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凉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凉州liáng zhōu唐代乐府曲名,原为凉州一带地方乐曲。王昌龄《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杜牧《河湟》: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凉州 凉州古行政区名。汉元封五年(前106),在京师附近七郡外设十三州,各置刺史一人,称十三刺史部。凉州为其中之一,统安定、天水、陇西、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八郡。《晋书·地理志》说,凉州地势西北斜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东汉时增北地、武都二郡之地,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三国时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辖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西海、敦煌七郡。西晋时仍旧。北朝魏时,辖区缩小,主要在今甘肃榆中至高台一带。唐代凉州,仅限于姑臧周围数县,约当今甘肃天祝、古浪、武威、民勤、永昌一带。 ☚ 司隶校尉部 秦州 ☛ 凉州 凉州古代乐曲。《新唐书·礼乐志》: “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宋王灼《碧鸡漫志》引《开天传信记》:“西凉州献此曲。”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苑》曰:“《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此曲当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一带)。唐诗人多有吟咏。白居易《秋夜听高调〈凉州〉》: “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杜牧《河湟》: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又《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宋代,《凉州》见世者共七宫曲,即黄钟宫、道调宫、无射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高宫。七曲中,仅知黄钟宫、道调宫、高宫为唐曲。白居易所谓 “高调”,即高宫。 ☚ 渭城曲 甘州 ☛ 凉州 凉州古行政区名。汉元封五年(前106),在京师附近七郡外设十三州,各置刺史一人,称十三刺史部。凉州为其中之一,统安定、天水、陇西、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八郡。《晋书·地理志》说,凉州地势西北斜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东汉时增北地、武都二郡之地,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三国时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辖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西海、敦煌七郡。西晋时仍旧。北朝魏时,辖区缩小,主要在今甘肃榆中至高台一带。唐代凉州,仅限于姑臧周围数县,约当今甘肃天祝、古浪、武威、民勤、永昌一带。 ☚ 司隶校尉部 秦州 ☛ 凉州 凉州古代乐曲。《新唐书·礼乐志》: “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宋王灼《碧鸡漫志》引《开天传信记》:“西凉州献此曲。”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苑》曰:“《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此曲当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一带)。唐诗人多有吟咏。白居易《秋夜听高调〈凉州〉》: “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杜牧《河湟》: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又《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宋代,《凉州》见世者共七宫曲,即黄钟宫、道调宫、无射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高宫。七曲中,仅知黄钟宫、道调宫、高宫为唐曲。白居易所谓 “高调”,即高宫。 ☚ 渭城曲 甘州 ☛ 凉州 凉州汉代设置的行政区。《晋书·地理志》:“凉州:案《禹贡》雍州之西界,周衰,其地为狄。秦兴美阳甘泉宫,本匈奴铸金人祭天之处。匈奴既失甘泉,又使休屠、浑邪王等居凉州之地。二王后以地降汉,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5郡。汉改周之雍州为凉州,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地势西北邪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献帝时,凉州数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于是乃别以为雍州。末又依古典定9州,乃合关右以为雍。魏时复分以为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统郡8(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酒泉、敦煌、西海),县46,户30700。” ☚ 梁山军 凉州府 ☛ 凉州 凉州古时名城。今为甘肃武威市。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于河西地设武威郡。汉元封五年设凉州刺史部治所,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隋、唐、宋、明、清时先后设立过郡、府、州、卫、道。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七百一十八米,南北长一千一百三十二米,残高十六米。东墙已毁坏无余,南、西、北有断续城垣,西北留有城墩,比城墙高出一倍多,下部为夯土版筑,上部多系大土坯砌成。城内东南有白马塔,城西有祖师宫,有大云寺铜钟,雷台等古迹。 ☚ 甘州 宁夏 ☛ 凉州两汉十三部州之一。东汉治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凉州 liáng zhōu《本草纲目》金石部第9卷雄黄(17)。地名。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 凉州 凉州古州名。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凉州治所移冀县(今甘谷县境内)。 ☚ 汉阳郡 南安郡 ☛ 凉州 凉州曹魏置,西晋因之。《晋书地理志》: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即位, 分河西为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汉故事,至晋不改。统郡八, 县四十六”。金城郡, 统县五: 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门。曹魏将郡治移至榆中,允吾县并省。白土为新建县。西平郡,从金城郡分置,统县四:西都 (今西宁市)、临羌、长宁、安夷。皆在今青海省境。武威郡, 统县七: 姑臧 (凉州州治)、宣威、揖次 (汉揟次县)、仓松、显美、骊靬、番禾。张掖郡,统县三:永平(汉得县的更名)、临泽(即汉昭武县,晋避司马昭之讳更名)、屋兰。西郡,统县五: 日勒、删丹、仙提、万岁、兰池。酒泉郡,统县九: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沙头。敦煌郡,统县十二: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广至、宜和、冥安、渊泉、伊吾、新乡、乾齐。昌蒲、伊吾,二县均在今新疆境内,阳关县由汉阳关升置。宜和见宜禾县条。乾齐则由酒泉郡移入。凡8郡皆依东汉建置,县有并省,有新置。凡新建县别有辞条。 ☚ 赵平郡 宜禾县 ☛ 凉州州名。西汉置武威郡,三国魏初置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隋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广德(763—764)中为吐蕃所据。五代、宋初置西凉府。后入于西夏,仍置凉州。元为西凉府,后降为州。 凉州西汉置,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夏二省区,青海湟水流域,陕西略阳、凤县、吴旗、定边等县地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三国魏黄初中移治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魏晋以后辖境渐小,仅及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北凉等先后在此建国。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唐时辖境仅及今甘肃永昌县以东,天祝县以西一带。唐天宝初改为武威郡,乾元初又复为凉州,公元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叶为吐蕃所占。五代及西夏时改称西凉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