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粉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粉彩 粉彩又軟彩,曾是澳門彩瓷工藝之一,粉彩始於清乾隆年間,自江西景德鎮傳入。 粉彩的顏料呈粉狀,以填色技巧表現色彩的明暗、深淺和冷暖。粉彩用色軟厚如淺浮雕,有立體感,具裝飾性。粉彩瓷畫的構圖以滿彩為主,紋樣飽滿匀稱,色彩明快、鮮艷。多用於茶具、酒具、餐具等日用工藝瓷器,外表滿佈純一色粉彩紋樣,在主要部位對稱地加上“萬、壽、無、疆”、“福、祿、壽”等字樣或吉祥圖案、團花等。 粉彩生產工藝不算複雜,先在瓷器表面繪印畫稿線條,用明珠料勾勒,施以松煙工藝,然後填色、焗燒。粉彩色凸出胎面,富有強烈的立體感和裝飾效果。粉彩的題材有人物、花鳥、山水等。還有仿“康熙年斗彩”古瓷。 粉彩瓷器十年前在澳門尚有生產,由於近年彩瓷廠北移,加上大量粉彩製品滯銷,本地目前已停止生產。 粉彩 粉彩陶瓷装饰传统技法的一种。属于釉上彩绘装饰,也称为软彩。最早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发展到雍正时期更加完美。粉彩装饰技法比五彩更为复杂,色彩也更加丰富,笔线细均柔和,色调温润谐调,形象描绘更趋于写实,细致清秀,受工笔画的影响,结合瓷质和色料形成自己的特点。粉彩的表现力比较强,不仅适合描绘花卉、草虫、禽鸟、山水,还适于描绘人物,尤以表现仕女更为突出。粉彩是景德镇彩绘的代表品种,从业人员最多,产品所占比重也最大。1949年后粉彩装饰有新的发展,从工笔画形式发展出没骨花卉风格的装饰,表现题材也更加广阔,并用于室内壁画上。 ☚ 五彩 珐琅彩 ☛ 粉彩 粉彩Fencai瓷器装饰的传统工艺技法的一种,属于釉上彩绘装饰,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也称为“软彩”,以雍正时期的粉彩水平最高也最有代表性。粉彩工艺技法比五彩更为复杂,色彩也更加丰富,画法与工笔花卉很相近,笔线细匀柔和,色调温润谐调,形象的描绘更趋于写实,细致清秀,可以看出受工笔画影响较大,并且结合瓷绘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粉彩的写实表现力很强,不仅适于表现花卉、草虫、鸟禽、山水,而且还适于表现人物,尤其表现仕女更为突出。粉彩是景德镇彩绘的代表性品种,很受国内外爱好者的欢迎。粉彩在近40多年来又有新的发展,从工笔画形式发展出没骨花卉风格的装饰,表现题材更加广泛,并且用于室内壁画装饰,获得了成功。 ☚ 五彩 珐琅彩 ☛ 粉彩 粉彩是受珐琅彩影响产生的釉上彩品种,长于渲染,能描绘物体阴阳凹凸的立体感,改变了绘制五彩所用的单线平涂方法。由于彩料中掺入了含铅、砷、硅的化合物,俗称 “玻璃白”,对彩料进行 “粉化”,使画面呈现深浅、浓淡不同色调。并增加了以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又称洋红,为进口料),代替了以铁为着色剂的红彩。“洋红” 艳若桃花,较之传统红彩明润、清丽。因此粉彩与五彩相比,较为淡雅柔润,有 “软彩”之称(五彩被称为 “硬彩”)。雍正粉彩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所绘纹饰常采用工笔画中的没骨画法,精细之至,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主要产自景德镇。 ☚ 珐琅彩 织锦 ☛ 粉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是在高温烧成的薄胎白瓷釉面上以“玻璃白”打底。再以中国画的没骨画法施彩绘,入窑低温烧烤而成。由于粉彩能分别明暗、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变化,较之五彩更为柔和俊雅,故又称“软彩”。粉彩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至雍正时代最为著名。 粉彩 粉彩清代瓷器釉上彩的一种。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了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始于康熙(1662—1722)晚年, 盛于雍正(1723—1735)。其作法是在含铅的玻璃质中掺用砷粉,发明了“玻璃白”, 先在色料上面涂玻璃白一层, 然后施彩作画, 经烘烧之后, 瓷画中的各种彩色显得浓淡协调, 光泽柔和。由于粉彩能使各种颜色深浅随意, 所以画出的花鸟虫草更加生动逼真, 富有立体感, 收到与五彩瓷画不同的艺术效果。康熙时粉彩处于草创阶段, 只见于御器, 如饭碗饭盆上可见到用胭脂水绘成的花头。到雍正时期, 粉彩为年窑及唐窑所提倡, 此后粉彩在瓷器装饰上占着极重要的地位。 ☚ 唐窑 珐琅彩 ☛ 粉彩polychromati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