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内痔nèi zhì

肛门内部黏膜上长的痔疮。1578年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内痔外痔——许仁则方: 用槐角子一斗,捣汁晒稠,取地胆为末,同煎,丸梧子大。每饮服十丸。”1857年合信《西医略论》卷中:“内痔,大便后即见。有时忽肿痛,逼出,不能入。”

内痔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六: “内痔每便即有血……出血过多, 身体无复血色。”即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其症为患部有紫红色块状物突出,伴肛门部不适感,常有便血。根据痔核大小, 脱出程度, 能否还纳及还纳难易分为三期。如痔核嵌顿, 即为嵌顿性内痔,便血过多可致贫血。治宜清热凉血, 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可选用槐角丸。 参见痔条。

内痔

位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一般在肛门内,所以称为内痔。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三期: 初期痔核较小,紫红色,因大便摩擦出血。血或从肛门射出如箭,或便后滴出数滴,或附于大便之外,但痔核不脱出肛门。长期出血可致贫血。中期痔核变大,排便时能脱出肛门,便后自行纳入。三期痔核经常脱出肛门,须用手推或平卧方能复位。因脱出摩擦引起疼痛。

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

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被直肠粘膜覆盖的扩张的静脉团,叫内痔。临床分为3期:第1期,无明显症状,仅排便时带血,无内痔脱出肛外,肛镜检查见齿状线以上粘膜充血和结节状突起;第2期,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复,有肛内坠胀不适或间歇性便血;第3期,排便或增加腹压时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复,须用手托回,常伴有肛管部分或全部外翻。

内痔

病名。即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以便血为主要症状。根据痔核的大小,脱出程度,还纳难易分为三期。如痔核嵌顿,即为嵌顿性内痔。治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并结合外治法。参见“痔”。

内痔nèi zhì

《本草纲目》主治第3 卷痔漏(草乌头)(7)。病名。即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其症为患部有紫红色块状物突出,伴肛门部不适感,常有便血。《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内痔每便即有血……出血过多,身体无复血色。”根据痔核大小、脱出程度、能否还纳及还纳难易分为三期。如痔核嵌顿,即为嵌顿性内痔,便血过多可致贫血。治宜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疏风利湿,可选用槐角丸。

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

是直肠上动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团块,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内痔可分为三期:
❶第一期,便时带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仅肛镜检查可见;
❷第二期,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
❸第三期,便时痔块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纳而需用手托回。除一般治疗外,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枯痔钉、冷冻或结扎、切除等疗法。

内痔nèizhì

病名。出《外台秘要》。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痔疮。临床多见便血、痔核突出, 伴有肛门部不适。根据痔核大小、脱出程度、能否还纳及还纳难易分为三期。如痔核嵌顿于肛外, 即为嵌顿性内痔。继发感染而治法不当者可形成肛漏。便血过多可造成贫血。治宜清热凉血, 滋阴润燥, 疏风利湿。选用槐角丸。外治可分别采用结扎、枯痔等法。

