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线虫枯萎病pine wilt caused by wood nematode又称松线虫萎蔫病。为世界检疫性病害。于20世纪初始见于日本长崎县。中国于1982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发现。本病由线虫纲钝尾微滑刃线虫或称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引起。传播媒介主要是松褐天牛。松褐天牛一年一代,当它进行补充营养时,线虫从天牛取食伤口侵入树干,在树脂道中繁殖。由于树脂道被破坏,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同时影响水分的输导,使针叶逐渐萎蔫,直至整株枯死。天牛经补充营养后,便在衰弱的松树上产卵,孵出幼虫以树皮为食,秋后侵入木质部,在蛹室内越冬。翌年4~5月化蛹,5月以后羽化。树体内的线虫(4龄耐久型幼虫),以9、10月直到翌年春,大量集聚在天牛蛹室周围,天牛羽化时,线虫钻入天牛成虫气管内,羽化后的天牛,将线虫带出,又开始新的一轮为害,防治措施:严禁病松木外运;在2月份前,彻底清除病死木并进行灭虫处理;重点发病林区,在天牛羽化期喷洒杀虫剂;古树名木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在根茎处注射或用微粒剂土壤处理;造育抗病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