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啯噜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啯噜子gu1nou1zi3

(名)小偷。

啯噜子ku55lu55tsɿ53gu55lu55zi53

❶无业游民之无赖者; 窃匪。清官修《清高宗实录》卷二百三乾隆八年四川巡抚纪山奏云: “川省数年来,有湖广、江西、陕西、广东等省外来无业之人,学习拳棒,并能符水架刑,勾引本省不肖奸棍,三五成群,身佩凶刀,肆行乡镇,号曰啯噜子。”来保《平定金川方略》卷十九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乙未经略大学士傅恒奏言:“惟是成都地方,五方杂处,土著甚多,而啯噜子向为民患。” 《清史稿·文绶传》: “四川多盗,民间号啯噜子。” 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卷四《礼俗·方言》: “啯噜子、老二,皆谓匪也。” 民国二十一年《南溪县志》卷四《礼俗下·谚语》: “啯噜子口头出圣旨。”此谓窃匪常常胁迫被窃者就范,钦此钦遵。
❷赌徒。清李调元《啯噜曲 (并序)》: “啯噜,本音国鲁,蜀人呼赌钱者通曰啯噜,皆作平声,如曰辜奴,行常带刀,短曰线鸡尾,长曰黄鳝尾,皆象形而名。内分红黑,昼曰红钱,如剪绺割包之类; 夜曰黑钱,如穿墙凿壁之类。或三五成群,或百千成党,少则劫夺孤旅,多则抗拒官兵,蜀中为害,莫此为甚。”可见啯噜亦赌亦盗,难厘然分清矣。民国十七年《重修崇信道志》卷一《舆地志·风俗附方言》: “啯噜子,赌博人之谓。”亦作其他形式。民国二十三年《华阳县志》卷五《礼俗·方言》: “好赌曰孤露 (平声) 子。” 民国二十四年《隆德县志》卷一《民族·方言》: “咕噜子,赌博人之称。”唐枢《蜀籁》卷二: “啯喽子是条猪,不肯吃宁肯输。”

啯噜子5419小偷。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山林中拦路打劫的匪徒。西南官话。四川南川。1931年《南川县志》:「伏山林劫人曰~。」赌徒;诱拐妇女或儿童的人。兰银官话。宁夏灵武。◇ 1926年《朔方道志》:「~,指博徒诱拐者。」

啯噜子

〈流〉四川指小偷。清乾隆年间,有百姓逃进长江三峡深谷老林,成为贫困交加的“棚民”(土匪)。后来,在白莲教影响下,这些“棚民”成立“咕噜子”组织。为了生存,他们难免偷摸,于是后来“咕噜子”成为“偷儿”代名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