内痔

内痔

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痔内静脉丛扩张屈曲,形成紫红色柔软之肿物,称为内痔。见于《外台秘要》。又名沉痔、血痔、血攻痔、血箭痔。《外科大成》谓:“内痔在肛门之里,大解则出血如箭,便毕用手按,良久方入。”指出内痔是以出血和脱出为主要症状。内痔在诸痔中发病率最高,发于肛门右前、右后及左侧(即截石位3、7、11点)的,称为母痔,其余部位发生的称为子痔。以青壮年较多见。本病多因风热湿燥四邪郁滞,大肠积热;习惯便秘,饥饱不匀,嗜食辛辣、醇酒,久泻久痢,久坐久立,负重远行,妇女妊娠等均可导致局部气血郁滞,经络阻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成。
辨痔分期 按病情发展分为三期。第一期: 痔核较小,呈紫红色,质软,粘膜表层很薄,大便时易被擦破而出血,无痛,不脱出肛外,多无不适感觉。
第二期: 痔核较大,呈紫黯色,粘膜增厚,质变韧,一般不易擦破,排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反复脱出擦破染毒者,常易出血。
第三期: 痔核体积增大,呈灰黯色,粘膜变厚,质韧,表面粗糙,排便时脱出,甚至蹲下、咳嗽、劳动或行走时亦脱出,不能自行还纳。倘若脱出时间过长,痔核充血肿胀,肛门水肿发生嵌顿者,称为嵌顿性内痔,表面可发生溃疡、糜烂,滋水淋漓,并有剧烈疼痛,发热,小便困难;若粪便擦破溃疡基底,可引起喷射状出血,并因反复出血引起继发性贫血。
内治 凡内痔染毒、出血,内痔嵌顿,或年老体弱兼有其他慢性疾病不宜手术者,均可采用内治法。
❶便血:证见唇燥咽干,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便血较多,色鲜红,或肛门肿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属血热肠燥。治宜清热凉血,通便润燥,选用凉血地黄汤、槐花散、地榆散加减。若身倦神疲,面色无华,大便溏或兼有腹泻,小便清长,便血紫黯或晦而无泽,内痔脱出,舌质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迟或细弱,属心脾亏损。治宜养心健脾、固脱止血,选用归脾汤、黄芪建中汤加减。
❷脱出: 证见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懒言,肛门重坠,痔出难收,舌质淡,苔白或无苔,脉细无力,属气虚肛坠。治宜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 若兼见面色㿠白,头晕目眩,心悸乏力,精神倦怠,唇舌色淡,苔白,脉细,则属气血俱虚。治宜益气补血,选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减。
❸肿胀痒痛: 证见肛门重坠,腹胀,便秘,溲黄,甚见身热,肛门凸出,焮红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属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选用黄连解毒汤、止痛如神汤、活血散瘀汤加减。
❹便秘: 证见腹胀满,嗳气纳呆,舌红,苔黄厚,脉滑实者,属热结津枯。治宜清热导滞,选用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加减。若便秘兼见头晕、咽干、气短、汗出、形瘦、唇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者,属阴虚燥结。治宜养阴润燥,选用脾约麻仁丸、五仁丸。
外治 包括以下三种疗法。(1)枯痔疗法: 是将含有腐蚀、收敛的药物直接涂于痔核表面,或插入痔核内,使其逐渐坏死、干枯、脱落而愈。
❶枯痔散: 适用于脱出肛外之内痔、嵌顿性内痔、三期内痔合并直肠粘膜脱垂、内痔出血而伴有轻度贫血者。对于不能脱出肛外的一、二期内痔和外痔,有严重心、肺、肾疾病,痢疾、腹泻、肛门直肠肿瘤并发之内痔,以及肛门染毒肿痛者,均不宜使用。此法系将枯痔散药粉加水调成糊状,直接涂于痔核粘膜表面,每日换药1~2次,直至痔核变枯黑干硬,边缘与健康组织有裂隙出现时,痔核已全干枯坏死,应即停用。每日温开水坐浴,待坏死痔核脱落后,外敷生肌膏以生肌收口。枯痔散具有疗效确实,无后遗症,操作简便等优点;因其含砒剂,有砒中毒的危险,应慎重使用。
❷枯痔锭:又称枯痔钉。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内痔出血,禁忌症与枯痔散同。此法系将枯痔散加胶粉与水混合,搓成如火柴梗粗长圆形两端尖之药钉,使用时将钉直接插入痔核内,或将药钉折断装入插钉枪打入痔核中,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纤维组织收缩,痔静脉丛闭塞,痔核皱缩,达到治愈目的。枯痔钉有含砒和无砒两种,其疗效无明显差异。
(2)注射疗法: 是由枯痔疗法改进而来的,适用于各期内痔,但嵌顿性内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及外痔者不宜使用。注射剂分为硬化萎缩剂与枯痔坏死剂两种,前者是将药物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层静脉丛的间隙内,引起化学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而达到硬化萎缩的目的;后者是将药物注入痔核内,使痔核组织坏死脱落,经过创面修复而愈合。硬化剂和坏死剂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大剂量的硬化剂可以使痔核组织坏死,小剂量的坏死剂亦能起到硬化萎缩的目的。硬化剂比较安全,适应症广泛,各期内痔出血均可应用,若用法和用量适当,可避免术后大出血的不良反应,现已大量应用于三期内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消痔灵、新6号枯痔液、明矾枯痔液等。
(3)结扎疗法:
❶单纯结扎法: 适用于二、三期内痔。以血管钳夹住痔核根部,在齿线处剪开一小口,于血管钳下方用丝线贯穿结扎。或先于血管钳上方痔核内注射枯痔液至膨胀呈灰白色,经过挤压后,用圆针贯穿基底结扎。对于环状内痔可采用分段结扎法。
❷胶圈套扎法:适应症同单纯结扎。用血管钳或特制的胶圈套扎器械将小乳胶圈套于痔核根部,利用胶圈的弹性阻断血液循环,使痔核坏死脱落。此外,对于内痔嵌顿或内痔术后水肿者,可选用却毒汤、苦参汤熏洗后,外敷九华膏、黄连膏等。

☚ 痔   外痔 ☛

内痔

internal piles

内痔nèi zhì

internal hemorrhoid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