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冬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冬至

冬至

又称长至、至日、长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农历十一月内。其日白昼最短,以后白天渐渐变长,古人认为:“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因此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冬至,古代人视作一个重要的节日,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小至之夜叫做“冬除”、“二除夜”;其受重视仅亚于除夕、元旦。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太平广记》有《卢质传》云:‘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古代冬至,有贺节、进履袜迎福、食赤豆粥禳凶、吃馄饨、祭祀先祖等风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享先(祖)则以馄饨,有‘冬馄钝、年馔’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吴自牧《梦梁录·十一月冬至》亦云:“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加于常节。……此日宰臣以下行朝贺礼,士夫庶人互相为庆,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官放公私僦金三日,车驾诣攒宫朝享。”相互参照,可见宋代时风。欧阳修《渔家傲》词有:“十一月新阳排寿宴,黄钟应管添宫饯。……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半生砚。腊近探春春尚远”云云。毛滂也有《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词云:“遥见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爱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檐。绿尊香嫩莆萄暖,满酌破冬严。庭下早梅,已含芳意,春近瘦枝南。”

☚ 小阳春   腊八 ☛

冬至

夏至日、冬至日也称为至日。冬至是寒冷的天气到了极点,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为“冬至”。冬至是个古老的节日。北齐人颜之推《颜氏家训》卷六说:“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以冬至与岁首并称,可见所受重视;不赴丧家,正为贺节。唐宋仍循旧俗。杜甫《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冬至dōngzhì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每年12月22前后。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间最长。

冬至

即冬至节,农历十一月内,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或二十一日。冬至是古代的一个重大的节日,又叫做“亚岁”。其庆祝活动仿效除夕、新年,只是隆重的程度稍逊于除夕,但是超过其他节日,这就是“亚岁”的由来。冬至这一天,皇帝还要接受百官朝贺,礼仪十分隆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晓谕各省提刑官员知悉: 火速赴京,赶冬至令节,见朝引奏谢恩。”

冬至dōng 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这一天白昼最短: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十一·250)

冬至【同义】总目录


冬至阳回节

冬至;夏至

○冬至dōng zhì

(名)二十四节气之一,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夜长昼短,而且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北纬66.5°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则相反,这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则是夏季:~前后,洪水不走|~夜长,夏至夜短|~过,地皮破。

●夏至xià zhì

(名)二十四节气之一,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夏至点,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纬66.5°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则相反,这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馄饨冬至面|~火连天|~谷长穗,白露豆结顶。

冬至←→夏至dōng zhì ← → xià zhì

冬至:节气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这天太阳经过冬至点。
夏至: 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天太阳经过夏至点。
【例】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汉·司马迁:《史记·律书》)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此长短之极。(《周礼·春官·冯相氏》“冬夏至日”注)

冬至dōng zhì

〖名词〗
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3)。《亲政篇》: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每年元旦、冬至,皇帝接受各国使节的朝见和进贡。《亲政篇》: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每年元旦、冬至和万寿节官员们来朝贺,是在大庆殿。《亲政篇》:国朝圣节、正旦、冬至大朝会则奉天殿。——我朝万寿节、元旦、冬至等大型朝会是在奉天殿举行。

节令

节令

节(气节) 气令 时月 时节 景候 岁时
节令气候:气(节气;朔气) 节候 灰管启闭
节气的顺序:节度 节序 节叙
时令,节令:
一年的各个节气:四时八节 八节四时
春季的节令:春令
立春:打春
春分、秋分:二分 日中
春分:春至 分春
夏天的节令、气候:夏令
夏至、冬至:至(至日;二至)
夏至:至(北至;长至;日长至) 日永长日 养日
冬至:日短 冬日 冬节 景旦 严节天正 履长 亚岁 养夜 阳生 南至 日短至 阳回节
古称八节: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二十四节令: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农民耕作、收种的时令:农时 民时农节
有关耕获的时令节气:人时
美好的节令:景序
剩余的时令节气:余律
适合当时的节令:应景
节令和顺:节和
节令错乱:缪节
(节气时令:节令)

另见:节日 气候 农时

☚ 传统节日   早晨 ☛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冬至

亦称亚岁。朝鲜族有喝冬至粥 (即小豆粥)的风俗。据传,共工的儿子死于冬至那一天,成了敌军的鬼魂之后,惧怕小豆,人们为了赶走它,将小豆熬成粥,先供在大门和房屋里的旮旯儿上,然后再吃用。

冬至Winter Solstice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2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70°时的节气名。从黄经270°至285°的一段时间,约14.7日。太阳直射点由23°26′S移至22°44′S。冬至意为隆冬即将来临。此日北半球视太阳高度最低,太阳直射位置移到南回归线,白昼最短。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北移,白昼渐长。天文学上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与气候学不同(见立冬)。这时中国大部地区已值隆冬严寒,须注意加强牲畜、作物等的防寒防冻措施。

