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统计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统计学agricultural statistics

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农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以及统计资料的具体分析和运用等。它要求在质和量的密切联系中,通过大量观察,研究现象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是古典统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把统计广泛地应用到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具体的数量分析代替单纯的思维论证。马克思称配第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统计学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德国格延根大学阿享瓦尔(G.Achenwall,1719~1792)所创造,德文是statistik,意思是指有关国家大事的学问(英文则写为statistics)。近代统计学创始于19世纪中叶,其鼻祖为比利时天文学家兼统计学家奎特勒(L. A. J.Quetelet,1796~1874)。他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数量表现,从具体的对象中抽取出来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中,去寻找现象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这种统计思想和研究方法,对现代统计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现代统计学分为社会统计学派(主张统计学以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为主,为研究社会现象提供统计方法)、数理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应用数学的分支之一,是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通用的方法科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农业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也往往随其所依据的统计学原理的不同,而分为相应的派别。
农业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统计、农业生产统计、农作物测产统计、农业总产品统计(含商品值统计)、农业现代化统计、农业劳动统计、农业企业收益及其分配统计、农产品成本与价格统计等。总之,农业统计学涉及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有关投入与产出诸要素的数量统计。
农业统计学的内容和方法受农业生产特点的影响而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使得农业统计的项目和调查方法往往因地、因时而异;农业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 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统计各项农活的劳动效率和作业费用,而在产品收获后计算农业生产率和单位成本,等等。

农业统计学agricultural statistics

研究农业中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专业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阐述农业经济活动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工作特点、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统计资料的具体运用等。具体内容包括:农村基本情况统计,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工副业等生产统计,农业现代化统计,农业劳动统计,农村收入分配、农产品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果统计等。

农业统计学

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农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专业统计学,或称部门统计学。
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调查研究大量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农业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学科的任务是系统地论述农业统计指标的性质及其设置,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以及搜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统计指标资料的原则和方法,以指导农业统计工作实践。
农业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之一,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具。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农业统计资料,为了解农业情况和国情国力,为各级党政领导制定方针政策,编制计划,领导农业生产,安排好全国人民生活提供依据; 对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为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研究,为群众参加农业企业管理和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供资料。
农业统计学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很早以前就有了农业统计工作。早在战国时代,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商鞅 (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 就提出了有关农业统计的数字资料。历代封建王朝,都要调查统计户数、人口、劳动力、田亩、赋税等农村基本经济情况,为管理国家提供依据。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商业秘密的限制,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业是最分散、最落后的部门。与其他专业统计相比,农业统计是最薄弱的,没有独立的、完整的农业统计学。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也分散地进行过一些片断的零星的农业调查统计,但资料大多残缺不全,也没有能建立农业统计的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加强,在继承解放区农村调查的优良传统、学习苏联农业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统计学。1953年,翻译了苏联斯·维·邵里茨(С.В.Шольч)著的《农业统计学》(《Статистика сельскогохозяйства》)。1954年,苏联专家德·谢·扎卡留金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苏联农业统计学教程讲义》。国家统计局从1952年开始制订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农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并根据农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完善。随后,一些大专院校相继编写了我国的农业统计学教材,开设了农业统计学课程。1978年,在农业部的组织领导下,全国十二所高等农业、财经院校集体编写了 《农业统计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1984年,湖北财经学院编写了 《农业统计学》教材。近年来出版的有关著述,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来农业统计工作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注意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改革的新情况和统计改革的精神,在论述农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面有所创新,使社会主义农业统计学体系趋于完善。
农业统计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与其他部门统计学相比,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研究对象(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2)研究内容上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即研究农业多部门(农林牧副渔) 经济的综合发展及五业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客体方面的农业所有制形式变动较大,研究范围较广,一般主要包括:概论,论述农业统计学的对象、任务、研究范围和组织等;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论述农业生产单位、经营形式,户数、人口,劳动力,土地面积,固定资产,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现代化统计等;农业生产统计,论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统计,乡办企业统计,农业总产值、净产值、商品产值、农业总收入、纯收入统计等;农业经济效益统计,论述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成本,农村收入分配及消费和积累统计等;农村经济调查,论述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农产量调查,农民家庭收支调查,农产品成本调查等调查研究问题。
我国的农业统计过去以全面统计报表为调查统计的主要形式,目前在农业中已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根据新的情况,如何改革农业统计方法,加强数理统计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阅读书目: 《农业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统计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4年版;《农业统计学》王广森主编,农业出版社1964年版;《农业统计学》西北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农业统计学》何良侈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 《农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编写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农业统计学》 (《Статистика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苏〕斯·维·邵里茨(С.В.Шольч)著,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原理教研室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3年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