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士毅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刘士毅1891—1982江西都昌人 刘士毅
刘士毅
刘士毅1886—1982字任夫。江西都昌人。1909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1912年后历任江西抚州知府,江西陆军第二师代理参谋长。“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入东京政法学校,1916年回国。同年冬再度赴日,先后在陆军炮工学校、千叶野战炮兵射击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2年回国后历任大本营高级参谋兼督战官及旅参谋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代理军长。并任中央军校南京本校筹备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教育长兼副校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长、军政部次长。1946年后历任国防部次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常务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总统府参军长等职。当选为行宪国大代表。到台湾后仍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参军长。1952年4月免职后任“国防部”战略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10月退役,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82年10月5日在台北病逝。著有《任夫五稔言选》、《中国军事教育概况》、《国防要义》等。 刘士毅1886—1982字任夫。江西都昌人。1907年毕业于保定速成军官学校,在江西新军任排长、连长。武昌起义后任九江都督府参谋。1912年春起,曾任江西临川府知事、李烈钧部下师参谋长、北洋政府陆军部咨议官。1919年曾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军校。回国后曾任赣西方本仁部参谋长、江西第四师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国参谋长、军长。1927年起,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长、独立第七师师长、第五师副师长兼第十五旅旅长、广西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第三十一军军长、国民政府军训部政务次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次长、总统府上将参军长。1949年7月飞往台北,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82年10月病逝。 刘士毅 刘士毅字任夫,江西都昌人。1891年11月5日生于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少年时曾入南康府中等学堂。后入江西高等实业学堂农村科,又入保定速成军校炮兵科。毕业后曾任江西新军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排、连长。辛亥革命时期任九江都督府参谋。1912年春被李烈钧委任为临川府知事。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第二师参谋长。失败后去日本,入日本法政学校学习。1916年被黎元洪委任为陆军部谘议官。10月再去日本,入东京士官军事学校学习。1920年任江西方本仁部参谋长。1923年入赣军第二旅任职。后率部击败并改编了闽军,任联军办事处代表兼处长。1924年冬参加讨伐江西督办蔡成勋的联军。12月任赣军第四师参谋长。1926年率部响应北伐,任由原部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师副师长。1927年9月21日任第十四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1月28日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军事教育处处长。1928年1月9日任独立第七师师长。1929年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其部损失惨重,被改编为第十五旅,属熊式辉的第五师,任副师长兼旅长,同年10月任江西省政府委员。1930年因倒蒋事泄被解职后东渡日本入帝国大学。1931年回国后应白崇禧之邀任广西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1937年9月30日任第三十一军军长。1938年春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2月26日任军训部次长。1940年4月13日任中将。1942年冬因案被判刑两年,后又缓刑两年。1946年5月31日任国防部次长。1948年任华中“剿总”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常务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8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并为主席团主席。李宗仁任代总统后,1949年2月21日任总统府第三局局长。5月20日任总统府参军长,5月24日中将加上将衔。后去台湾。1950年3月任台湾当局 “国防部” 参谋次长,军阶陆军二级上将。1952年3月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曾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82年10月5日病逝。著有《日本军队教育概况》《中国军事教育概况》《国防要义》 等。 ☚ 刘万航 刘子田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