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冲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冲淡

冲淡

古代诗学概念。语见唐皎然《诗式·诗有六迷》批评时人“以缓慢而为冲淡”,但何谓“冲淡”,语焉不详。其理论的发展成熟是在晚唐,语见司空图《诗品·冲淡》:“素以默处,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以违。”有关“冲淡”的美学风格、境界及其审美范畴,有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在先秦、两汉时代,“冲”与“淡”既是各自完全独立的概念,同时在发展中又集中涵盖了由“冲”与“淡”为基本义,并且分别以其为词根而组成的一系列丰富的审美概念,如“冲夷”、“冲素”、“冲雅”、“冲妙”、“冲和”、“冲粹”、“冲简”,又如“恬淡”、“闲淡”、“平淡”、“简淡”、“雅淡”、“古淡”、“枯淡”、“玄淡”、“疏淡”等等。上述诸多审美概念,细辨略有区别,但撮其要义,均可归“冲淡”统摄。就“冲淡”的历史发展来看,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在思辨哲学和社会哲学层次上展开的先秦时期,其馀绪可延伸至两汉并向下一阶段过渡。第二是在人性、人格、人之生活方式和行为层次上展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是在唐宋以后的文艺美学层次上充分展开的时期。先秦时代为“冲淡”之美奠定哲学基础的主要是道家的《老》《庄》。《老子》首先把“冲”和“淡”作为宇宙本体固有的审美属性,并相应地提出了把握本体之美的思维方式。《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分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原,而“冲”是“道”的固有属性,它很特别,超越了人的感官所能把握的范围。其特点是“无”而实“有”,“虚”而实“存”,忽兮怳兮,无状无象,又包含了现象世界一切有状之象。另外,“冲”又指矛盾的动态的和谐,《老子》四十二章称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至于“淡”,同样也是“道”的固有属性,但它除了超越感官把握之外,还具有超功利性,非实用性,于是“淡”就演化为超越感官愉悦的本体美和纯粹美。如《老子》第三十五章:“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因此,后人从“淡”还可以引申指审美主体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状态。《庄子·天道》篇强调“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则发展了《老子》之说,把美的本体由“道”而推及人的朴素本性,这就把《老子》纯思辨哲学的“冲”与“淡”,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实见实存的审美领域。在庄子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形成了关于个体人格之美的崭新观念。当时社会动荡,玄风大盛,士林清谈蔚然成风,“冲淡”之美成了封建士人的人格理想和行为方式。如曹丕《与吴质书》称颂徐斡“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名士传》称王承“冲淡寡欲,无所循尚”,成了一种人格美的典范。但是,“冲淡”理论由表及里,由实际生活评价到纯粹审美把握,真正发展成熟还是在唐中叶后,随着兴象、意象、意境诸论的提出而同步展开,于是发展到司空图《诗品》,真正完成了对“冲淡”审美意义的自觉把握。他对“冲淡”之境的美学内涵作出了最简要、最完整的论述。他上承老庄的思辨美学,又升华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人格行为美学,认为“冲淡”的艺术特质,是以素朴人性为中介所显现的“太和”、本体之美。“冲淡”不仅是一种风格学上的阴柔优美,而且直探美的本原,是一种本体美,又无所不在,可表现为人性美、物性美,而又不受任何人类感官、世俗功利的束缚和限制,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纯粹美。因此,“冲淡”之美是诗中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诗,即为典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引《龟山语录》云:“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又如梅尧臣、苏轼论诗歌之“平淡”,他们之所以说是“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赠杜挺之》),正是在艺术实践中深得“冲淡”之美学内涵的甘苦之言。

