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卫生学military hygiene系军事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卫生学的一个分科。包括部队的环境卫生、饮食营养卫生、军事作业卫生、特殊情况的疾病防治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平时和战时外界环境因素对指战员健康影响的规律,以及改善不良环境、克服不良因素的措施与方法;同时对指战员营养饮食、军事作业等情况进行研究,并制订有利于指战员健康、提高战斗力的相应措施与规章制度。 军队卫生学研究在各种环境中的军人保健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研究平、战时各种环境因素对军人健康及工作能力的影响,制定卫生标准、要求;提出卫生防病措施等。其主要内容有: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饮食卫生等。 军队卫生学army hygiene是卫生学的一个分支,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军事特定条件下,外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军事劳动作业中生理现象和规律,以及改善部队生活和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以增强指战员的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 军队卫生学/部队给水卫生/部队饮用水需要量/野战水质卫生/水源卫生侦察与防护/野战水质检验/野战饮用水凝结沉淀/野战饮用水过滤/野战饮用水消毒/野战个人饮水消毒/野战饮用水处理装备/海水与苦咸水淡化/水中放射性战剂沾染消除/水中生物战剂污染消除/水中化学战剂污染消除/水中混合战剂污染消除/野战条件下给水卫生/营房集中式给水卫生/海岛给水卫生/部队营养和食品卫生/部队营养调查/陆军营养需要量/寒区部队营养/热区部队营养/高原部队营养/部队营养缺乏病预防/军用口粮/野生可食植物利用/部队食物中毒预防/寒冷气候卫生/冷习服/寒冷程度的评价指标/耐寒锻炼/冻伤防治/冻僵/军服卫生/军服材料的卫生评价/热气候卫生/环境热强度评价/热区行军卫生/热区军事劳动水盐补充/热区军事劳动卫生监督/热习服锻炼/部队中暑防治/热区烂脚/高原气候卫生/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高原低氧习服锻炼/高原指甲凹陷症/雪盲/营房卫生/营舍通风/营舍采光和照明/营舍采暖/营区绿化/营区粪污处理/野营卫生/野营粪污处理/野战防御工事卫生/坑道施工有害气体防护/坑道施工粉尘防护/坑道进驻卫生/坑道通风卫生/坑道密闭卫生/坑道防潮/坑道照明/坑道给水卫生/坑道粪便处理/军事劳动卫生/军事劳动与疲劳/军事训练卫生监督/军队游泳训练卫生/部队农业生产卫生/行军卫生/行军锻炼/运兵卫生/行军常见病防治/战士个人卫生/军事噪声防护/坦克兵卫生/炮兵卫生/雷达兵卫生/防化学兵卫生/空降兵卫生/导弹推进剂损伤的防护 ☚ 绝经期综合征 军队卫生学 ☛
军队卫生学 军队卫生学军队卫生学是研究平时和战时外界环境因素对指战员健康的影响,阐明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科学。军队卫生学是卫生学的一个分支,是军事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实验观察来制订保障部队指战员健康的卫生标准,采取各项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以达到增强指战员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军队卫生学的发展概况 军队卫生学与军队建设和医学科学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优良的卫生传统。从周秦以来就有许多有关军队卫生学的论述,如征兵制度方面,《管子》上记载有:“阅其民,有锢疾者,疾之;可省作者,半事之;并行以定甲士;当被兵之数,上其都。”这是说:有残疾的人,可以免服兵役;有病体力差的,可以服半役;连同检查出来可以被带盔甲的合格壮丁数目,统计上报官府。野营给水卫生方面,《周礼》卷7夏官上记载:“挈壶以令军井,谓为军穿井。井成,挈壶悬其上,令军中士众皆望见,知此下有井;壶所以盛饮,故以壶表井。” 中国在二千多年前就制定了保护军用水源的措施,这是军队卫生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军粮制备方面,《周书》费誓记载有“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取不违汝则大刑”。文中提到的“糗粮”是用米、麦、豆等谷物熬熟捣粉制成,类似于现在使用的“炒米粉”“炒面粉”的干粮。对于易于蛀坏霉烂的谷物,三千年前就已经知道采取熬熟,干燥脱水、研粉等加工方法制备,使其既保持正常营养成分,又便于行军作战中随时食用,从而有效地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关于冻伤、中暑、雪盲的预防和气候适应等,在汉代文献中,也有许多记载和论述。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军队卫生学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宝贵遗产。但是,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内外条件种种的限制与影响,军队卫生学得不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队卫生学才逐渐发展起来。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就指出:疾病能减弱我军的革命力量。