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出口替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出口替代Export—Substitution“进口替代”的对称。又称 “出口主导”。20世纪60年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普遍选择的一种对外经济战略。通过促进出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改变出口商品结构,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带动国内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出口替代战略的成败与国际经济环境有关。在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市场容量扩大的情况下,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依靠本国在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曾经用此战略获得巨大成功。而在世界经济增长减慢,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出口替代的困难增大,并有陷入债务危机的危险。 出口替代 出口替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和工业化兼顾的经济发展战略。其具体含义是,一国通过采取各种放宽贸易限制和促进进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国生产资源,大力发展本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能力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逐步以本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并以增加出口为动力来带动工业和国内经济的发展。采取这种战略,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国际竞争压力下,可以加速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革,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中能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它也使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大,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和影响,难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外贸易战略正逐步由进口替代向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在一些外向型经济成份比重较大的地区、行业正逐渐向出口替代战略过渡。 ☚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 出口替代 出口替代Export Substitution是指用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原料性产品的出口,以此推动本国的工业化。由于出口替代战略强调扩大工业品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也称为“出口导向” 或“出口主导”。 ☚ 最惠国待遇 南南合作 ☛ 出口替代 出口替代“进口替代”的对称。或称“出口导向”。通过促进消费品和其他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或者发展本国的资源加工业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成品出口,以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推动国内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和方式。实行这一战略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增强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一般要实行本国货币贬值,减少或免征出口税、出口补贴,建立出口加工区等政策。很显然,这是一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能使经济发展摆脱国内市场的制约,赚取外汇,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充分的就业,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其弊端是可能使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冲击,带来外债负担等。 ☚ 多边贸易 反向贸易 ☛ 出口替代 出口替代“进口替代”的对称。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以促进进本国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的一种策略。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外向型工业的一种战略模式。出口替代的目的在于促进出口产品的发展和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出口替代要采取相应的进出口限制和鼓励措施。在进口方面,通常采取提高关税和限制进口等措施,侧重保护和扶植出口替代工业部门的发展; 在出口方面,加强各种鼓励出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出口加工区,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出口替代战略的缺点是出口国对国外市场和外资的依赖性大,在垄断资本控制的世界市场条件下极易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和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使出口国的产品出口出现重重困难。 ☚ 进口替代 国内配套能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