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冰蚀地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bingshi dimao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山岳冰川在雪线附近及其以上部位有冰斗、刃脊和角峰;雪线以下有冰川槽谷,在槽谷中有时发育羊背石。大陆冰川有羊背石、冰蚀湖和峡湾等形态。
❶冰斗:由冰川侵蚀而成的围椅状凹地。其形态为具有陡峭的后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底部低洼。由于存在反向坡,洼地内往往积水成湖,称为冰斗湖。冰斗常发育在雪线附近,因此同一期古冰斗高度大致相似,具有指示古雪线高度的意义。关于冰斗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雪线附近的平缓的山坡上,或在山坡的洼地处,因常年积雪,受积雪的冻融作用,使基岩受到寒冻风化破坏形成许多岩屑,在重力和融雪水的作用下,岩屑不断向低处搬运,使雪线附近形成洼地。洼地中积雪加厚,逐渐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冰体沿冰床旋转滑动刨蚀成深的冰盆,在冰盆半开口处有与坡向相反的岩槛,其上有冰流的擦痕,形成典型的冰斗。(图1)。
❷刃脊: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峻脊所成的刀刃状山脊,以及两条平行的冰川槽谷之间的刃状山脊,称为刃脊(图2)。
❸角峰:由数个冰斗溯源后退过程中侵蚀残存的尖状山峰,称为角峰(图2)。在角峰的周围有现代冰川或古冰斗。
❹冰川槽谷:经过冰川的刨蚀和磨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地,称为冰川槽谷。它的形成与冰川下蚀和展宽有关。冰川槽谷的特征是平面上较平直,横剖面上两壁陡立,谷底缓平,在谷壁上可以见到明显的刻槽,可根据槽谷的宽深之比作为确定冰川活动的证据。
❺羊背石:在槽谷中,如有坚硬的基岩出露,经过冰川作用形成凸起光滑的基岩小丘,向冰面和顶面有磨光面和擦痕,背冰面陡而粗糙,因似羊背而得名。

图1 冰斗冰川的刨蚀和掘蚀

a、b、c.冰斗因旋转运动刨蚀成冰盆;d. 背隙掘蚀作用


在高纬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有很厚的冰体,在自重的压力下,从冰川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动。当冰体流动时对地表进行破坏,形成冰蚀地貌形态。
❶峡湾:大陆冰川或岛状冰盖伸入海洋时,因冰体很厚,当未破裂漂离之前,对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与海相通的狭窄海湾。其形态特征是深入陆地,宽度小,长度大,岸壁陡峭,海水较深,水下有陡坎和冰川作用的痕迹,以挪威西海岸最为典型。
❷冰蚀湖: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冰川流动时将地面挖掘成洼地或将原来洼地改造成湖盆,冰融后积水成湖。冰蚀湖是大陆冰川地区较典型的冰蚀地貌形态,北欧、北美地区不少湖泊是属于冰蚀湖类型。
❸鲸背石、石鼓丘:在大陆冰川地区最常见。在冰川基床上有由基岩组成的小丘,经冰流的磨蚀作用形成迎冰面缓、呈流线型,而背冰面陡、呈锯齿状的椭圆形小丘,因常成群分布,犹如匐伏的羊群,称为羊背石。鲸背石是迎冰面与背冰面均呈流线型,是在较暖冰下多水的条件下形成的。石鼓丘是全部由基岩组成,其特征是迎冰面比背冰面陡峭。

图2 冰斗、刃脊和角峰的发育

☚ 冰川地貌   冰碛地貌 ☛

冰蚀地貌

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包括冰斗、冰川谷、刃脊和角峰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