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资本主义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几种主要成分之一,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是国家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形式,又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途径。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有低级和高级两种形式。
低级形式,在工业方面,主要是加工、订贸、统购、包销。根据公私合同,由国家 (国营企业或政府经济部门) 提供原料、半成品,委托私营工厂在一定时期内按规定的成品规格、质量和数量,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交加工单位后,加工单位按规定付给私营工厂以合理的加工费,这种方式叫加工; 订贸是根据公私合同,国家向私营工厂预订产品,私营工厂向国家购进原料,按照规定的成品规格、质量、数量进行生产,如期交货,订货单位按照规定付给贷款,必要时,订货单位可以预付一部分货款或配售一部分原料给私营工厂作为定金; 所谓统购,是指国家商业部门根据法令,对私营工厂生产的某些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产品 (例如棉纱、棉布等),按照适当的价格,统一收购,国家统购的产品,私营企业不得在市场自行销售; 包销,是指私营工厂根据国家规定的成品规格、质量生产的产品,由国家企业或政府经济部门,按照协议的价格,包销其产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在零售商业方面,主要是解销、代销。解销,是私商根据国家指定的某些商品和供应计划,用现款向国营商业进货,按规定的牌价和供应方法出售,私商在解销中获取批发零售之间的差价; 所谓代销,是指私商接受国营商业的委托,按国家规定的牌价和供应方法销售国营商业的商品,私商在代销时,需向国营商业交付一定的保证金,根据代销商品的数额,获取一定的手续费。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企业外部的联系和合作。原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人企业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❶因为国家掌握了原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使企业的生产和流通间接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轨道;
❷在保证资本家有利可得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❸加强了工人对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或商品销售的监督作用;
❹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之间的联系与资本主义经济和城乡小生产之间的联系被割断或削弱,使资本主义经济不得不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所有这样,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造准备了条件。但是,在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下,资本家们为企业的主人,还不可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一系列矛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仍然被生产关系障碍着。这就要求进一步把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推进到高级形式。
企业的公私合营,即国家向私营企业投入一定的股金,选派国家干部,与私人资本共同经营,这种形式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公私合营企业正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企业内部的联系和使用,不仅企业的生产资料为国家和资本家所共有,而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企业内部居于主要的地位。这就使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相比,它更具有优越性:
❶国家掌握了的经营管理权,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直接纳入了国家经济计划的轨道,主要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指针;
❷工人群众同国家干部相结合,基本上改变了在企业内的地位,使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能得以提高;
❸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在国家干部直接指导下,有利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重新学习,改造自己;
❹在企业利润分配上,除了保障资方的合法所得外,可以进一步用于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改善职工的劳保福利。
公私合营企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出现了,无偿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和平赎买中,小资本并实行公私合营为当时的主要方式,但为数甚少; 1953年以后,国家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在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中扩展公私合营; 到1956年初,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出现了。企业公私合营,加上定息制度的施行,使企业实际上已经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