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啯噜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啯噜子gu1nou1zi3(名)小偷。 啯噜子ku55lu55tsɿ53gu55lu55zi53❶无业游民之无赖者; 窃匪。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二百三乾隆八年四川巡抚纪山奏云: “川省数年来,有湖广、江西、陕西、广东等省外来无业之人,学习拳棒,并能符水架刑,勾引本省不肖奸棍,三五成群,身佩凶刀,肆行乡镇,号曰啯噜子。”来保《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九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乙未经略大学士傅恒奏言:“惟是成都地方,五方杂处,土著甚多,而啯噜子向为民患。” 《清史稿·文绶传》: “四川多盗,民间号啯噜子。” 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啯噜子、老二,皆谓匪也。” 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谚语》: “啯噜子口头出圣旨。”此谓窃匪常常胁迫被窃者就范,钦此钦遵。 ![]() ![]() ![]() ![]() 啯噜子〈流〉四川指小偷。清乾隆年间,有百姓逃进长江三峡深谷老林,成为贫困交加的“棚民”(土匪)。后来,在白莲教影响下,这些“棚民”成立“咕噜子”组织。为了生存,他们难免偷摸,于是后来“咕噜子”成为“偷儿”代名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