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工程勘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工程勘测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urveying

农业工程建设中各种勘察、测量工作的总称。是农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在工程建设各阶段中居先行地位。包括土地测量、土壤调查、农业资源调查和地质勘察等。基本任务是:测出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形、面积、界线;探明土壤、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查清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解决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定线放样等,为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和必不可少的基本依据。对选择工程最优方案,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日后的生产都有密切关系。
测量 包括地形图测量、平面图测量、面积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界线测量、土地规划现场铺图和建筑物施工测量等。
地形图测量 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形图是工程规划、设计所必需的资料。根据农业工程项目的性质、建设规模、总体规划与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常在工程规划阶段要求地形图的比例尺可小些,一般为1:10 000~1:50 000。这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在中国系由测绘部门测制,除西部少数省(自治区)外,均可向工程所在省(市、自治区)的测绘局购买。工程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所要求的地形图比例尺要大一些,一般需要1:500~1:5000,可用平板仪测图法施测。如工程规模较大时,并且当地有近年拍摄的适合大比例尺测图的航空像片,也可使用航测法测图。
平面图测量 不测地形等高线,只测地物、地类的平面位置。可供平坦地区村镇建设或独立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平面图使用,以及用于土壤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编制专题图件。大面积区域也可利用航摄像片经正射投影或纠正镶嵌制成像片平面图。
面积测量 量测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壤的面积等。量测方法按面积范围大小和要求的精度,可以在地形图、经纠正镶嵌的像片平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量测面积;也可以现地施测平面图量测面积;如要求高的准确度,也可采用实地丈量方法量测土地面积。图上面积量算,最简易的是方格法、网点板法或使用求积仪。使用光电测积仪量算面积,可大大提高量算效率。
纵横断面测量 用于估算沟、渠、路、堤以及给排水等线路、管道的工程量,并为不同线路方案比较提供依据。规划阶段一般是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选线和进行纵横断面测量;设计阶段多采用1:10 000或大比例尺地形图选线,进行实地纵横断面测量,必要时加测更大比例尺(如1:2000、1:1000或1:500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供作干线或主管道的设计和计算工程量之用。
界线测量 测设土地使用范围界线、土地征用界线等。测设的界线以界桩作为标志,有永久桩和临时桩两种。临时桩一般只保存到有关工作完成为止。界桩的平面位置要标绘在地形图或平面图上。
土地规划现场铺图 把土地规划图纸上规划设计的内容放到实地上去,是土地规划设计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和建筑物施工定线放样一样,都是地形测量的逆过程。铺图方法根据精度要求和使用的仪器工具而定。有卷尺铺图法,主要工具为卷尺,适于地势平坦、通视良好、地物控制点较多的地区;经纬仪铺图法,用经纬仪测量角度、利用卷尺量取直线距离,适于地形复杂、地物荫蔽、地物控制点少的地区,但计算工作较为复杂;平板仪铺图法,又称图解铺图法,用平板仪及卷尺,适于各种地形条件,操作容易,计算简便,但精度比经纬仪法稍差。
建筑物施工测量 包括场地平整测量,工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定线放样,建筑物构件、管道、机械设备的安装测量,建筑物的竣工测量等。场地平整测量供平地设计之用,以保证平地质量和节约工程量,建筑物施工定线放样是保证建筑物的定位、铺砌轮廓、标高以及建筑物各要素对测设中心轴线的精度必不可少的一项测量工作,使各施工工序间的放线与抄平达到各项工序规定的测量容许偏差。构件、管道、设备的安装测量使各作业项目的垂直偏差、纵横向水平偏差、坐标及标高等达到安装规定的精度要求。竣工测量是将竣工的各项工程建筑物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图,以检验施工成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工程验收的基本资料。近年来由于激光准直、激光和红外测距、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土壤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调查范围的大小与目的的不同,分为土壤概查、土壤详查和土壤监测三种。
土壤概查 对调查地区土壤进行概略性的勘察,了解调查区内的土壤分布规律、土壤分类与演变过程,掌握近期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采取路线调查配合一部分典型地段的剖面调查和采样化验,绘出调查地区的土壤分布图,比例尺一般用1:5万~1:20万。土壤概查是农业区划、土壤利用工程的区域性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土壤详测的先行基础工作。中国曾进行过两次全国性土壤普查,第一次从1958年到1960年,1980年又开始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农业工程建设区,如无重大的或特殊的土壤问题,一般可利用土壤普查的资料而不必进行野外土壤概查。
土壤详查 要求逐地块进行,每个地块(片)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室内土壤理化特性和肥力的化验,对土壤类型、面积、分布、肥力特性、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情况、作物长势、产量水平,以及在长期耕作和农田工程建设(如灌溉、排水等)作用下,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全面调查;绘制土壤详图,比例尺采用1:10 000~1:25 000(视范围大小和要求精度而定);并根据需要编制其他系列图件,如土壤改良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盐渍土分级图等;编写土壤调查报告,用于各类土地治理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当要求的土壤详查比例尺和深度与第二次全国性土壤普查相接近时,可在普查成果的基础上,按项目的要求,进行部分野外补充调查和采样化验等工作。
土壤监测 主要任务是对土壤类型的理化性状和生产力进行动态观测,揭示土壤肥力变化规律;了解土壤障碍因素,如盐渍化、潜育化、沙化、侵蚀、污染等的发生、发展情况;土壤水盐气热的变化动态等,以指导农业生产和改进农业工程建设,促进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内容包括:按监测的目的要求制定土壤监测技术方案,选择并建立监测点,样品的采集与存放,土壤、植株样品的化验,田间档案的记载,监测资料的整理、汇总及管理。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 是一项专业性勘察,为农业工程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包括气候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勘查、生物资源调查、种植业资源调查、畜牧业资源调查、渔业资源调查、农村能源资源调查等。
气候资源调查 主要向气象等部门收集有关调查区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水、蒸发、日照时数、无霜期、土壤冻结深度、解冻日期,以及灾害性气候等,并结合实地考察访问,进一步查明当地气候资源的特征,是否满足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及应采取的措施。
水资源调查 查清调查区域内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以及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现状和存在问题等。重点调查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易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当地径流和过境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可开采量)。供需情况包括供水和用水的调查,供水包括天然水资源及工程供水;用水包括调查、估算各部门现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用水数量和质量;作出水量供需平衡,分别按平水年、枯水年或特枯年进行分析,为农业工程建设提供有关水资源的基本数据。调查方法一般是向水利、水文地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收集,结合现地考察和作一些定点补充观测取得上述有关数据资料。
