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唐代地方政权渤海国的都城遗址,俗称东京城。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它是渤海国的五京首府,因位于渤海北方,故称为上京。城的建制布局和规模均以唐都长安为模式,平面呈长方形,由外、内、宫三重城构成。外城城墙周长17,500米,厚2.4米左右,残高2米,由石块砌筑成,开十座城门,南、北两面各三,东、西两面各二,呈对称状分布。城外设濠沟。城内被五条东西向,三条南北向的大街交叉分划成许多规整的长方形区域。城内设坊,坊有石砌围墙,自成一体,并根据大小的不同分别分布在宫城的两侧和宫城南。正南城门通向宫城南门的大街两侧,主要是居民区,至今残留着当时的房屋废址。内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是官衙所在地,周长约4500米,亦为石筑而成。墙的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一座城门。宫城在内城的北部中央,周长约2500米,残高3米左右。城墙也为石筑,其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台基高大,现在残高仍达6米。宫城内的“五重殿”基,自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其中第二殿规模最大,它座落在高2—3米的台基上,东西长82米,南北宽28米,台基上至今仍留有整齐的巨大筑石。城内建筑遗存有7处佛寺、禁苑、假山、亭、台、楼、阁、殿,池等基址。建筑材料有础石,宝相花纹砖,各种彩瓦,莲花瓦当,文字瓦及石料等。还有一尊高3米的佛像和一座高6米的石幢,造型优美,雕刻精致,为渤海国珍贵的文物。除此外,近年还在遗址内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及舍利函、大石龟等文物。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是古代城市建筑史和渤海国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它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渤海国”:是唐代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初名振国(或震国),由靺鞨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于唐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创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朝派崔忻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设置忽汗州后,又加封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其各项制度均是仿拟唐朝的,并使用汉字、汉文。玄宗以后,渤海经常派人到长安进贡及请封号,并派学生到京师的太学学习。最盛时,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范围南至鸭绿江下游,北到黑龙江,西达吉林西部、东抵日本海。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渤海被辽所灭,历时200余年。 ☚ 昂昂溪遗址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宁安市东京城。渤海国建于唐代,是中国唐代东北地区以貉褐族粟末部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初称“震国”,713年(唐开元元年)受唐册封,改称“渤海”。设有5京、15府、62州,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它坐落在牡丹江中游右岸的盆地之中,四面环山,三面绕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 亚沟石刻 萧红故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