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农药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of pesticides土壤中残留农药随水下渗,使地下水中的农药浓度超过了饮用水卫生标准时的现象。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的使用量将逐年增大,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显得格外重要。近十多年来,不少国家发现地下水受到农药的污染。地下水一旦被农药污染就很难消除,因而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简史 70年代以前,地下水污染研究主要针对无机重金属离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随着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1970年施奈德(A.D.Schneider)等人检测到地下水中有除草剂的残留,1971年斯沃博达(A.R.Swoboda)发现浅层地下水中有滴滴涕和毒杀芬的残留。1979年在美国纽约州地下水中检测到有涕灭威与二溴氯丙烷等农药的残留。80年代初期,美国因农药污染地下水引起中毒事故,而开始对农药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在有些地区检测出50多种农药的残留(见下页表)。为此,美国环境保护局要求农药生产厂家在申请农药登记时,须提供有关农药对地下水影响的资料。 影响因素 农药是一种面源污染物,造成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与农药的性质、施药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及土壤条件有关。凡具有下列特性的农药和地区,易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农药的水溶性(S)大于30毫克/升,土壤吸附系数(Kd)小于5(通常小于1或2),水解半衰期大于半年,土壤降解半衰期大于2~3周,光解半衰期大于3天。 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但这又与农药的降解性能有关。降解速度快的农药,往往在未进入地下水之前,在土层中即已降解,这样就不易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相反,一些水溶性低、吸附性强的农药,若其降解速率很慢,如滴滴涕等也可能有少量进入地下水中。土壤性质对农药移动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状况,在有机质含量低的砂性土中,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而进入地下水中。水是农药在土壤中向下淋溶的动力,因此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状况,对农药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很容易引起对地下水的污染。
美国地下水中检出的部分农药及最高检出量 农药名称 | 最高检出浓度(μg/L) | 涕灭威 克百威 甲草胺 异丙甲草胺 甲萘威 莠去津 西玛津 二溴氯丙烷 二溴乙烷 二嗪磷 乐果 马拉硫磷 对硫磷 甲拌磷 艾氏剂 异艾氏剂 氯丹 林丹 2,4-滴 七氯 2,4,5-涕 滴滴涕 | 515 65 88 55 80 140 0.53 20,1240(工厂附近) 140 9 190 23 4 20 17.8 40 22 46 4.0 0.3 1.4 20 |
监测方法 有采水样实测与用数学模式估算两种方法。 采水样实测法分以下两步:❶水样采集。在长期使用农药的地区,可采饮用井水样;在新施药的地区,或为了研究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规律,可用埋管采集水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按照试验要求,在不同深度埋设一定数量底部能渗水的不锈钢管或塑料管,在施药后,定期取水样测定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规律。 ❷水样测定。水样中农药含量一般在微克/升水平,通常用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数学模式估算法是运用与污染有关的各种因素(农药特性、土壤、气候等),建立多种数学模式,来估测各种农药在特定地区使用时,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其结果在初评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时,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农药在根区不饱和层中移动的数学模式PRZM即是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