☚ 优游不迫   淡泊 ☛
冲淡

冲淡

平和淡远的艺术风格。冲淡并非浅近拙易,简淡寡味,而是具有气敛神藏,内蕴外朴的艺术特色。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的艺术修养有关,并非轻易所能达到。薛雪《一瓢诗话》:“古人诗到平澹处,今人吟绎不尽,是陶熔气质,消尽渣滓,纯是清真蕴藉,造峰极顶事也。”宋·梅尧臣:“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冲淡是司空图重要的诗美理想,他一再赞美王维、韦应物的诗风“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迥,若清沉之贯达”,就充分地证明了这点。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的某些作品“冲澹涤粹”、“句雅淡而味深长”,最能体现冲淡诗风的特色。唐代的王维、韦应物、储光羲、孟浩然、柳宗元的某些作品,都继承了这种传统。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字句轻灵,明白如话,而富有深意。韦应物的《幽居》、柳宗元的《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储光羲的《田家杂兴之二》,也都以自然平淡的语言,抒写诗人幽居的情趣,于质朴中存厚味,在淡远中见真情,体现了冲淡风格的特色。
冲淡的本质在于和谐之美,“饮之太和,独鹤于飞”(《诗品·冲淡》),它构成一种和平、幽闲、宁静的艺术境界。冲淡的特点是“浑朴中出苕秀” (钱钟书《谈艺录》),由于浑朴,因而显得冲淡,由于苕秀,因而很有诗味。

☚ 雄浑   纤秾 ☛
意境1

意境1

意象 意调 意兴
意境与风格:意度 意格 神姿
诗文书画的意境:笔意 境界 境地 境域
文章或书画的意境或韵味:气韵 骨气
文章的意境:文境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境界:设境
书画中的意境:化境
绘画中的意境:画境 画意
艺术的意境:藩墙
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诗情画意 画意诗情 画情诗意
富有诗画的意境:诗中有画
高妙的意境:上乘(已臻~)
极高超的意境:绝境
深远的意境:邱壑 丘壑 旨远(言近~)
平庸的意境:下乘
文字简短而意境深远:疏远
诗文书画等意境、格调高远:格高致远
诗文绘画等意境、格调高远:不落凡近 不落常调 不落凡调 不落挽近
诗歌语言质朴,意境闲适恬静:冲淡
意境超过当代:妙绝时人
(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

另见:境界 情调

☚ 意境1   诗的意境 ☛

减少1

减少1

减(减省;减损;减削;衰减) 亏 裒 贬(贬损) 省(省损) 掉(~价;~色) 损(损益;损减;抑损;降损) 瘦 消(消缩;消损;消减;消乏;消沮) 蔡 铄(军力大~) 衰(衰少) 耗少耗折 销缩
减少和增加:损益 消长
重量、数量或程度减少:减轻
有所减轻:见轻
减省,减轻:轻减
减少,减轻:轻薄
减退:退(退减;退色;消退) 衰减 阑删 阑珊 阑散
事物发展的气势衰减:灯火阑珊
减弱:减杀 衰减 消沮 消退 消蚀 削弱 低落
某种感情、气氛、效果等减弱:冲淡
减弱或消失:翕(~伏;一张一~) 戢(戢敛;戢伏) 缩(收缩) 收敛
收缩光芒:敛芒
收敛光辉:含光
减省,减少:省减
消耗损减:销损 销减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日销月铄
减少一半:减半
依次减少:递减 递降 递杀 降杀 节降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逐渐减少:逐减 寖少
使用或消磨,使逐渐减少:消折
迅速减少:急减 大减 剧减 锐减
突然减少:陡减 顿减
突然急剧地减少:骤减
(减去一部分:减少)

另见:除去 减除 消耗 支出 ︱增加

☚ 减少1   下降 ☛

淡泊

淡泊

淡(淡薄;凝淡;疏淡) 泊(湛泊) 惔(惔怕) 恬(恬泊) 冲 淡简 疏淡 凝淡 湛然 疏冷 静素
淡泊自持:冲守
淡泊、清虚:恬冲
淡泊超俗:冲逸
清雅淡泊:澄泊
简朴淡泊:简淡 简淡
萧洒淡泊:萧淡
粗疏淡泊:粗淡
甘于淡泊:晚食
冲和淡泊:冲淡
闲静淡泊:闲淡 闲淡
宁静淡泊:恬漠 静泊
清静淡泊:冷汰
虚静淡泊:虚冲 虚素 冲泊 虚无恬淡
恬静淡泊:清冲 寂泊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清微淡远
淡泊的样子:淡然
(恬淡;不追求:淡泊)

另见:心静 清静 恬淡 恬静 不动心︱追求

☚ 淡泊   淡泊名利 ☛

冲淡chōng dàn

冲和,淡泊。《晋书·杜夷传》:“夷清虚~~,与俗异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