冬至

冬至

中国传统节名。亦称“长至”。本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把冬至以后昼夜长短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等自然现象看作是阴阳二气互相转化的结果,并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人类和万物的福祉,于是将冬至这天定为一年中节气的开始。历代王朝对冬至节均极其重视,率将冬至庆贺纳入宫廷礼制。自汉代始,每临冬至,王朝 “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在冬至这一天,宫廷要举行祭天大典,以报昊天上帝的恩德。祭仪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在正殿举行隆盛的庆贺典礼,即“冬至大朝会”。清代的冬至大朝贺是三大朝会之一,前一日,太常寺奉旨通知各部衙门,届时皇帝亲至圜丘举行郊天大祭。从午夜开始,陈设祭坛,坛旁设天灯竿。附近庙宇不许鸣钟擂鼓,居民不许放鞭炮,以示敬肃。

☚ 重阳   腊日 ☛

冬至

节气之一。约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夜最长而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渐长。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正,为冬至,十一月中(农历)。”

冬至

冬至

即冬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阳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前一日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史记·律书》: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 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 “冬至一阳生”,《史记·律书》: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 古人又认为: 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小至》 诗云: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这一天,家人团聚,备置佳肴,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如同过年。现今,民间仍看着此节。杭州等地有 “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大一岁” 之说。这一天人们买、年糕,用猪肉和酱煮熟食用,称 “冬至肉”。

☚ 立秋   寒食节 ☛
冬至

冬至

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湖南省盛行冬至宰猪挂肉之习。将猪宰杀后,用盐稍腌即挂通风处曝干,经久不腐,味香,谓之冬至腊肉。酿酒藏储,名冬至酒。酿制豆子和豆腐,名冬至霉豆子,冬至霉豆腐。农民常以冬至这天的天气预测来年的天气与收成。认为: 天晴,则来年遭旱灾; 天阴或下雨,则第二年风调雨顺,丰收有望。农谚云:“冬至暗一日,农夫不费力。”部分群众有冬至扫墓的习惯,俗称“扫冬至墓。”

☚ 重阳   腊八 ☛
冬至

冬至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称“冬日”、“长至”、“短至”,亦成为民间节日流行于中国各地。时间是公历12月22日。此日白昼最短,而后昼长夜短,因此有“冬至阳生”之说。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已经测定此节气,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一时期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外,还注意保护耕畜安全过冬。汉族对冬至十分重视,广东民间流行“冬至大过年”的俗谚,认为冬至比农历新年还重要。唐朝刘恂《岭表录异》中说:“岭表所重之节:腊一、伏二、冬三、年四。”冬至节又称“冬节” “交冬” “长至节”“亚岁”“贺冬节”“一阳节”等。周朝时已有祭神仪式,汉朝起列为令节,有贺节之俗。魏晋时期的冬至日,皇帝有受百官朝贺,并有献袜履之仪,表示“迎福践长”。南北朝时,更重于前,且有拜父、拜母之礼,民间有吃赤小豆以辟邪之俗。到唐宋时期,以冬至和岁首为重,明清仍承此俗。冬至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有异。广东等地在冬至前舂粉,以备春节作年糕、糍粑,称“冬前粉”。是日晒白米,称“晒冬米”,据说煮粥给病人吃,有加快康复的效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称“添岁”,并以糯米粉捏成各种小动物,蒸熟给小孩作玩具。吃“冬至圆”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等后面粘一圆子,称“耗饷”,等到送灶后取下焙烤,以是否“膨发”,预测生男生女。吃圆子入口要成双,到最后一匙若余两粒,已婚者将万事如意,未婚者遇事吉祥。傍晚,全家以果品三牲烧香祭祖拜神,宴饮一番。另外,或以鱼肉、生蚬、蔬菜等“打边炉”,有食鱼生(生鱼片)的习惯,谚称“冬至鱼生、夏至狗肉”。清代岭南诗人屈大均诗云:“鲙成双蝶食如流,冬至鱼生绝胜秋。”

☚ 重阳节   谢灶 ☛
冬至

冬至

即冬至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阳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前一日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史记·律书》: “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史记·律书》: “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古人又认为: 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杜甫 《小至》诗云: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这一天,家人团聚,备置佳肴,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如同过年。现今,民间仍看重此节。杭州等地有 “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大一岁”之说。这一天人们买年糕,用猪肉和酱煮熟食用,称“冬至肉”。

☚ 立秋   寒食节 ☛

冬至dōng 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公历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天。《痰火点雪·静坐功夫》:“古人冬至闭关以养微阳,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是迟起以待日光。”

冬至

冬至

也叫“长至日”。农历24节气之一。汉族传统节日。是日为昼长夜短的起始。谚曰:“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康熙十七年《莱阳县志》:“冬至日,士民宴舞为乐,至夜祭先祖。是日测树木影,验来岁水旱。”冬至开始“数九”、画消寒图。章邱、邹县等地有“蒸冬”之俗。单县乡间有头贺习俗。沂南一带喜食“烫面”(即地瓜面大包子)。各地有冬至节吃水饺免冻掉耳朵之传说。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 孕期禁忌   生巧芽 ☛

冬至dong zhi

Winter Solstice (the22nd solar term)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the 22nd solar term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公历12月22日至23日。《史记·律书》云:“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冬至是节气中最早一个时节,其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秦汉时期,人们认为冬至这种阴阳交替是吉利的时令,故“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施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当今民间尚有“冬至如年”的说法,许多地方并存有吃糯米粑粑的习俗。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