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业地域分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业地域分异areal differentiation of agriculture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长期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别。是农业区域划分的客观依据。研究和充分认识农业地域分异, 对分类划区, 认识农业区域的特点, 提出农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地域分异, 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专业化方向、农业部门结构、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水平、集约化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体系等几个方面。形成这种分异的因素, 从自然条件来说主要是: ❶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 引起热量基本上沿纬度的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 导致各温度带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 从而形成从热带农业到寒带农业等不同类型。
❷经度地带性。主要由于离海远近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使降水大致沿经度的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以中国为例, 从东南向西北按降水量和干燥度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种类型, 年降水量从2 000毫米到50毫米以下。湿润区、半湿润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林、牧、渔业均较发达; 半干旱区为农牧交错地带; 干旱地区则以牧业为主。
❸垂直地带性。主要由于海拔高度、地貌的不同,使气温和降水依山体的高度呈有规律变化。这种非地带性差异干扰了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使农业地域分异更加复杂。如中国青藏高原, 按纬度应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 但由于高原面积大、海拔高, 随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 温度下降0.6℃左右, 湿度逐渐增大, 相应出现植被、土壤的分异。这种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异, 是山地农、林、牧分异的自然基础。
形成农业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 人口、民族、劳动力状况, 土地资源分布状况, 农业现代化水平, 工商业和交通发达程度, 历史因素和农业原有基础等。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长期相互作用造成了千差万别的农业地域分异。

农业地域分异

农业生产在地域之间形成的差异。其根源在于地域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在我国,自然条件的差异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 与太阳位置不同而形成的纬度地带性差异,反映为热量条件的差异;(2) 与海洋距离不同而形成的经度地带性差异,反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3) 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差异,反映为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口密度、土地状况、工商业和交通发达程度、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水平、垦殖历史以及民族习惯等方面。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从而形成千差万别的农业地域分异。但在一定的地域内,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共同的特性,农业生产也具有相似性。根据农业地域分异的规律,采取区别差异性和归纳共同性的方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和类型,以便研究和提出不同类型地域发展农业的最优方案,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依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