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可以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1934年1月在苏区中央政府召开的第二次全苏大会上,内务部卫生管理局和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联合发表文件,指出在艰苦战争环境中,仍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饮水和饮食卫生,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改善河流、水塘、水井的卫生管理和居住卫生等,从红军时代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军队卫生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时,针对着山脚下炎热、山上冰封雪盖低氧,部队开展了防暑、防寒、防缺氧的卫生防护工作。过草地时又进行了野菜的试食和调查,以解决缺粮的困难。此后明确提出“预防第一”的口号,部队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定期检查评比,组织预防注射,使发病率大为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军队卫生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实验研究发展阶段,不仅建立了军队卫生学的科研、教学单位,形成了一支军队卫生学专业队伍,而且在军队卫生学的各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实验观察,如在给水卫生方面,进行了战略地区水源水质调查,研制成适于野战条件下应用的饮水检验装备,快速浑水澄清剂,个人饮水消毒剂,海水脱盐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器,以及对遭受放射、生物和化学战剂污染水的消除方案和装备等;在营养卫生方面,进行了各军兵种营养状况的调查,制定了陆军部队营养需要量标准,研制成陆、海、空军各种军用口粮,长效维生素B1、B2油混悬针剂,伤病员营养用复方结晶氨基酸注射液等,在热区、寒区、高原气候卫生及坑道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中国地理气候特点,军事战备训练实际情况和卫生工作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先后编写印发了《热带地区、寒带地区、高原地区军队卫生手册》与《部队卫生防疫工作手册》等卫生教范性文献,从而达到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我军卫生工作的目的。 在国外,也是由于历史时代、战争经验、军事技术装备和军事医学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影响到军队卫生学的发展。一世纪在罗马军队中就有营地的清洁整顿,保证质量良好的饮水卫生措施的指示。十六世纪末,由于火器的发明,常备军的建立,出现了对营房、给水及部队营养实行卫生监督的军医。到十九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武器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使军队卫生学从已往的经验论进入了周密的实验研究阶段,利用近代医学和卫生学的各项成就,进一步提高了军队卫生学的科学性。1810年,法国颁布了军队卫生防疫教范,规定了每周须检查身体;对饮食加以卫生监督;对可疑的水加以洁治;采取措施预防坏血病等。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军队营房、野营、营养、给水、军服及行军负荷量等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由于在军队中广泛地采取各项卫生措施,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队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在十九世纪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中,某些国家陆、海军的伤亡和病死的统计比例是:1854年在黑海与克里米亚的英俄战争中,英军为1:3.8;1898年在古巴、菲律宾和加勒比海的美国西班牙战争中,美军为1:5.6; 1853年到1854年在黑海沿岸俄国土耳其战争中,俄军为1:3.3;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仅为1:0.1。这就进一步表明了军队卫生防疫措施的明显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装甲、航空、炮兵以及导弹等特种兵部队,军事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的热带、寒带和高原地区。这就要求军队加强对不良地理气候的适应和卫生防护措施的研究,注意预防中暑、冻伤和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以提高军队在不良地理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随后出现了原子、生物和化学武器,这些武器除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外,还会造成人体、服装、空气、饮水、土壤、食物等的严重污染。因此,在军队卫生学上产生了预防和消除污染以及制定容许浓度标准等新课题。 军队卫生学的基本特点 以现代实验卫生学为基础,军队卫生学的发展趋向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卫生标准: 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上的数量指标。制定卫生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人们能生活和劳动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之中。卫生标准是为实现卫生学要求服务的。