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耳开窗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耳开窗术fenestration operation

系在镫骨固定所导致的传音性聋患者的骨性水平半规管近壶腹端造一窗口,另辟声波传入内耳的通道,以提高听力。适用于镫骨被新生骨包埋或活跃的硬化病灶侵犯,不宜进行镫骨手术者。此术亦可用于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手术后处理。

内耳开窗术

内耳开窗术

医疗技术。1947—1950年,齐鲁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授孙鸿泉治疗耳硬化症,研究应用内耳开窗术,系国内首创。手术方法是在内耳半规管近壶腹段开1×3厘米的窗。共做3例,均获成功,病人听力都有明显改善。

☚ 内科学   内科护理基础 ☛
内耳开窗术

内耳开窗术

此术为在镫骨固定所导致的传音性聋患者的骨性外半规管上造一窗口,另辟声波传入内耳的通道,以提高听力。本术始自1914年Jenkins,历经Holmgren (1923),Barany和Sourdille(1924)等人的努力,至1938年Lem-pert改为一期完成手术,效果甚佳。
适应证:
❶临床窗性耳硬化症引起的镫骨固定,气导语言频率平均损失在30dB以上,气骨导差距大于25dB以上者。术后80%以上患者可获得满意听力。
❷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如外耳道闭锁合并镫骨固定、畸形、缺如及前庭窗缺如等,骨导正常,气导损失约50dB者,中耳慢性炎症后的鼓室硬化灶阻塞前庭窗龛使镫骨固定者。
手术步骤: 手术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加用辅助麻醉下施行。耳内切口,剥离外耳道后上区皮骨膜,连同部分鼓膜掀起,以骨凿或穿孔钻进入鼓窦,以粗纹钻头扩大术腔,充分暴露三个半规管骨性隆凸。磨去上鼓室的外侧壁,取出露出的砧骨,并剪除锤骨头。分别在外耳道鼓膜皮片的前上及后下近6点处由鼓环向外切开,使成两边游离的皮片。然后暂时将其贴附于外耳道前壁。咬除外耳道后上壁骨片,凿去鼓环及后鼓棘,在双目放大镜或6~10倍手术显微镜下,检查镫骨固定程度。从近外半规管壶腹部开始广泛磨去骨性包囊的骨膜骨层,至浅黄色内隐见针尖大点状者为内生软骨层,再磨至呈青色时即为内骨膜骨层,换用1mm细纹钻头,磨去欲开窗的部位周围骨质,直至中央呈长形丘状盖,周围显深青色线状,再掀起该盖,修齐窗口边缘,挑去内骨膜,透明的膜迷路即悬于窗口中央(见图),窗口大小约为4×1.5mm。速将外耳道鼓膜皮片覆于窗口和临近的乳突腔壁上。撒以少量磺胺粉,并用碘仿纱条填塞术腔,缝合切口。10日后抽完纱条。亦可用替尔氏皮片覆盖窗口。



内耳开窗术(右耳)


国内尚有“二层楼式”开窗术,其特点为鼓膜及相当于外耳道后壁和上壁处的皮片放在固有位置,保持原来形状,在乳突术腔与鼓室间被保存的皮片背面植以替尔氏皮片分开两腔,使新窗位于鼓窦腔(楼上),活动的蜗窗和封闭的前庭窗居于鼓膜内侧鼓室腔内(楼下)。
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术中严密消毒。术中勿损伤面神经。术时冲洗磨开的窗口,防止坠入骨屑。更勿损伤膜迷路。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因迷路受刺激而有不同程度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故一般须卧床3日。术中听力可顿感提高,1~2日后可稍下降,2周后回升,至3个月听力恢复到稳定水平。术后6个月听力改进,并保持不变者,窗口即不致再封闭。如术后一周左右迷路反应逐渐加重,应注意浆液性迷路炎甚至可能发生化脓性迷路炎。术腔应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经常作瘘管试验,若为阴性且听力下降,表示窗口封闭,可考虑再次开窗术或镫骨手术。术后3个月内不宜游泳或乘坐飞机,勿用力擤鼻,防止污物或水进入耳内。
☚ 同种鼓膜-听骨链移植术   镫骨手术 ☛
000119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