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冰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冰雹bīngbáo空中降下的冰,多为圆形。常见于夏季,危害很大。俗称雹子。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雹 > 雹 > 冰雹 冰雹 bīngbáo 即雹。 冰雹 冰雹雹(雹子;雹霰) 冷子 硬雨 白雨 雨冻 ☚ 雪珠 冰块 ☛ 冰雹hail直径大于0.5 cm的固体降水。大多成圆球状。最大雹块直径可达十几厘米。雹块由透明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多的达20余层。冰雹形成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气流上升速度达20 m/s以上。强烈的上升运动只出现在层结极不稳定的大气中,高空强烈的干冷气流和近地面的暖湿空气相叠置是降雹常见的天气形势。降雹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也有长达1 h以上的。降雹地区呈断断续续的带状,宽约1~2 km,最宽可达20~30 km。一次降雹的大型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可达几个省。中国降雹多发生在春夏季节的午后,多见于中纬度地区,内陆多于沿海,山地多于平原。降雹可砸毁作物的枝叶花果,损坏房屋,伤害人畜。(见“雹害”) 冰雹Hail水滴在积雨中冷却凝成的冰块。直径5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由于上升气流无法支持而降落到地面。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在萨斯喀彻温和艾伯塔两省时有冰雹灾害发生。自1956年起,当地曾多次采取预防措施。 冰雹大气中降落坚硬球状和圆锥形冰块的自然现象。四川冰雹多发生在4月~10月间,以6月最多。近40多年来,四川出现面积广、强度大的冰雹在1963年、1964年、1972年、1973年、1977年、1979年、1980年、1986年、1989年、1991年和1993年。多分布在山地和高原地区,其中以甘孜、阿坝和凉山3州最多,年冰雹达3天以上,色达、理塘、石渠等地超过20天,为全国多雹地区之一,凉山州的冕宁属全国重雹区。四川盆地的冰雹多发生在边缘山地,年雹日达2~3天。冰雹是四川严重的气候灾害,往往伴随着大风天气,来势猛,危害大,不仅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而且还伤害人畜,毁坏建筑物和林木。1991年的冰雹造成四川直接经济损失达19亿元。 冰雹❶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雹核多为不透明体,包层有透明层。直径5毫米以上者称冰雹,以下者称冰粒或霰。它常在强对流层云系或飑线过境时产生,来势凶猛,持续时间短,伴有暴风雨,瞬间成灾。冰雹是新疆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危害严重。 冰雹夏季强对流云形成的块状固体降水。直径一般0.5~5 cm,大的有时可达10 cm。冰雹云厚度可达5 km以上,云顶高达12 km,温度低达-30~-40℃,云中上升气流可达50 m/s以上。雹胚在上升气流作用下通过冻结而干增长,降落时又与水滴碰并而湿增长,如此反复,当雹体长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降落到地面成为冰雹。降雹时间一般10 min,少数30 min。中国冰雹主要在4~7月,占总发生率70%。中国降雹最多的是青藏高原的黑河,平均有雹日数为35.9 d。 冰雹 冰雹bingbao强对流云中的一种固态降水物。其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者可达几厘米,甚至10厘米以上。外形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圆锥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冰雹核心由霰或冻结的雨滴构成,核心以外具有几层(3~5)甚至20~30层透明冰层与不透明冰层相间的结构。 ☚ 人工降水 雾 ☛ 冰雹 冰雹bingbao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夏季。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很强时,云中的冰晶会达到很大的尺寸后才落向地面。由于冰晶很大,待落到地面时还没有融化,就形成冰雹。小的冰雹只是一些细小的冰粒,而大的冰雹可能有葡萄珠甚至鸡蛋一样大。冰雹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打坏庄稼、果树,还会砸坏屋顶、玻璃和其它设施,大的冰雹也能伤人。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监测天气变化预测冰雹的出现,并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将云中大的冰晶击碎,减轻或消除冰雹的危害。 ☚ 雷和闪电 风 ☛ 冰雹 冰雹Bingbao由透明和不透明冰层相间组成的直径5毫米以上的固体降水。冰雹形状各异,大多呈圆形和椭圆形。把冰雹从中心剖开,可以看到透明和不透明相互交替的层次,一般3—5层,巨大冰雹可达20多层,这同冰雹形成的环境相联系。冰雹形成于强积雨云中,不仅云中水汽充沛,而且云中上升气流很强。当小雹胚(过冷却水冻结成的)随气流下降并经过0℃层时,雹胚表面开始溶化,如果恰好落入上升气流中并又随上升气流上升,当升到0℃层以上时,外表水层渐渐冻结成透明层。