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尉军中官名。在军帅之下,众官之上。《淮南子·兵略训》云,其职掌为“论除谨,动静时,吏卒辨,兵甲治,正行伍,连什伯,明旗鼓。” 军尉 军尉官名。春秋12诸侯时的高级统军官。《左传纪事本末·晋悼公复伯》: “公享晋公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 ☚ 军校 军使 ☛ 军尉古代军中官名。在军帅之下,众官之上。春秋时晋国曾设置此官。《左传·成公十八年》:“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 《国语·晋语七》: “公使祁午为军尉。” 军尉武官名。(1)春秋时晋国置于上中下三军。《左传·闵公二年》记东山之役时,以羊舌大夫为上军尉,此为晋军尉设置之始。中军之尉别称元尉,上军之尉又别称为舆尉。军尉之职为发众使民。《淮南兵略》说:“正行伍, 建什佰,明旗鼓,此尉之官也。”军尉有副职,称为军尉佐。(2)太平天国设置,为军中杂职官。每军帅之下设四十人,官阶为职同卒长,掌护卫军帅。 军尉职事官名。县尉官,因所在县升为军,即改称“军尉”,掌本军治安、捕盗等事。不常置(《宋会要·职官》48之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