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凯兴斯泰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凯兴斯泰纳

德国教育家。1854年7月29日出生于一市民家庭。卒于1932年1月5日。187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877~1881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兼修教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校长、督学。1895~1919年任慕尼黑教育局长。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1901)、《公民教育要义》(1910)、《劳作学校要义》(1911)、《性格与性格教育》(1912)、《陶冶过程的基本原理》(1917)、《教育原理》(1926)。

凯兴斯泰纳

凯兴斯泰纳1854—1932KaixingsitainaGeorg Kerschensteiner

德国教育家。出生于慕尼黑市一个市民家庭。1866年入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877年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和数学,曾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81年大学毕业后,历任文科中学和商业学校教师。1895—1920年担任慕尼黑市学务官,退休后到慕尼黑大学任教育学教授,直至1932年病逝。生前曾赴英、美、法、瑞士、奥地利和加拿大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凯兴斯泰纳一生从事教育活动。主张学校教育应为资产阶级国家服务,把性格训练摆在首位。实施以性格陶冶为目的的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的任务并产生国民的责任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他还主张对不同阶级的人施行不同的教育。把为一般人入学的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校内注重体力劳动的职业训练;为特权阶级子弟设立文科中学或实科中学,重在知识教学而不实施劳作原则。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的具体措施是在每所学校里增设实习工场、农场、烹调室、缝纫室、实验室等,以培养学生从事体力劳作的兴趣、习惯和职业技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尽到公民的义务。他还为已经就业的工人开办“补习学校”,给予职业训练和公民教育,使其能更好地为企业主服务。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曾在欧洲一些国家形成为一种“劳作学校”运动。凯兴斯泰纳的教育著作有《德意志青年及少年的公民教育》、《劳作学校的概念》和《陶冶的理论》等。

☚ 蒙台梭利   实验教育学 ☛
000051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