再向上升与云中过冷却水滴或冰晶相碰并很快冻结,以致其间的空气来不及逸散而冻结在冰层内,形成不透明层。增长的小冰雹再次下落并通过0℃层,然后又随上升气流上升并越过0℃层。如此反复多次,就能形成较大的具有透明和不透明冰层相间排列结构的大冰雹。 ☚ 雪 气压 ☛ 冰雹简称“雹”。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与不透明冰层相间组成。大冰雹直径可达数十毫米。降自发展强烈的积雨云(称为“冰雹云”),常伴随雷暴出现,对农作物有极大的破坏性。 冰雹简称“雹”。空中降落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坚硬冰块。一般由不透明的雹核与外面包着的透明、不透明相间的冰层组成。其直径大小不一。冰雹多出现在夏季,常由升降气流特别强烈的积雨云(称为“冰雹云”)中降落,并多伴有雷暴。降落的范围狭长,时间短暂。 冰雹 冰雹binɡbɑo境内年年都有发生。一年之中,最早出现于3月,最晚于11月结束,以5月~8月降雹最为普遍,其中6月最多。季节分布上,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地域分布上,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山地多于平原。降雹中心在北部,渭河一带较为稀少。多数地方以小雹为主,雹粒如玉米、豆粒,直径在1厘米以下,对农业危害较轻。少数地方降雹强度大,雹块如杏、核桃,大者如鸡蛋,直径3厘米~4厘米。一般持续时间短,短者5分钟~10分钟,长者30分钟~40分钟,极个别次达一两个小时,危害严重。境内冰雹多由外地移来,其移动方向多为西北—东南走向,或北—南走向,并多沿山坡、丘岗、河流移动,形成“雹打一条线”。冰雹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从甘肃省正宁县入境,经旬邑县的后掌、淳化县的安子洼,再经泾阳县的口镇、白王,翻越泾河南下礼泉县的阡东,直达秦都区的马庄、马泉镇境内。二是从甘肃省正宁县入境,经旬邑县的底庙、彬县的龙高,越过泾河进入礼泉县的北牌、南坊,折向乾县的阳洪、马连,抵达兴平市的马嵬,或经礼泉的北牌、赵镇,进入兴平市北部原区店张一带。三是从甘肃省泾川县入境,向东南经长武县的马寨、亭口和彬县的水帘、永寿县的碾子沟,由渡马折向偏南方向,再经乾县的阳峪、漠西,抵达武功县的贞元一带。四是从甘肃省正宁县入境,经旬邑县的马栏及耀县、富平,到达三原县的徐木、大程,或由耀县入境,向南经三原县的陵前、鲁桥,抵达泾阳县的龙泉、雪河、永乐一带。 ☚ 安哥拉长毛兔 农田防护林网型人工植被 ☛ 冰雹 冰雹气象灾害。天水市每年春夏之交和盛夏及初秋季节常有冰雹发生。一般初日多发生于4月中旬,终日在9月初。平均每年出现冰雹7.1次。其中各县(区)年平均出现0.6~1.9次。4—8月是冰雹的多发时段,5—6月是冰雹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冰雹发生最多的是张家川、秦安、清水三县,甘谷、武山二县次之,秦州、麦积二区相对较少。初夏西部多于东部,盛夏东部多于西部。 ☚ 干旱 霜冻 ☛ 冰雹 冰雹降自强雷雨云中的冰块和冰球。湖南省属于少雹区,每年降雹次数不多 (历年平均雹日在0.2~2.2天之间),强度不大,但是下雹季节大多在早稻育秧,春收作物生长茂盛的季节,降雹时天气异常恶劣,狂风暴雨往往给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从地域分布来看,具有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以雪峰山山脉的两侧和武陵山地区较多(吉首、花垣、芷江历年雹日为2天),其次是位于武陵山北部的桑植、石门等地在1.5天以上,南岳山和阳明山以南地区是我省主要的少雹区 (雹日为0.4天),南岭山地更少,在0.2天以下,湘北湖区为0.5~1天。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雹日显增多趋势。从雹日时间分布来看,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秋极少。春雹出现概率约占85%,其中尤以2月为多。冬雹出现频率约为8%。雹区呈狭长带状,宽度3~5千米,长度可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在10分钟左右,雹粒一般直径为5~50毫米。 ☚ 夏秋干旱 冬季冰冻 ☛ 冰雹 冰雹甘肃省在3~10月局地均可出现冰雹,以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主要降雹季节。祁连山区和甘南高原,年平均冰雹日数2~16天,为全省冰雹最多的地区;河西走廊平均不到1天,为冰雹最少的地区;陇中和陇东、陇南平均1~6天。冰雹也是甘肃省夏季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仅次于干旱。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因降雹持续时间和冰雹的大小而不同。本省降雹持续时间,各地平均10分钟左右,最长持续时间超过50分钟的有华家岭53分钟、乌鞘岭 (57分钟)、西峰镇 (59分钟)。各地冰雹重量大多在3克以下,合作出现过14.2克和34.8克(1977年8月4日)。体积小的冰雹可以打伤、打落农作物的叶片、花、果实,稍大一些的冰雹可打折、打断农作物的茎秆,形如核桃、鸡蛋大的可以打伤人畜,对农作物的毁坏力更加严重。全省近60个县有不同程度的雹灾。其中岷县、宕昌、平凉、镇原、临潭、临夏、漳县、张家川、会宁、永登、天祝等11个县雹灾较为严重。 ☚ 干旱 霜冻 ☛ 冰雹hailstone;hail 冰雹hail 冰雹hail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