通过科学实验,客观地研究外界环境某一因素的性质、强度和持续作用时间等对人体的单一影响或几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寻求人体生理的耐受限度,而制定和执行卫生标准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消除人们生活、劳动和战备训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制定卫生标准时,既要考虑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诸因素的存在,又要考虑接受这些外界因素影响的个体所担负的劳动性质、持续时间、防护措施、生活作息制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等,在军队还要注意符合于战术的要求。对于超过了人体生理耐受范围的,要考虑采取适应性锻炼,以提高人体的耐受能力;或者采取适当的卫生防护措施,以达到限制或减轻有害因素的影响程度。对已制定的卫生标准,要随着人们科学知识的增长,实验设备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之更加准确和适用。卫生标准在批准生效后,应成为衡量外界环境不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检查改善措施的效果,以及实施卫生监督的主要依据。卫生标准可以分为平时和战时两类。平时,基本上与居民的卫生标准相同; 战时由于环境特殊,要提出符合临时的或野战条件下的卫生学要求。 (2) 改善措施: 执行卫生标准,不仅是为了限制不利因素的影响,还必须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才能达到保障健康的目的。卫生标准具有限制和要求的双重含义,从其具有法定性的意义上看是限制性的; 但从要求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上看是积极的。例如,饮水卫生标准规定了物理、化学和细菌方面的水质标准,不合乎要求时就不准饮用,体现了卫生标准的限制作用;但要求采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水质改善措施,使水质达到卫生标准,以保证身体健康,则体现了卫生标准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明确、合理的卫生标准,就无法限制不良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无法要求和判断要采取何种改善措施才能达到合格程度。 (3)技术装备: 改善措施除了方案以外,还要有良好的技术装备。例如,在野外条件下改善水质需研制快速滤水器和快速饮水消毒设备,以便积极开展野战给水卫生工作,保证部队及时得到合乎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此外,在研制卫生装备时,应特别注重能够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地制造临时适用的各种卫生技术装备,搞好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卫生保障。 (4)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是实验卫生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运用检验工具,通过化验检查,才能对生活、劳动、生产和战备训练现场的外界环境和身体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卫生学监督,才能客观评价和检查改善措施的效果。只有依靠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才能清楚地看出卫生标准、改善措施和技术装备是否正确、合理和适用。各种检验方法和设备要求适合野战环境的需要,在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准确、快速、简便和耐用;要求便于进行运输、保管和携带使用。团以下部队可以配备食品和饮水的简便化验箱,师以上卫生防疫单位要配备较为完善的检验设备。 军医在军队卫生学方面的任务 军队卫生人员应根据军队卫生学的知识和技术,结合部队训练和战斗任务,及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卫生学指导和监督: ❶按照规定的选兵标准选拔新兵,对入伍新兵隔离检疫期间进行卫生监督和卫生宣传教育。 ❷了解平、战时不同环境条件下和特殊军事劳动作业时对指战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并针对不良因素,采取提高适应能力、改善或消除不利影响的卫生防护措施。 ❸对部队驻地和训练,作战地区进行卫生侦察,对营房设计提出卫生学方面的建议;对野营和防御工事的卫生以及污物处理等实施卫生指导和监督。 ❹参加水源的选择,组织水源卫生侦察和水质检验,并指导与监督饮用水的洁治、消毒和其它水质改善措施,保证部队平战时饮用水的安全。 ❺对部队营养需要量和膳食调配进行指导与监督; 对于食品的采购、运输、保存、厨房、食堂与炊事人员卫生等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监督。 ❻对军服的设计与材料选择进行卫生学评价;并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部队战备训练的实际情况,对部队的服装、鞋袜的穿着进行卫生指导。 ❼对指战员身体健康情况和部队行军、训练、劳动负荷等进行卫生指导与监督;对于战士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进行卫生指导。 ❽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卫生技术指导,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并根据季节变化和疾病流行特点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部队卫生工作水平。 ☚ 军队卫生学 部队给水卫生 ☛ 00020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