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孝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孝绰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原名冉,字孝绰,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七岁能文,号称“神童”。官至秘书监。所作诗文,时人争相传诵,流入北朝,至“亭苑柱壁莫不题之”。与何逊齐名,时称“何刘”。今存诗六十余首,辞藻靡丽,内容贫乏,以《古意》、《太子洑落日望水》较好。文十余篇,以《昭明太子集序》较著名。原有集十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 王籍 王筠 ☛ 刘孝绰 刘孝绰481—539本名冉,字孝绰,以字行。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绘子。七岁能属文,时号神童。年十四,即代父起草诏诰。舅父王融深赏之。前辈文人沈约、任昉、范雲等皆折节下访。梁武帝天监(502—519)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兼尚书水部郎。出为上虞令,有《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还建康,授秘书丞,梁武帝谓“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数免数起,普通(520—527)初,迁太府卿、太子仆,复掌东宫管记。与王筠最受昭明太子知赏。起乐贤堂,使画工先画孝绰像,又执筠袖、抚孝绰肩,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普通末,昭明太子编《文选》,孝绰协理其事。大同五年(539),卒。萧绎为作墓志铭。刘孝绰恃才傲物,放荡不检,多为时人所忌恨。但文名极盛,每作一篇即被传诵,甚至流传北朝。刘氏一门能文者七十馀人,史称“近古未有”,而孝绰为刘氏文宗。有文集十四卷,数十万言,佚。明张溥辑为《刘秘书集》,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又续有补辑。其文今存十七篇,诗存六十九首,多大篇。《赠陆长史倕》五言,一百二十四句,为今存南朝诗最长者。主要事迹见《梁书》、《南史》本传。 ☚ 王筠 常景 ☛ 刘孝绰481—539本名冉,字孝绰,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梁文学家。与何逊并称“何刘”。始为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后为太子仆,掌东宫管记,深得昭明太子赏爱。后历廷尉卿、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等职,官至秘书监。原有文集十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刘孝绰 刘孝绰481—539原名冉,小名阿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梁代诗人。父刘绘、舅父王融皆是南齐有名的学者和诗人。孝绰善诗文,早岁即以能诗为任昉等赏识,后颇为萧统(昭明太子)所重,曾受命编集萧统的诗文并作序。其官至廷尉卿,因“仗气负才,多所陵忽”,对到洽颇为轻视,因而结怨,后到洽为御史中丞,借故参奏,孝绰被免官。在同时诗人中,孝绰与何逊齐名,然其对何逊极为轻视。对前辈诗人最服膺谢脁,而他的诗作有不少应制及类似“宫体”的作品,喜用典故,且常露出模拟的痕迹,远不如谢诗自然真切。刘孝绰的一些行旅诗如《太子洑落日望水》、《夕逗繁昌蒲》等,写景较生动。又如写闺怨的《古意送沈宏》较为清新可读,含蓄而有余味。刘孝绰有集14卷,已散佚,明人辑其诗文为《刘秘书集》。今存刘孝绰诗作60多首。 ☚ 萧瑱 刘缓 ☛ 刘孝绰【同义】总目录 刘孝绰阿士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原名冉,小字阿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7岁能文,时称“神童”。累官至秘书丞。曾为昭明太子编录文集并作序。其诗词藻靡丽,每作一首,时人即争相传诵。原有集十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秘书集》。 刘孝绰481~539Liu Xiaochuoman of letters of Liang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原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和秘书丞。能诗文,颇得昭明太子萧统的优遇,曾为《昭明太子集》作序。诗格清新自然,但多写生活琐事。有《刘秘书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