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军事调处执行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军事调处执行部 军事调处执行部Junshi tiaochu zhixingbu简称军调部。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根据 《停战协定》组成的调处军事冲突的机构。军调部是根据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的 《停战协定》设立的。规定由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政府代表各一人组成。三方代表有同等的表决权, 由美方代表任主席。一切事宜, 均须经三方一致通过。军调部设立于北平。下设若干执行小组, 仍由三方面人员组成, 分赴各冲突地点对国共双方的争执进行调处。1月13日,军调部在北平正式成立, 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中共代表叶剑英、美国代表罗伯逊三人组成。军调部下设的执行小组先后共达36个。1946年6月26日, 国民党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 发动了全面内战。同年8月10日,马歇尔宣布“调处”失败。1947年1月美国宣布退出,军调部随之结束。 ☚ 停战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根据《停战协定》组成的调处军事冲突的机构。1945年12月,美国政府派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解国共两党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为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和武装部队的整编,于同年1月30日在北平(今北京)成立。由国民政府、共产党和美国政府代表各1人组成,由美国代表充任主席。国民政府代表为郑介明,中共代表为叶剑英,美国代表兼主席为美国驻华使馆代办罗伯逊。规定3方代表有同等表决权,一切事项须经3方代表一致通过。军调部先后组成36个执行小组,分赴发生军事冲突地点执行调处任务。各执行小组由执行部3个方面的每方代表各1人组成。同年6月国民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军调部已无法履行其调解职能。8月,马歇尔宣布“调处”失败。1947年1月29日美国政府决定撤回美方派驻军调部的人员,并帮助国共双方代表撤回原地。军调部即宣告撤销。 军事调处执行部1946年1月5日,国共代表签订停止军事冲突协定。为了执行协定,7日,正式组成由美国政府特使马歇尔、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徐永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三方组成军事三人小组。10日,成立三人小组领导下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由国民党委员郑介民、共产党委员叶剑英、美国委员罗伯逊担任,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1月14日,军调部在北平开始办公。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政策,美国帮助国民党统一中国,在国民党完成内战准备后,是年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8月美国政府宣布“调处”失败,军事调处执行部宣告结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