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

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批判

1905年革命失败后,列宁针对党内动摇分子在哲学上用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来反对、修正辩证唯物主义而给予的全面回击。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比较流行的一个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其创立者为奥地利的马赫(1838—1916)和德国的阿芬那留斯(1843—1896)。他们标榜经验,把经验作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俄国马赫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波格丹诺夫(1873—1928)、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弗·亚·苏沃罗夫(1874—1939)、雅·亚·别尔曼(1868—1933)、奥·伊·格尔方德(1863—1942)、巴·索·尤什凯维奇(1873—1945),谢·亚·苏沃罗夫(1869—1918)、尼·瓦连廷诺夫(1879—1964)。他们在半年内出版了4本书,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论》、《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从现代认识论来看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攻击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从马赫主义的“物是感觉的复合”的唯心主义前提出发,攻击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为“神秘主义”,是“过时了”,他们美化马赫主义,把它说成是“最新哲学”。列宁早在1905年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一卷)出版时,就写了一封长达三个笔记本的信,对它进行了批判。列宁于1908年2月—10月撰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在该著作中,彻底揭露了波格丹诺夫等人用马赫主义修正辩证唯物主义的荒谬性和反动性,指出波格丹诺夫之流宣扬的马赫主义,即所谓“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哲学”,不过是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的混合物,即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混合物。(三)列宁首先批判了马赫、阿芬那留斯的哲学前提“物是感觉的复合”。指出这不过是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的简单重复,马赫、阿芬那留斯的哲学和贝克莱的哲学一样,必然导致唯我论,马赫主义攻击唯物主义的论据,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就陷入了“神秘主义”等都是贝克莱早就提出过的。进一步指出马赫主义的许多谬论也是直接从贝克莱那里剽窃来的,如尤什凯维奇的“经验符号论”和贝克莱的“普遍自然符号论”等都是完全一样的。(二)批判马赫主义者为避免唯我论的必然结局,求救于不可知论,转向休谟主义,制造了“世界要素”、“原则同格”等新术语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列宁指出马赫主义者用“要素”代替“感觉”,把要素分为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宣扬心理的东西依赖于神经和人的机体,物理的东西不依赖于它们,这是典型的折衷主义,是在折衷主义掩盖下偷运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同时反驳了切尔诺夫(1876—1952)对恩格斯的攻击和歪曲。指出恩格斯并不一般地否定自在之物,而是否定康德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切尔诺夫是把“还未被认识的”偷换成“不可认识的”(三)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的主观真理论。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妄图用相对真理论修正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列宁指出,波格丹诺夫关于真理的定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如果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那么宗教教义也是真理了。(四)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实践观。马赫宣扬“只有成功才能把认识和谬误区分开来”。俄国马赫主义者却把马赫的这些实用主义的观点说成是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相近的观点。列宁指出,马赫主义把实践排斥于认识论之外,否认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同唯物主义实践标准是根本不同的。(五)批判了经验批判主义标榜的“中立”、“超党派”。指出马赫主义企图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超越两者之间的对立的妄想,正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的党性的表现。(六)列宁批判马赫主义歪曲自然科学新成果,借以宣扬唯心主义。指出马赫主义歪曲了物理学家提出的“物质消失了”的本来意义,歪曲了科学的新发现所证明的科学定律的相对性。
通过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列宁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列宁与经济派的论战   列宁对“超帝国主义”的论战 ☛
000078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