土地资源调查 勘察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通常是利用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和航测资料,通过实地调查和必要的调绘、补测;编制土地资源分布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量算土地总面积和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的面积。土地质量主要通过土壤调查,并利用水文地质、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按调查的范围大小和调查的精度,土地资源调查又分为详查和概查两种。详查多用于一个县范围内,成图比例尺一般为1:10 000或更大,线形地物(沟、渠、路)的面积用实地丈量宽度和在图上量算长度的方法计算;概查多用于县级以上的大面积范围,成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 000,线形地物可用选点求出系数的方法计算。
生物资源调查 着重调查与农业工程建设有关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植被主要调查草原、草甸和荒漠区域的植被资源或牧草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可采用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使用地形图和航空像片或卫星像片进行野外调查植物群落,实测样方,再结合地形、地貌、利用现状等综合因素,划分植被类型,作出植被或草地等级评价,绘出各类型植被或草地资源分布图。对牧草资源的调查要分别各类型草地的优势牧草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调查样地,在样地中选取样方测定植被特征值,包括覆盖度、频度、密度、高度和产量。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主要向当地有关部门收集农业开发区域内的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习性和价值等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访问,进一步查明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需要采取的农业工程保护措施。
种植业资源调查 按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调查当地现有的各类栽培植物的品种、性状、特性、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适应情况、栽培经验与存在问题等。
畜牧业资源调查 着重调查畜禽地方良种的类型、品种、性能、数量;调查当地饲料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包括青干草、秸秆饲料、青绿饲料、能量饲料、青贮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饲料等。
渔业资源调查 包括海洋捕捞资源、海水养殖资源、内陆淡水捕捞资源和内陆淡水养殖资源(包括池塘、湖泊、河道、水库养鱼及稻田养鱼等)的调查。重点调查经济鱼类、虾、蟹、贝、藻类等的种类、习性、一般体长、体重、年产量、分布,繁殖的水域、滩涂面积以及饵料资源的数量、质量。
农村能源资源调查 着重调查水能(重点是小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以及生物质能资源的蕴藏量、分布、开发利用条件、利用现状、开发程度、利用效率和存在的问题等。
地质勘察 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 在农业工程项目中,主要是进行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勘察、供水水源水文地质勘察,以及土地治理开发地区的排水水文地质勘察等。通过勘察,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对地下水资源作出水量与水质的评价;对农业工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提出有关水文地质依据和建议。通常分普查、详查两个阶段进行。普查是一项区域性小比例尺带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不要求解决具体水文地质问题,主要为经济建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多由水文地质部门有计划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查一般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除查明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外,要对有关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与埋藏条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针对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和计算数据等提供具体资料。
水文地质勘察的方法有地质测绘、勘探、试验和观测等。水文地质测绘是通过选定的野外观测路线的实地调查,以及实测有代表性的观测点和典型地段的地质剖面,测绘出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地貌以及地下水的储存、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野外测绘工作结束后,进行整理分析,对有疑问部位进行勘探加以验证。在农业工程中需要进行的水文地质试验,一般是:抽水试验,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供水、计算建筑物基坑涌水量提供依据;压水(注水)试验,了解岩体的相对透水性,为防渗和地基处理提供基本资料;渗水试验,测定包气带松散岩、土的渗透系数,用于计算渠道渗漏量及评价地下水浸没情况。在水文地质测绘、勘探、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布置的观测网进行定点定期观测,包括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观测与测定,可以为进一步了解在自然及人的活动作用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具体资料。
农业工程地质勘察 查明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通常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观测、分析与评价。工程地质测绘是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野外调查,按要求的比例尺,将工程建设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地下水和物理地质现象等填绘在地形图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先行的基本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岩石钻探、土层钻探、砂砾石层钻探等,进一步查明地下一定深度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按不同建筑物的要求和岩、土本身的特性,进行土工试验和岩石试验,取得设计所需的岩土各项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的定量指标,必要时还须进行现场测试及有关的安全监测工作,以便相互验证和了解长期荷载下建筑物的稳定性。最后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果,对建筑物位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潜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作出评价,提出建议。
农业工程项目中,需要通过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工程建筑物地基稳定、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基坑涌水、地下水的侵蚀性与渗透破坏,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的调查等。一般分阶段进行,逐步深入。规划阶段,了解工程项目区的地质背景,各规划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查明近期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问题;可行性研究阶段,查明工程建设初选位址和各主要建筑物方案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初步设计阶段,全面查明选定的位址和各项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对需要的基础处理方案提出建议;施工图设计阶段,详细查明初步设计审批中提出的或后发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查明施工临时建筑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选定料场的复查和有关基础处理等专项试验;施工阶段主要是核实、修正已有的地质资料,提出运行期需要的观测工作方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