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渤海回民支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渤海回民支队

即“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回族抗日武装。1940年8月1日,在河北孟村新县镇由原“津南抗日救国军”改编成立。历称“冀南第六军分区回民大队”、“冀鲁边区回民支队”。1944年改为此名。以“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为原则,在津南鲁北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取得数个战役的胜利,歼敌千余人。建立地方抗日政权,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瓦解敌伪军,取得显著成绩。部队由数十人发展到千余人,涌现出刘子方等英雄人物。1945年8月,改编为野战军,加入到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列中。

渤海回民支队

全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族武装之一。1940年8月1日由原“津南抗日救国军”改编,在河北孟村新县镇正式建立。初称“冀南第六军分区回民大队”,1941年秋改编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 1944年又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主要战斗在津南鲁北的孟村、盐山、黄骅、沧县、南皮和宁津一带,曾取得旧城、姚庄、辛店、苏基、齐家坞、青纱帐等战役胜利,攻克敌堡、据点数十个, 歼敌千余人,缴获各种武器三千多支(挺)。坚持“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原则, 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政权,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伪军等,取得显著成绩而多次受到上级嘉奖,涌现刘子方等英雄人物。部队由初建时数十人发展到千余人。1945年8月改编为野战军,参加解放战争。

渤海回民支队

渤海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回族地方武装。从1945年到1946年,山东回民武装有三个回民支队,鲁南回民支队300多人,渤海一分区回民支队500多人,渤海二分区回民支队2000多人;两个回民大队,鲁中回民大队,渤海回民大队,各300多人,共计4000多人。这些回民武装、特别是渤海回民支队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中,战绩卓著,影响很大。

☚ 鄋瞒   满州腔 ☛

渤海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武装。全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于1940年8月1日在宁津县魏家庄正式成立。由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主任王连芳(回族)蒹任政委,原津南支队六大队大队长刘震寰任支队长,张文林为指导员。由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代管。任务为:深入回民聚居区、宣传中共《抗日十大纲领》,发动回族群众参军参战;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敌后工作;发展壮大回民大队武装,加强战斗力,消灭日本侵略者。支队与日、伪军周旋于沧县旧城(今黄跸县)、盐山、庆云一带。1941年11月在徐杨桥、大徐市一带整编,升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以王连芳为支队长兼政委,刘震寰为副支队长(后任支队长)。下设8个大队。1942年初,增设参谋部、政治部。由原津南支队参谋长何仕兴任参谋长,李子华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改称为“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人数发展到1200余人。以游击战术、粉碎日、伪封锁、围剿,并伺机歼敌。历次战斗皆取得辉煌战果。1945年10月支队整编为第18集团军18师21旅63团,奉命挺进东北,投入解放战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29:20