人和他的小说
刘心武
陈骏涛
刘心武
曾镇南
高玉琨
许子东
刘湛秋
*中国时报1994年1月10日
花城1984年3期
作家1984年10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3、4期
万象1986年5期
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4期
北京文学1989年5期
刘心武

刘心武1942—

小说家。四川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后任北京第十三中语文教员。1976年后曾任北京出版社、《十月》文艺丛刊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他于1958年开始创作,发表小说、散文等数十篇。1977年发表伤痕小说《班主任》,是其成名作。后又发表《立体交叉桥》《如意》等中篇小说,从反映社会问题转向对人生的思考。1984年发表“清明上河图”式的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茅盾文学奖。他的小说立意深刻,描写细腻,着重探索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表现青年一代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善于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在艺术风格上作新的探索。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班主任》《绿叶与黄金》《大眼猫》《如意》《日程紧迫》《木变石戒指》《立体交叉桥》《都会咏叹调》《王府井万花筒》《5·19长镜头》等,中篇小说《睁大你的眼睛》,长篇小说《钟鼓楼》和散文集《垂柳集》等。有《刘心武短篇小说选》《刘心武文集》。

☚ 冯骥才   叶文玲 ☛

刘心武

 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在北京的中学里担任过多年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出版同名短篇小说集以及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等。
刘心武

刘心武1942—Liu Xinwu

当代小说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8年开始业余创作。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爱情的位置》、《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长篇小说《钟鼓楼》。还有短篇小说集《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等。
刘心武的主要代表作是《班主任》和《钟鼓楼》。他以《班主任》震动文坛。它描写班主任张俊石收留、教育流氓学生宋宝琦的故事,通过对张俊石和谢惠敏、宋宝琦形象的刻画,表现青少年一代在特殊岁月遭受的内伤,发出疗救青少年一代的呼唤。《钟鼓楼》叙述居住着9户人家的古式四合院在1982年12月12日晨5时到下午5时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它以薛纪跃的婚礼过程为主线来辐射出许多小故事,从而交织成斑驳陆离的市民社会的生态、心态图。它不设中心人物,只在桔瓣型的结构形式里,勾勒、描绘由三、四十个形形色色的老、中、青、少人物构成的市民社会的群体形象,使之具有浓郁的都市风情色彩。
刘心武特别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他把小说作为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一种形式,总希望在每篇作品中都提出个把社会问题。他那些虚构性和纪实性的小说,都可称之为问题小说。他由写外部的社会问题进而从人生内部写人道主义问题,由写历史性的问题进而写新闻性的问题。从总体看,他的小说艺术是由单调向复杂发展的,不仅人物性格由单调到复杂,市民社会心态由单调到复杂,而且艺术结构也由单线到复线,手法也由单调到多样。他早期喜欢用概括性议论代替细致、形象的描绘的弱点,也已有所克服。

☚ 吴强   从维熙 ☛
刘心武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担任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1976年调北京出版社任编辑。次年11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作为粉碎“四人帮”后第一篇反映极左路线戕害青少年心灵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获1978年《人民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其后,先后结集出版了《母校留念》、《班主任》、《刘心武短篇小说选》、《绿叶与黄金》、《大眼猫》等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体现了时代潮流。随着其题材范围和艺术视野的进一步开拓,又创作了《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等中篇小说,向读者展示出社会变革所引起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艺术上也有了新的进展。

☚ 雷抒雁   冯骥才 ☛

刘心武1942~Liu Xinwu

contemporary writer. Works: Zhonggu Tower,Sipai Tower,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